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前往震区察看
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地震现象较为普遍。大力开展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许多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比较剧烈的破坏性变动,它所产后的能量通过岩层的波动,向上下四周传播直至达到地表各点。
因此,应该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研究地震问题,把构造地质工作和地震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地质工作。
1966年3月5日,河北邢台地发生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震区位于隆尧、宁晋、新河、巨鹿四县间地带。由于地震引起地表广泛变形,地面大幅度升降,大量裂隙密集成带出现,沿裂隙带普遍发生涌泉冒沙,霎时墙倒屋坍,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的损失。
当天周恩来召开了有关人员讨论震情和救灾的紧急会议,李四光也参加了。
周恩来先向大家介绍了邢台地震的一些情况,然后务无比沉痛地说道:“这次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教训。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预报地震呢?如果能预先知道地震时间,那就可以减少损失。”
会的同志听了周恩来这段话,个个紧锁双眉,默默无语,都感到这是件棘手的事。
因为地震预报在外国搞了好多年,至今还没有解决,大家一时还提不出解决的办法。
的确,地震是否可以被认识,可否预测和预防,在一部分人中间还没有解决。
地震预报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难道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从地质力学理论的观点和已经占有的大量资料来看,是可以预报的。
“作为国家的一名地质部门的负责人,我应首当其冲地来完成摆在面前的这项任务。”李四光这样想。
周恩来看见大家都纷纷低下了脑袋,用殷切的目光转向凝神思索的李四光,说道:“李老,你是国际上出名的地质专家,请你说说关于地震预测的观点好吗?”
李四光坚定地回答道:“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只是我们研究的太晚了,要马上进行与地震预测任务相适应的科学试验工作。”
地震能够被预测!
所有的人都被李四光的魄力震住了,长期以来在他们心中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地震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现象又怎么能够被预测呢?
与会的几个同志私下议论纷纷,看得出正在讨论李四光的观点。
周恩来很欣赏李四光这样肯定的回答,他站起来,沉声说道:“李四光同志独排众议,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很好,世界上没有任何不可知的事物,我们就要发扬独创精神,突破科学难题。我们的前人只给我们留下了地震的记录,我们就要给后人留下地震预报记录。”
周恩来的话,气势磅礴,扣人心弦,与会的同志都受到了感染,一时之间他们仿佛觉得浑身上下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纷纷报以热烈地鼓掌。
地震预测工作,就是李四光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致力的事业,直到他临终前仍然放心不下。不论风霜雨雪,夜幕深沉,这位在70岁时人党,现已80高龄的老科学家,总是亲身深入地震地质研究的第一线。
会议结束后,李四光马上召集地质部的有关人员商量,决定派出技术人员火速奔赴邢台震区,细致观察震情,掌握地震的实际情况。
李四光又用电话与河北省地质局联系,让他们在震区隆尧县的尧山先打一个1.6米的浅孔,安装测定“地应力”的仪器。地震观测仪器,精密度高,所以都由他亲手设计、安装、挑选,然后派人送往震区的。
3月9日,也就是邢台地区大震的第二天,敬爱的周恩来冒着频繁不断的余震,前去灾区视察和慰问。
李四光也很想去,但是因为身体有病,组织上不同意,他虽然身在北京,但心早已飞向震区和那里的人民的心连在一起了。
李四光整天守在电话机旁和派往灾区的同志及时联系了解和掌握震情,细心查阅震区尧山地应力站报来的数据和应力值变化曲线。李四光彻夜未眠,他周密地分析这些数据和资料,推测今后地震的发展趋势。
通过大量材料的分析,李四光忧虑地说:“我很担心,邢台地区还会有大地震的可能。”
果然不出所料,3月22日邢台地区又发生一次7.1级的强震。
震后,周恩来重返灾区视察,向灾区人民重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号召。
周恩来每走一处都嘱咐当地人民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要群策群力,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而努力。
周恩来第二次去震区视察的消息传到李四光的耳中后,他在北京再也坐不住了,心里非常敬佩这位受人热爱的总理,为人民利益他不顾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
李四光下决心,非亲自去震区考察不可。他亲笔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医生、秘书、同志们和许淑彬都劝他不要去。
“李老,不能去啊,那里还时常发生余震,太危险了啊!”
“李老,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长途跋涉啊。”
“部长,还是让我们替你去吧,你就在北京好好养病吧。”
“四光,你是想丢下我一个人吗?”
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李四光心意已决,他坚定地说:“你们不要再拦我了!周总理是全国人民的总理,是中央领导同志,都冒着生命危险,接二连三地亲临现场视察,而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怎能贪生怕死蹲在北京不动呢?”
※李四光不顾重病在身奔赴灾区,这是何等精神?我们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要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人。
中央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批准了李四光要求去震区的报告,但只准他在震区考察一天,而且还特地给李四光安排了一辆专用车,除了带上警卫,还有随行的医生,以防止出现意外。
当时的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专车一路颠簸的前行,好不容易终于来到了尧山的一个车站。李四光身上裹着大衣,春风吹动他满头的白发,这一刻的李四光仿佛是一个战斗巨人一般,奋斗在地震监测的前线。
李四光简单的与大家寒暄了几句,就去视察了设在那里的地震观测面和地应力观测站,考察了地震引起的地表各种形变现象,“李老,你已经忙碌了半天了,休息一会吧。”随行的医生看到李四光一个上午都没有休息,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劝说道。
“中央就给我一天的时间,要是不抓紧时间,怎么能做得完呢?先让我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说吧。”
下午,李四光同科研人员一起座谈,探讨地震预报的途径,分析今后地震可能发展的趋势。
一天的时间十分短暂,就在李四光的劳碌奔波中过去了。李四光一回到北京,就把在邢台震区考察的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
经过这次实地考察,李四光亲自指导了邢台地震地质考察队编写《邢台地震地质初步考察报告》的工作,并同考察队的同志一起作了反复修改。
报告根据地震区地表大量形变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表形变与基岩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可能扩展的趋势,提出解决地震预报的新途径。
同时,在用测地应力的方法研究预报地震,对地震地质进行新的探索,把地质力学推进到新的延长线上,使地质力学闯入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