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尼克松几乎同时签署
同意发表了震动世界的“7·15”公报
经过化装的基辛格戴了一付墨镜,一顶宽边帽子。他从饭店走出来的时候,好几个人都没有认出他。他不免又有几分得意。
1971 年 7 月 9 日 12 时 15 分,基辛格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飞行,出现在北京南苑机场的停机坪上。
来迎接他的,是被毛泽东称为“是端大事不糊涂”“此人有文化”的叶剑英元帅。此时,他是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他的身后是很有外交家风度的黄华大使和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
来迎接基辛格的车子是中国最高级的轿车“红旗”。这 141 种车子最明显的标志是前面的一面有机玻璃制作的红旗了。基辛格瞥了一眼,面色冷峻, 似乎是担心坐上了“红旗”车,被他吃掉了一样。
一路绿灯。
他们很快来到了作为国宾馆的钓鱼台 6 号楼。完全是中国式的建筑,从里到外充满了东方情调。
叶剑英举行的欢迎宴会是相当丰盛的。基辛格曾经以“中国通”而著称于世,却不会使用中国筷子。他对那两根木制的或是象牙制作的棍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但他不能不承认,中国菜正像毛泽东说的,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基辛格急于想见周恩来,因为,见到中国的总理才能知道自己此行的成果能有多大。
很快,他被告知,周总理要到他住的 6 号楼来和他们举行会谈。
站在楼门口的基辛格看到周恩来的车子停下,周恩来从车内走出来。这位七亿人口大国的总理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神采奕奕。似乎他就没有疲劳的时候。
他快步走到了基辛格的面前,用他那受过伤的右手和基辛格伸过来的手相握,并使劲抖动了几下。
他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很有分寸地点点头。并补充了一句:“遗憾的是这是不能马上公开报道的握手。否则,全世界都会震惊。”
第一次的会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双方都在摸对方的底。周恩来的坦诚使基辛格感到折服。
周恩来对他说:“两国之间的分歧是巨大的。例如,台湾问题就是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源。博士先生,我们终于坐下来了,就可以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充分了解。”
同时,基辛格对周恩来的博学、敏锐也很感兴趣。用一句西方的话说, 就是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佩服你的人格,佩服您的才学。
基辛格也不知道,毛泽东、周恩来用了多大的精力来研究美国。研究尼克松、基辛格。他们阅读了尼克松的《六次危机》、调看了尼克松很喜欢看的电影《巴顿将军》⋯⋯就是在基辛格离开美国本土之后,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的讲话,毛泽东、周恩来都注意到了。尼克松的“五极中心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重视。尼克松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25 年,世界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不再是无与伦比的超级大国了。“今天世界有五大中心力量”——美国、苏联、西欧、日本、中国。尼克松在这个讲话中提到,美国必须采取步骤,结束与中国大陆隔绝的状态。
谁知周恩来提到“五极中心”时,基辛格还不知道,以至于周恩来拿了一份尼克松讲话的稿子给他。
周恩来和基辛格的会谈,持续到了晚上 11 点多钟。何时向毛泽东汇报? 周恩来觉得有必要立即汇报,就叫王海容给毛泽东办公室打了电话。
毛泽东的生活习惯是工作至次日凌晨,经常是四五点钟上床休息。王海
容打电话的时间是在午夜 12 时以前,所以,那边的秘书答复说,请示了主席, 可以马上来。
周恩来的车子开进中南海,便直奔了游泳池。
毛泽东晚年一直居住在这个叫游泳池的地方。说来难以置信,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经常穿的是一件大睡衣。也就是他的故居开放时人们看到的那一件。除非有了外事活动,他才穿上那身“毛制服”。
周恩来带着熊向晖、王海容、唐闻生走进房子里的时候,他依然是穿了那件睡衣。很随便的请他们坐下。
周恩来说:“主席,基辛格一行到了,我和叶剑英同志和他们谈了一次⋯⋯”
毛泽东挥挥手,说:“那个不忙。”他转身问起了熊向晖有关总参谋部“批陈整风”的情况。问“参谋总长”黄永胜的情况⋯⋯
毛泽东的此举,颇似画家在作画时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更有深意。事后人们才知道,他询问熊向晖的一些话是很有名堂的。
当时,中国的政界正在“批陈”,起因是 1970 年的庐山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陈伯达等人跳了出来,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林彪迫不及待地要当国家主席。毛泽东很是生气,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于是,全党开展了批陈整风的运动。在庐山,没有点“林副主席”的名,但知情人都清楚,矛头是对着林彪的。
毛泽东之所以把基辛格来华的事撂下,问了一通总参情况,是政治敏锐使然。熊向晖并不知情。
等毛泽东问完情况,周恩来才开始汇报基辛格来华的情况。
在汇报过程中,毛泽东不时插上两句话。这种插话是简短而精辟的。比如,说到台湾问题,毛泽东说:“台湾问题事小,世界局势事大⋯⋯先谈世界格局的大问题。”
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所谈精神,同基辛格举行了第二次会谈。这次可不像上次那样轻松了,一谈到实质问题,就发生了矛盾和对立。
周恩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是求同存异的大师。谈不来的可以先不谈。基辛格重要的任务是安排尼克松访华,那就谈这个问题吧。
中国方面建议尼克松总统在 1972 年夏天来北京访问。
基辛格思忖了一下,说:“夏天离总统大选的时间太近了,这在美国可能引起震动。我们美国大选情况你是知道的。”
周恩来想了想,说:“春天是可行的吧。”
基辛格接受了。却又提了很多条件。美国总统出行,特别是到中国来,要有安全人员,要有各种新闻媒体的记者,要有全球转播的电视技术人员⋯⋯周恩来说:“这些事情都好商谈。目前主要的事情是研究联合公告的内
容。”
中国方面的黄华和基辛格开始就公告的草稿进行了具体的磋商。
周恩来再次向毛泽东汇报,并请毛泽东审定公告的初稿。毛泽东同意将这个公告的草案和美国人进行谈判,并定下了大的原则。——几乎所有的谈判都是这样,不论是跟美国人还是与苏联人,毛泽东都不去具体谈判的。也因为他有一位周恩来这样的谈判高手,不用他操这份心。
后来的谈判是双方都作出了适当的让步:
美国方面大致同意了中国方面提出的联合公告的草案。
中国方面同意了美国方面提出的公告发表的时间为 7 月 15 日。
同时,他们定下了以后联系的渠道——法国巴黎。美国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是联系的接头人。
⋯⋯
1971 年 7 月 15 日晚上,尼克松面带笑容地出现在美国的电视屏幕上。“我要求占用今晚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的
努力中的一件大事。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
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 年 7 月 9 日至 11 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 1971 年 5 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尼克松轻松地读完公告,便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
中国方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首都的各大报发了重要新闻。
这一消息惊动了美国。这一消息惊动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