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 70 年代, 中日友好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

日本军国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消失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没有结束,中日两国没有签定和平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日本本应同中国人民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然而,那时的日本政府紧跟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使日中关系处于冷战状态。

1952 年 4 月 28 日,日本政府和台湾签订《日华和平条约》。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义愤。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此后日本首脑又先后访问台湾,使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的交往友好没有间断过,无论是文化体育领域还是商界。

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1952 年 6 月,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署。

1962 年 11 月 9 日中日签署贸易备忘录。

1964 年 9 月 25 日,中日双方互派新闻记者。

1970 年 4 月 15 日,周恩来总理提出中日贸易四原则。

⋯⋯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要求友好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地位的恢复,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与中国友好已

经成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1 年 7 月 16 日,已是上午 11 时,日本首相佐藤开完内阁会议,正走出会议室,他的秘书送来了一份备忘录。

佐藤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尼克松总统将于明年 5 月以前访华,发表时间为日本上午 10 时半。佐藤看看手表,10 时 27 分,离发表时间只剩三分钟了。

佐藤一句话也没有说,他除了对美国人气愤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正是从那一天起,要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舆论在日本国内占了上风,佐藤这位对日中邦交正常化不热心的首相也越来越陷入了困境。

在日中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佐藤政府,面临着内外的压力,也不得不作出要和中国改善关系的姿态。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想真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这在后来的表现中人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那一天,佐藤气得嘴都歪了。

当美国总统的专机在中国北京国际机场徐徐降落时,佐藤正和他的助手们看电视,他们要看一看尼克松是怎么对待中国人的。

尼克松从飞机上走下来,和迎接他的周恩来握手,说:“Iamveryhappy。”

(我非常高兴)

接下来就是检阅仪仗队⋯⋯

佐藤已经站起了身子,他不愿再看下去了。

谁知一群记者却紧追不舍,非要他谈谈对尼克松访华的看法。

佐藤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他自己不是已经说了吗?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

“他”,自然是指尼克松。佐藤的态度自然是恼怒的。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田中角荣竟选自民党总裁的。中日关系也成了自民党总裁能否当选的一个问题。

田中角荣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当选了,并很快组成了新的日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