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安他是唯一能使毛泽东 戴上帽子的人,毛译东用一种

开玩笑的口气说,我们把你赤化了。

1936 年 7 月 16 日的晚上,也就是斯诺和马海德(当时叫海德姆)到达保安的第二天,毛泽东要见这两位外国人。

斯诺曾详细描述过那个晚上的情景——

西北高原的夜晚虽说不是很热,但到了 7 月,还是有些暑气的。毛泽东喜欢晚上工作,所以也要在晚上见这两位洋人。

地地道道的窑洞灯光,地地道道的东方人的情调。

斯诺认真地观察着毛泽东的居室。他看到了一张比较大的军用地图,看到了两只铁皮公文箱,还看到了毛泽东和他的妻子的双人床——那是两个床板拼在一起的。他甚至看到了毛泽东床上的粗布被子。

毛泽东用他那特有的微笑,吸引了这两个“洋人”。

他开门见山,说:“你们是孙中山夫人介绍来的。国民党现在有几十万军队封锁我们,你们能到这里来,很不容易呀!”

他转身对斯诺说:“你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是一位公道的记者。国民党害怕国内外了解红军的情况,造谣说我们是土匪,不许新闻记者到我们苏区来。你们来访问,我们非常欢迎。你可以到我们的任何地方去采访,我们尽可能地给你提供方便。”

当时,斯诺很是高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最需要的就是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就是能有一个自由采访的条件,别的东西对他说来都是无所谓的。

有了这样的开场白,谈话进行的自然也就是比较愉快的了。

此后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次数非常频繁。据斯诺写的《毛施会见记》记载:

1936 年 7 月 15 日,毛泽东谈外交问题。

7 月 16 日,论日本帝国主义。

7 月 18 日,谈内政问题。

7 月 19 日,谈内政问题。

7 月 23 日,谈特殊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与第三国际及苏联的关系)

⋯⋯

随着谈话的深入,斯诺对毛泽东本人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他越来越想了解这个人物的历史,这个人物的内心。因此在有一天的晚上,他给毛泽东开了一个有关他本人历史问题的清单,想请他作出回答。没有想到毛泽东看了以后,没有表示态度。翻译告诉他,主席对此不感兴趣。

斯诺急了,说:“如果你要想结束内战,并且和别的军队在一个统一战线中共事。多年来国民党的宣传把你们描绘成堕落、愚昧无知的土匪,只知道烧杀抢掠,共产共妻。你们必须让人们了解你们是活生生的人——不能光靠政治口号。”

见毛泽东还是不说话,斯诺又说:“外边还有许多关于你已经死去的传说——有人说你能说流利的法语,有些人说你是一个无知的农民,还有人说你是一个病的要死的肺结核病人,有的坚持说你是一个狂热分子。”

毛泽东对此十分意外,他还是不准备答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而是说:“我不回答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而是把我的经历概括他说给你听,这样会使人更好理解,你看好吗?”

斯诺让步了,毛泽东又说:“我建议你到西面走走,我们的红二、四方面军就要在那里会师了。”

斯诺一开始没有去西部的想法,他有过那么一霎那的犹豫,还是吴亮平对他说,你到这里来而不去西部的话你会十分遗憾的。

他这才答应去了。

临行那天,有关人员给他送来了红军的新军服和八角形的新军帽,还给他发了一支手枪和一匹马。

斯诺和马海德穿上红军的服装,去向毛泽东告别,这时毛泽东正在院子里和人说话,在清晨的阳光下,毛泽东显得十分有精神,也很有风度。作为新闻记者的斯诺,凭着自己的直觉,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镜头,他拿出相机, 说:“主席,我给你照张相吧!”

毛泽东出人意料地答应了。

于是毛泽东出现在斯诺的镜头里。斯诺又说,“请你戴上军帽,不然⋯⋯”毛泽东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很少戴帽子,参加革命

以后也是这样。他对斯诺说:“我的军帽多日不戴,不知丢到什么地方去了。”斯诺却不肯让步,说为了画面的完整,必须戴上军帽。

毛泽东向周围的人惜帽子,可是谁的头都没有毛泽东的头大,帽子都戴不下去,斯诺赶快把自己头顶上的帽子摘下来扣在了毛泽东的头上,毛泽东正了正,说:还好还好。于是斯诺就按动了快门,把毛泽东的这一瞬间留了下来。

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张毛泽东戴八角军帽的照片,这张照片,在中国和海外都很引人注意,甚至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有人把这张照片做成了像章。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毛泽东把帽子还给了斯诺,并且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斯诺同志!”

斯诺也学着红军的样子,给毛泽东敬礼。人们看着一个洋鬼子给毛泽东敬礼,都鼓起掌来。

因此,有人说,在保安,斯诺是唯一能让毛泽东戴上帽子的人⋯⋯

于是,斯诺有了一次中国西部之行,有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进一步认识。1936 年 9 月底,斯诺回到保安,他要继续和毛泽东交谈。

毛泽东很守诺言,他第一次向一个外国人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谈了许多在别人看来很是珍贵的东西。

此后他们进行了一段很长时间的交谈。

毛泽东把他的身世尽可能地都告诉了他。他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小时在农村的情况以及自己和父亲的矛盾⋯⋯

他谈到自己在长沙求学所碰到的一切,又谈到了有关参加革命前后的一些真实想法。

斯诺听得津津有味。

不仅是斯诺,就是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也对毛泽东的谈话非常感兴趣, 她听得也十分专注,那表情,好像在说:“这些我怎么不知道?”

后来,斯诺把毛泽东同他谈的这些内容,认真记录下来,和在陕北所看到、听到的事情一起写成了一本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书,也就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西行漫记》。

毛泽东为什么把他的身世讲给斯诺——一个外国记者,而不是一个中国记者?对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毛泽东觉得这个西方人是可以信赖的。

毛泽东是个不肯轻信人的人,他和斯诺达成了一种默契,有了一种信任感。

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斯诺不仅采访了毛泽东,而且还采访了周恩来、徐特立、贺龙、徐海东、林彪等一批著名的红军将领。

1939 年 10 月 12 日,斯诺要离开陕北。临行前,他到毛泽东的住处辞行, 毛泽东说:“你应该离开,要是等蒋介石把路都堵死了,你可就回下去了, 你的夫人正在为你的安全着急呢!”

斯诺很有感情他说:“我要来你们这里的时候,真不知道这里是个什么样子,担心你们会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杀掉。现在我要离开你们了,还真有点不愿离开呢!”

毛泽东笑了,说:“看来我们这些杀人放火的‘土匪’真的把你这个洋鬼子给赤化了!”

斯诺从一个新闻记者的角度对毛泽东说:“在你们这里,没有人告诉我哪些是能写的,哪些是不能写的,也没有人查看我的笔记,更没有人阻止我拍我要拍的镜头,你们给了我很好的合作,我向你和你的同志们表示感谢!”毛泽东也很是激动,他对斯诺说:“你是第一个到我们苏区来的外国记

者,你为中国人民作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应该感谢你才是!” “我一定要把这里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

⋯⋯

毛泽东把他的一个公文包打开,取出一大叠照片,交给斯诺,说:“这是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请你拿到北平去复制一部分。”

斯诺感到,这个中国红军领袖对自己是够信赖的了。毛泽东又说,“我

们已经是朋友了,希望你以后常来。”

斯诺很是激动,说:“我一定会再来的。”

他走出了毛泽东住的小院子,毛泽东站在院门口向他挥手⋯⋯

斯诺也没有食言,他在北平向国外发出了大量反映红军生活真实的报道。在燕京大学向青年学生做了多次有关红军情况的报告,还放映了他拍摄的红军日常生活的影片。

1937 年 3 月 10 日,毛泽东给斯诺写了一封信。全文是这样的:

施洛先生:

自你别去后,时时念到你,你现在可好?我同史沫得列[史沫特莱] 谈话,表示了我们政策的若干新的步骤,今托便人寄上一份,请收阅, 并为宣传,我们都感谢你的。

此问健康

毛泽东三月十日于延安

斯诺接到信很激动,连夜把这份文字写成报道,发了出去⋯⋯ 1939 年的秋天,斯诺又有机会到了延安,去见他的老朋友毛泽东。

他们进行了两次正式的谈话,又进行了许多次朋友式的聊天。他们谈话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对策,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一些情况,以及毛泽东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他们还谈到了美国的黄石公园。毛泽东对那里的诚实泉很感兴趣。斯诺说,那个诚实泉平均 65 分钟喷发一次,每次持续 5 分钟。喷出的泉水高达

40 多米,由于它几十年如一日,故得名为“诚实泉”。

毛泽东把话引伸了一下,说:“这名多么好啊!我们共产党也要十分诚实,要讲真话,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诚实泉去喝一口那里的水,去看看你们的黄石公园。”

⋯⋯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在欢迎斯诺的大会上讲了一段很有份量的话,他说:“民国二十五年斯诺先生第一个首先到陕北苏区来。这次重来边区,我们热烈欢迎他,美国是一个大民族,人民大众是反对帝国主义、同情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斯诺先生是站在人民大众方面的,他是共产党的好朋友。希望经过斯诺先生,使中美两大民族亲密携手,帮助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那个大会给斯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以至他后来多次提起他在那里听到的《黄河大合唱》,他说:“那是中国最好的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