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夏海的起源演讲

1948年初,李四光接到参加国际第十八届地质会议的通知。

考虑了两天,李四光对他的妻子说:“我们一同去国外吧。要尽快地动身。英国虽然也很讨嫌,但伦敦还是有些学术研究的条件可以利用的。”

“欧洲的资料现在真多。可惜他们竟然什么也没提出来。去那里可以对世界地质作全面考察,更广泛地认识世界构造体系也有可能。人民将要迅速地赢得这场战争了,我又真有点不想出去。开完这个会再看情况。一旦需要,就飞奔祖国,祖国快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了。我已接近60岁,还能赶上呢!”

和熙的风,吹拂着天水相连的太平洋,水面荡起万顷碧波,一艘海轮正在破浪前进。

甲板上,头发已经全白但身体还健壮的李四光,正倚着船舷,凝视着远方,陷入了沉思中。

英国,他已经说不上陌生,几十年前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是抱着“为国再读十年书”的准备来英国求学的。

十几年前,他又应英国八所大学邀请赴英伦三岛讲学。而这一次,他又准备演讲《新华夏海的起源》。

每当想起这些,李四光就不胜感慨。

李四光同许淑彬在香港乘瑞典货轮,路过法国的马赛,经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的多佛尔码头。当时,在伯明翰大学读书的女儿,事先接到两位老人的来信,正在码头迎接。

船靠岸了。李四光和许淑彬两人刚一走出船舱,就被女儿一眼看见了,久别父母的孩子,快步扑到两位老人的身边:“爸爸,妈妈,旅途愉快吗?”

许淑彬乐呵呵地说道:“你爸爸摆脱了特务的监视,都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那就好。你们赶紧休息一下,长途的旅行一定很疲劳,我在离伯明翰郊区的丘其斯勒特村的一家旅馆里为你们定了两个房间,稍候一会,就有通往那里的火车。”

女儿把食宿的安排情况告诉了爸爸、妈妈。

“很好。住在乡村安静,还能和英国一般人民经常接触。”李四光很满意女儿的安排。

对李四光来说,英国并不陌生,他对这里的山川草木和人民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四光,这一次的兴致很高,一点都不感觉疲劳,他先是问起了女儿的学习情况:“你在英国生活的还习惯吗?”

“爸爸!你放心吧,我很好,只是两年不在国内,都不知道现在国内怎么样了,爸爸,你快给我说说吧。”

坐在火车上的李四光滔滔不绝地向女儿讲起国内的事情:“你来伯明翰大学不到两年,国内变化可大啦,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争取全国解放的斗争,人心都向着共产党。国民党地区,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加紧压迫人民,人民反抗斗争的浪潮风起云涌。”

他越讲越兴奋,越讲越有劲:“这两年国内的科学事业让国民党反动派搞得一塌糊涂,他们到处打击迫害知识分子,”讲到这里,李四光深深叹了一口气。

住所的周围是一片绿树成荫的森林,十分幽静。茂密的树叶迎风摇曳;婉蜒起伏的丘陵地上百花争妍,欢快的小鸟纵情地歌唱,清新的空气沁人肺腑,这在英国是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居住场所。

李四光走进房间,放下东西,他又兴致勃勃地向女儿谈起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反攻的事。

许淑彬看父女俩说个没完,怕影响李四光休息,向女儿说:“你爸爸挺累了,该休息了,以后再慢慢谈吧。”

父女的谈话虽然中止了,李四光可立即又把笔拿在手里,正准备工作。许淑彬上前拽住他的手,恳求地说:“你这样不行啊,别忘记你还是个病人。”

“我怎能呆得住,祖国人民和周恩来先生正在期待着我们,咱们是代表祖国来参加会议的。”李四光反倒劝起许淑彬来。

1948年8月25日,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延期七年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会议,在伦敦亚尔培大厦开幕了。

大会期间,各国地质学家济济一堂,战后欧洲还没有这样热闹过。

当时中国的革命战争震撼着全球,人民军队几乎每一天都要解放几座城市。其时法酉斯轴心国家已经战败投降。德国代表,本来是声誉很高的地质学者,现在也暗然失色。日本地质学家则目光无神。

人们却以极大的敬意看着李四光。凡是胸无偏见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毕竟是有正义感的。他们未必理解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都感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大会执行主席宣布中国地质学会代表李四光先生宣读题为《新华夏海之起源》的科学论文时,这位年过六旬的中国学者,昂首阔步登上讲台。

大会演讲厅的设备很好,他手持一根细长的木棒,指点江山。这时,银幕上映出了一幅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简图。

李四光说:“诸位请看一看,这是从太平洋峋隆起的,像一串珍珠似的圆弧形的九州群岛,日本群岛,也是珍珠串形的琉球群岛,以及从台湾到菲律宾直至加里曼丹岛那样的大圆弧形。它们构成了新华夏体系的第一隆起带。”

“在它们之西,依次的是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是新华夏体系的第一沉降带。”

“从这往西,便是第二隆起带。包括朱格朱尔山脉,锡霍特山脉,斜贯朝鲜半岛的紧密皱带和中国东南丘陵的武夷山脉。”

“再往西,又出现了一条第二沉降带,包括黑龙江下游流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它穿过南岭,直到北部湾。”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贵州高原东部的沼皱山脉,是第三隆起带。”

“中国西北边,是三个盆地,分别是呼伦贝尔——巴音和硕盆地、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它们一起构成了第三沉降带。”

李四光背靠中国地质图,准备结合放映的幻灯片宣读论文。他边说边指点着这三对互相间隔着的地形、隆起带和沉隆带。

似乎毫无规律可寻的大地构造显示出严密的规律,自成完整的体系。一幅又一幅的幻灯片上的图景闪过去。

这三对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了由北东向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受着中国内地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几条东西向的纬向构造带影响,形成一个巨大的“多”字型构造体系。

李四光讲了新华夏体系,讲了“山字型”构造和宏伟的东西格皱带。这些构造体系,最终必然涉及到地质力学。

李四光的论文语句精炼,逻辑严密,他尤其擅长的是天衣无缝的双关妙语,他的英语也是高水平的。

他叙述和论证了这个新华夏海的起源。他的用语丝毫没有越出地质科学的范围。但每一个听众都似乎听到了字里行间另一种火辣辣的深意,新华夏海的起源。

即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诞生,隐伏着一种强烈的含意,也就是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

震人心弦的学术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尊重科学并持正义感的科学家,热情赞扬中国地质学家冲破传统的正统派地质学的束缚,创造了地质力学这门新学科的重要意义。

李四光的论述惊动了整个会场。使国际地质界感到了地质力学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