三、战机的把握和创造

战机的问题,存在于一切战争之中。然而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之所以如此,是由高技术战争的时间特性决定的。高技术战场,是在真正争分夺秒意义上的智勇较量,拥有高技术兵器的敌对双方都有可能在时间上占有主动权,只要能正确利用时间,特别是争取先机之利, 就多了一份主动,而且这种主动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何况,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节奏加快,战场形势变化迅速,对抗局势起伏不定,情况更加若明若暗, 对作战方式方法的选择、兵力火力集中程度的确定、作战进程和节奏的控制等等,都是异常复杂和困难的,战机存留的时间极为短暂,选择和捕捉战机将更加困难,因此如何把握和创造战机就显得特别重要。战争指导者,必须善于运用谋略,在战争力量的使用、作战手段的选择、各种斗争方式的配合、对地形和天候条件的利用等方面,精心筹划,积极创造战机,以形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

战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战机的时效性,要求战争指导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战机,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准确的时间要求去利用战机,防止过早或过迟两种偏向。比如集中力量,无论是集中兵力,还是集中火力,都必须强调时机,强调时机的准确性。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太早就容易暴露自己的作战意图,达不成集中兵力火力的突然性;太迟了就会坐失良机,达不到集中兵力火力的目的。适时集中兵力火力,就是要在作战需要的时间和方向,在敌方意料不到的地点,迅速集聚打击敌人的兵力火力。对此,指挥员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见微知著,随时把握集中力量的时机。当没有战机,或者战机难以把握时,就需要开动脑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谋略手段,创造战机。比如,制造假象,调动敌人,声东而击西;能而示之不能,隐蔽企图,造成对敌突然打击的态势, 等等。虽然由于高技术兵器的使用增加了达成战略突然性的难度,但同时又

为达成战役和战术突然性提供了机会。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不具备达成战略突然性的条件下,仍然在空袭作战和地面进攻中,运用各种手段、谋略、战法,出奇制胜,选择有利时机,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

高技术战争的战机,特别是战略性战机不仅由战场情况来确定,还受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不仅要考虑到战场上的时机,还要照顾到政治、外交等斗争领域里的时机。不仅要考虑到战场上的形势、态势,还要照顾到政治、外交等斗争的形势和态势,以及这种形势、态势的发展趋势,并全面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和选择时机。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 一些国家的高层决策者,充分利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创造并选择有利战机,迅速决策,快速部署,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如,以色列进攻黎巴嫩是其既定的战争政策,但何时动手,则要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要看中东地区的形势是否对以有利。以政府选择了 1982 年 6 月,这个时候,正值南美洲马岛战争爆发,吸引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暇他顾;中东本地区两伊鏖战不停,整个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各当事国无力问津;近邻叙利亚政局不稳,巴叙两家不和,以有隙可乘;对不可忽视的埃及已通过归还西奈半岛,与其达成和解协议,解除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于是,以方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成功地对黎发动了突然袭击。再如,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第二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正是抓住伊军开始动摇的时机实施地面进攻的。据美国判断,经过 38 天的大规模空袭,伊军损失 50%以上的战斗力,士气低落,萨达姆政府开始动摇,企图在政治上妥协退让、军事上从科威特体面撤军,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多国部队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战机,果断发起地面进攻,使伊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高技术战争中,把握和创造战机,必须依赖于高技术兵器,没有一定数量规模的高技术兵器,难以形成和把握先敌之机,因此必须重视技术对战机的作用。战机依赖于信息,实时的信息收集与传递必须依靠完善的 C3I 系统。把握战机依赖于高速度,高速度是从高技术兵器那里来的,从战略层到战役层、战术层都是如此。美国国防部,从 80 年代初期开始实施为期 10 年、投

资 100 亿美元的“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研制线宽 0.5

微米、钟频 100 兆赫的超高速集成电路,其门电路速度比商用的提高 100 倍,

可靠性提高 10 借。这种超级集成电路的用途极广,无论在飞机、舰艇、坦克、火炮、还是在导弹、卫星上,它都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大量信息, 适应未来战场瞬息万变的需要。这个计划的实现,无疑增强了其捕捉与把握战机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