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震撼寰字的海湾战争
九十年代伊始,爆发于中东地区的海湾战争,有的军事观察家称之为“第
2.5 次世界大战”,有的未来学家则把它列为第三次浪潮时期的开篇之战。不管如何评价,至少可以看到,海湾战争确实具有战争历史转折点的意义, 它所包容和展现的场景与画面,有许多值得政治家、军事家、技术家、历史学家、未来学家和哲学家们深思的东西。
战争爆发的地域,是从地中海到波斯湾所毗连的狭长地带。这里,从古代起就一直是世界争斗烽烟四起的热点地区,是世界的南方和北方、东半球与西半球、以及两种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文化的交汇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地域也是其中的一个战场,战后又成了列强必争之地。这次海湾战争的爆发,是由多种因素、多种力量促成的,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地区和全球的大背景,是一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矛盾等多层次、多因素导致的盘根错节、犬牙交错的战争。
第一,这是一场“石油战争”。自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的半个世纪,海湾地区各国,外来势力插手其间,争夺被人们称之为“黄金水”的石油资源始终没有停息过。萨达姆率军侵占科威特,布什命令美国的男女军人奔赴沙漠,英、法、德、日等国不出兵就出钱,正是因为那里有对他们来说可以称为国家“命脉”的石油资源。无论谁宣称什么,其实经济利益才是最本源的东西。
第二,这是一场“政治战争”。战争的目的,既为争夺石油资源服务, 又企图争得中东霸主之位,清楚地表现出世界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的对抗。称霸海湾,做一个“统一”阿拉伯国家的“英雄”,是萨达姆上台后的宿愿,而美国要做世界霸主,当然不允许伊拉克打破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所以,海湾之战是世界强权政治与中东地区强权政治斗争的继续。
第三,这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参战国家之多,在各种局部战争中未曾有过,28 个同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虽有着不同的背景, 然而却一致地以“多国部队”名义向伊拉克开战,直到把它打败为止。
第四,这又是世界斗争格局变化的产物。冷战逐渐解冻,随着柏林墙的倒塌,立在东西方之间的金融、技术壁垒也相继开始崩溃,中东地区力量失衡,而此时长期与美国对抗的苏联却撤手而去,从而使美放心对伊开战。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因素助燃了海湾战火。正是这些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综合效应,引起了继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之后规模最大的
军节行动。
就战争的整个行动而言,实际上应包括长达 167 天的海湾危机,美国把这称之为遏制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盾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活动,是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的,只不过是准备时间长,战争过程短而已。整个战争连同准备与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美国叫做“沙漠盾牌”,共 167 天,占整个战争进程的 80
%。这一阶段主要是双方集结运兵,调整部署,海上拦截和反拦截。期间, 联合国接连通过 12 项决议,成百上千个国际组织和知名人士进行外交斡旋,
106 个国家宣布对伊制裁和实施禁运,28 个国家出动 70 多万精锐部队,把当今世界第一流的武器装备、第一流的军队云集于这个自古以来的战场。5 个半月的时间,表明了美国为应付这场战争,在军事力量、国际舆论、国际联盟上所必须做的充分准备。的确,由于受运输能力的限制,美国不可能在极短时间里把作战所需的部队与物资全部运往海湾,尤其缺少足够的装卸装甲设备的快速滚装船,这就使得对付伊拉克重型地面部队所必需的重型作战部队只好逐步部署,因此所谓的“沙漠盾牌”并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也不是单靠美国就能建立起来的。在完成足够数量规模的重型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部署之前的几周时间里,应该说美国军队尚处于一种“易受攻击”的态势。可以设想,假如萨达姆既然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就在 8 月中旬攻击美军, 那时候美军尚无充分的能力保卫自己,更无能力发起攻势,结果又会怎样呢? 也许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和高素质军人的美国空军、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可重创伊军,但不可能在伊拉克顽强的地面进攻中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所以,美国必须在拥有强大的空、海军部队和能够遂行机动作战的重型地面部队之后,才会采取进攻的行动。在此之前,美军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能力打。只有在经过近半年的充分准备之后,直到形成了强大的反伊国际联盟, 得到了国内舆论最大限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有了决定性的军事力量的时候,美国人才按照他们的方式使危机演变为战争。
第二阶段,美国称为“沙漠风暴”。这是空中突袭和反突袭阶段,共 38 天,占整个进程的 18%。经过 5 个半月的国际制裁、海上拦截和军事威慑, 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未能迫使萨达姆退让,既反映出伊拉克具备一定的支撑力,同时也表明不采取坚决的作战行动就不能达到制服萨达姆的目的。因此, 美军等多国部队在做好包括制订详细战争计划在内的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按照“总攻击计划”和“空中任务指令”,指挥空军部队、海军部队、海军陆战部队、联合特遣部队中的空中加油机、轰炸机、攻击机、预警机、侦察机、电子飞机和各种导弹等,共出动 9.4 万架次,分四个阶段,对伊拉克 12 个目
标群,进行了高速度、高精度、全纵深、高立体、全天候、全天时持续 38 天的空中突袭。这些目标群包括: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电信和通信枢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空军部队及机场、核生化武器的研制和储存设施、“飞毛腿”导弹及有关设施、铁路和桥梁、驻科威特战区的共和国卫队与其他伊拉克陆军部队、军用仓库和生产场地等。结果,摧毁了科威特战区近一半的伊军战斗力,使伊拉克多数指挥机构失去指挥能力,使伊空军难以发挥作用,各个方面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突袭,空中力量极为薄弱的伊拉克使用“飞毛腿”导弹这一令美国头痛的“杀手钢”,又从另一方面形成了海湾战争中耐人寻味的一幕。“沙漠风暴”
阶段对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阶段,多国部队连续 38 天实施的命中精度高和打击强度大的战略空袭,极大地削弱了伊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官兵斗志, 使其基本失去同多国部队进行大规模地面战争的能力。美军也正是在准确无误地确认这一点以后,才开始发起地面进攻。
第三阶段,美军称为“沙漠风暴”中的地面进攻阶段。有人把它称为“沙漠军刀”。事实上,“沙漠军刀”是两栖登陆作战计划的行动代号,作为解放科威特时备用的行动方案。地面作战,时间极短,只有 100 个小时,占整个战争进程的 2%。这也是这场战争的独特之处。由于有了 38 天成功的空袭作基础,地面进攻对于多国部队来说只是扫荡而已,尽管也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但“美军依靠训练、装备和机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机动和欺骗,以联军和平民的最小伤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下),军事科学出版社,第 24 页)。美军以正确的作战指导、指挥与控制,以及高技术兵器、整体作战优势和高素质的兵士,在 400 公里的宽大正面,从东、西两个战略方向,分多路对伊军实施
了 100 小时的不间断进攻。在空中作战和海上作战的支援下,按照“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以“主动、灵敏、纵深、协调”为原则,地面部队首先把大批人员和作战物资空降到伊拉克南部纵深地区,迅速切断伊军由科威特向国内的退路,坦克部队正面进攻,装甲部队侧翼包抄,海军陆战队从南侧迂回登陆夹击,以高速机动和运动形成“左勾拳”行动,构成了全方位、全纵深、高速度的战力快速“流动”态势,速战速决,终使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 的伊拉克毫无商量和回旋的余地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海湾战争对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多面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长久的、全方位的。首先,它的发生与结局,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使世界各种力量重新排列和组合。更重要的是,海湾战争对军事领域的强大冲击,恐怕是许多军事家们始料未及的。它对军事领域最深远的冲击,在于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地使用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及其相应的作战样式、作战方式和方法。正如人们所说:尽管海湾战争是一个特殊事件,但却标志着在常规战争方面出现了一个挑战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