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实业司司长
李四光参加同盟会之前,虽然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它所带来的民族灾难,迫切要求改变这个现状。
但是,他的思想主要还是受了康有为、梁启超要求学习西方、变法维新的影响,认为中国所缺的,主要是物质文明。所谓物质文明,不过是指那些轮船、火车、大炮之类。
到日本之后,他开始接受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认识到国家要富强,非从政治上先来个改变不可。
而要实现这一点,康、梁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推翻清朝政府。至于用什么办法去推翻它,在一段时间里他是不明确的,甚至认为这方面的问题,应该由社会活动家去考虑,而他自己则应该在发展祖国的科学技术方面多做点工作。
同盟会总部在东京的成立,引起了清朝的恐慌,立即密托日本政府对革命党人“随时踪迹,窥其举动”,日本文部省发布密令,加强对中国留日学生的约束和控制。
为此,遭到了中国留日学生的普遍反对。路矿学堂首先罢课,弘文学院继之,两三天内波及各校。李四光当然也参加了反对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禁阻的罢课活动。
陈天华愤而投海自杀,鼓励同志誓死救国,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决定全体罢学回国,不在日本受辱济求学,曹亚伯、马君武等被选为纠察员。
当消息传回国内,清政府大为恐慌,害怕事情闹大,湖广总督张之洞曾经两次打电报给湖北留日学生,一面劝说,一面威胁。
当李四光准备同其他留日学生一起归国的时候,孙中山打来一个电报,不赞成留日学生全体回国,怕被清政府一网打尽。
同时,日本政府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答应了中国留日学生提出的多项条件,其中包括正式承认中国留日学生会馆的合法权利。
1906年1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开始复课。
1910年春天,在日本留学达六年之久的李四光,从大贩高等工业学校毕业以后,回到了祖国。
李四光来到当时湖北唯一的一所工业学堂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除了教课,他还兼任学校工厂的负责人,李四光在日本正好学过机械制造,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因而工作十分用心。
李四光在日本的时候,就对机械很感兴趣,每次去工厂实习的时候,都很认真,学习成绩非常好,如今终于可以派上用场,因此李四光十分用心,他检查了各个车间,还制定了一套规章管理制度,在工作上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1910年的清朝政府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残酷镇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十分高涨,时局不稳,人心惶惶。
这年冬天,有人找到李四光,请他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到了会场,李四光才知道,原来是湖北的“共进会”总结了广州革命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想和另外一个革命组织“文学社”联合起来,共同准备起义。
这次会议是两社的一个谈判会议。李四光去了以后,两家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他们请李四光发言,李四光郑重地说:“现在的革命形势发展的很快,全国各地都在秘密准备起义,单独的力量太小,你们的联合有助于革命,我赞成。”
就在李四光即将投入武装起义的时候,湖北省学务处通知李四光到北京参加留日学生的考试。
李四光犹豫了一阵子,最终作出了决定,立刻动身前往北京,参加清政府举办的所谓“第六次庭试”。
李四光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早已投身革命,对于清政府早已经失望透顶,但是当时武昌正在准备武装起义,为了不引起清政府的怀疑,他还是毅然前往北京。
考试是李四光的强项,再说清政府所出的题目对于李四光来说也都是简单之极。10月4日,清政府公布榜单,李四光因为成绩优异,被列为“工科进士”。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学子,就被称为进士,是对古代殿试科举及第者的称谓,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能成为进士,这是一种多么荣耀的事情呀!但是李四光对此却是不屑于顾,他的心思,都飞到了武昌起义的身上。
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爆发。经过激烈战斗,武昌城被革命军占领了。
消息很快传到北京,市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武昌发生‘兵变’,被革命军占领了,大清朝统治恐怕保不住了。”
李四光非常兴奋,感到革命形势发展如此之快,是自己没有估计到的。他立即与好友收拾行装一起南下。到武昌后不久,李四光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
武昌起义点燃的革命烈火,很快燃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腐败的清朝政府终于土崩瓦解了。
1912年1月l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历史上的终结,民主共和的大旗树立起来,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这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后,认为兴办实业是“中国存亡的关键”,并通电指示各省都督设立实业部。
1912年2月7日,湖北省军政府投票公远部长,李四光得票最多,被选为实业总部长,时年23岁。
3月5日,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指示,将实业部改为实业司,李四光担任司长,于是李四光四处奔走,日夜操劳,制定振兴实业的蓝图。
湖北的实业在当时是较发达的。张之洞在这里先后建立了钢铁、织布、造纸、制革、制砖等企业。同时,民族资本也有了发展。
但是,辛亥革命后的湖北,由于战事损失严重,所以留下来的厂矿基本上都是空壳,是一个烂摊子。
可是,23岁的司长李四光毫不气馁,他翻阅旧档案,到各厂矿了解实情,制定实业规划,使工作井然有序。
然而,正当李四光对工作雄心勃勃,准备大展身手,而湖北各项实业开始出现生机的时候,却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群众没有发动起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李四光的心情十分沉重。虽然他对彭世凯的面目还不可能有什么认识,但孙中山毕竟是他心目中的领袖,孙中山辞职了,今后中国的前途如何?思想上未免有些惆帐和担心。
1912年4月9日,孙中山来到武昌。他在演说中解释说:“仆此次解职,外间颇谓仆功成身退,此实不然,身退诚有之,功成则未也。”
12日,李四光等前去探望孙中山,孙中山向他们讲述了社会革命的重要性,以及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等政策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三个月,就把政权拱手交给了北京的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打着“保存国粹”的旗帜,实则抵制科学。另一方国又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袁世凯上台后,开始打击和排挤革命党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愿望已成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