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他兴奋的,

莫过于“听”毛译东谈话

多年的军事生涯,使蒙哥马利养成了很耐心“听”人讲话的习惯。在“听” 的过程中,他能够得到他所需要的材料,也能“听”出谈话者的潜台词,还能听出谈话者的隐衷⋯⋯

他不仅有“听”的习惯,而且善于在听的过程中发问。最令他兴奋的,莫过于“听”毛泽东谈话。

见到毛泽东之前,蒙哥马利的心中无底。西方世界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残酷无情的暴君,一个不近人情的统治者,甚至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为此,蒙哥马利曾询问过印度总理尼赫鲁。尼赫鲁听完后大笑,对他说:那些说法很不正确,毛泽东的样子像一位和蔼的老伯伯,他自己受过许多苦难。

毛泽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蒙哥马利研究了西方世界能够找到的有关毛泽东的材料,还是得不出一个明晰的印象。

此时,走进鲜花盛开的庭院,他终于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伸出改变中国命运的手同他相握,他感到那手软绵绵的,像女人。他看到的是一张和蔼的脸,脸上没有青青的胡茬。下巴也很像女人。毛泽东的个头很高,他需仰视他的眼睛。这双黑眼睛是和善的,却透着深邃的目光。他意识到这双眼睛有一种凝聚力。毛泽东的第一句话幽默的令他吃惊:

“你知道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吗?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在联合国,我国被扣上这样的称号。你是否在乎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呢?”

蒙哥马利当然知道,联合国曾经通过决议,谴责中国“侵略”朝鲜。蒙哥马利前些年所写的回忆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观点。他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 毛泽东会用这样的口气,提出这样的问题。

幽默的谈吐,很快缩短了两人之间的“东西方距离”。及至第二次谈话, 他们竟像老朋友一样无拘无束了。

这正是蒙哥马利所盼望企求的。这可以满足他“听”的欲望。

这种距离的缩短,也许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东西。蒙哥马利在回答别人指责毛泽东“冷酷无情”时曾经这样表述过:“我想,如果他在追求他的目标时不是残酷无情的话,他将永远不可能取胜。我们只要研究一下1923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就可以了解这一点。如果一个人要从事某种伟大的

事业总会有许多人反对他。我在 1926 年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参加的一次青年士官举行的辩论会上,辩论的题目是:《残酷无情是在战争中获得全胜所必要的》⋯⋯”

当然,“残酷无情”一词在西方世界的含义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做什么, 决心去做它,无情地对待妨碍实现你的计划的那些无能现象和障碍物。蒙哥马利不否认,在他的军人生涯中,有时就是残酷无情的。

他和毛泽东交谈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到中国人每个星期休息一天,几乎无所不包。

蒙哥马利请毛泽东告诉他,新中国建立以后,他碰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他的主要担忧是什么?

毛泽东的回答很简单:共产党缺乏处理当时所面临的巨大问题的经验。

多年的战乱,把中国搞得千疮百孔,必须解决工业和农业问题,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犯了许多的错误。

蒙哥马利感到,毛泽东是清醒的。

因此,他问毛泽东:在权力下放和集中控制的问题上,你们现在是不是可以考虑放松一下——把适当的权力下放给各省的省长和党委书记。

毛泽东的眼睛一亮。显然,他对这位西方政治家、军事家提出的问题表示新奇和钦佩。看来这位元帅对中国确有研究,并善于抓住敏感和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回答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控制必须很紧,那时食物、必须的商品都很缺乏,没有别的路可走。后来情况好转,曾决定放松一些控制。以后又发觉,下面缺少经验,出了问题,又遇上连续三年歉收,因此不得不重新采取集中控制的措施。

“主席先生,你是否认为已经找到集中控制和权力下放之间的正确分界线?”

“已经基本上找到了。”

毛泽东回答的比较肯定。——这可能是他深思熟虑的问题。

关于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的问题,他听到了毛泽东很有趣的谈话。毛泽东说,50 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 30 多岁,现在是 50 岁以上。现代医药的发展破坏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天然平衡。

关于“计划生育”问题,1949 年刚取得政权时,曾经认为有必要采取节育措施,后来随着收获的增加,节育被放弃了。蒙哥马利不无幽默地说:中国“让人们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蒙哥马利意识到中国在未来世界事务中的力量,他非常严肃地说:“在一定的年限内,中国将成为拥有超过 10 亿人口的巨大力量的强大国家。那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新中国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

“哦,你显然以为那时中国将要向国外侵略了。” “我并不愿这样设想。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强大后,便要攫取

国外领土。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我的国家。” “下一代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很难预料。在我活着的时候,中国不会

越出边界侵略别人。也不企图把共产主义思想强加于别的国家。中国深受外国的侵略和剥削,我们只要求别人不干预中国的事情⋯⋯”

蒙哥马利听得入神。等毛泽东讲完,他又说:很可惜,对西方人来说, 中国是一个“闭门的社会。”这种政策,使西方人不能很了解中国,造成了许多曲解。

毛泽东自信地说:西方人到哪里,哪里就道德败坏。

显然,不愿冒道德败坏的危险并不是中国拒绝西方记者和游客的唯一理由。毛泽东说是一个理由,这不能不令蒙哥马利感到难过。因为他是西方人, 他知道西方的道德水准。毛泽东的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事实。

但中国也不应该是“闭门的社会”。蒙哥马利固执地认为,“闭门的社会”对中国、对世界都不利。

中国的“总统”

刘少奇给蒙哥马利的印象是:此人有高度的智慧,讲话缓慢,语调温和。是一个思想家、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好动和果断的行动家。他注意到了刘少奇一头灰白的头发,这使共和国“总统”显得更趋老成。

“听”刘少奇谈话时,他意识到:这位领导人是在幕后,而不是像周恩来那样在台前。但他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他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中国的“总统” 不能不关心农业问题。

少奇穿布衣布鞋,坐在沙发上,慢言细语地谈到:中国在历史上大约每100 年就要遭受一个连续三年的大饥荒。这是一个周期,是大自然的规律。

前一次灾荒是在 80 多年前,那个时候,可谓饿殍遍野,人心惶惶⋯⋯

刘少奇的话,使蒙哥马利联想到他在 60 年前来中国的情景。那时,码头上,街道上,到处充斥着讨饭的人群⋯⋯

刘少奇说:中国革命改变了过去的一切,从 1950 年到 1960 年的 10 年间, 我们靠自己的资源养活了我们的人民,现在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不得不向外国购买一点粮食⋯⋯

蒙哥马利很想听听刘主席对战争、对核武器的看法,此时,刘少奇却向蒙哥马利提问了:

“你对核武器、原子弹怎么看?”

蒙哥马利每时每刻都不会忘记宣传自己的观点。他说:很多人想很快废除井销毁所有的核武器,这实际上不可能。

刘少奇听得极其认真,他从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蒙哥马利说:在英国,不断有“禁止核弹”的示威游行。呼口号,挂横幅标语,反对原子弹这种东西。这些人忘记了一个事实,就是由于拥有核武器才制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对蒙哥马利的这种看法,刘少奇未置可否,依然认真听着。这回不是蒙哥马利听别人的,而是别人听他的谈话了。

蒙哥马利认为:核武器的销毁,要等到东西方的不信任和猜疑减少了, 裁军协议达成了,所有国家的武装部队从别的国家撤回到他们自己的领土以内之后。

对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国家元首表示赞许。同时觉得这位英国元帅有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英国在别国领土上是有武装力量的。

蒙哥马利强调说:“销毁核武器,是裁军计划中最后的项目,而不是第一项。”

刘少奇连连点头,灰白的头发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