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国贫油谬论
李四光的意见,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采取,立即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油气勘察工作,并且于1954年1月正式成立了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由李四光兼职主任。
在李四光的指导下,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勘查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54年,苏联有个石油专家小组来中国进行石油考察,李四光一直陪同他们,勘察了许多地区。
李四光提出在松辽地区、华北地区进行找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954年2月,李四光应邀作了题为《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
报告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大地构造型式的特点和含油远景,指出我国各地的找油远景区,其中包括在东北和华北找油的意见。
李四光从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讲起,巧妙地批判了传统地质学的某些错误观点,并谈到了地质力学对于寻找生油和储油区的重要意义。
当时和大家一起听报告的苏联专家说:“我们和李部长的意见是完全一样的,华北、东北是覆盖区,听了报告后,我们原来不明白的问题现在明白了。我们同意李部长的意见,进行区域物探与钻探。”
苏联专家表示:“李部长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有关中国石油方面内容丰富的报告,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们支持李部长在华北、东北进行工作的意见。”
已经65岁的李四光,因患多种疾病,不能和地质普查队同行。但他在部里亲自听取野外同志的汇报,掌握情况及时提出具体建议和指示。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开始做笔记,整理资料,而且通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熬夜通宵。
“四光呀!快休息吧。夜深了。”夫人许淑彬看到李四光还在灯下埋头整理资料,不由得催促他休息。
“再等等,等我把这份资料整理好。”李四光一边说着,一边埋头继续整理资料。
“哎!不是我说你,你看你一个老头子了,你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这个国家着想啊。要是你有个好歹,对国家可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啊。”
“淑彬,正是因为我老了,所以才要抓紧时间工作,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再活几年,这个时候要再不工作,以后死了,可就没有机会为祖国作贡献了。”
每到这种时候,许淑彬都是强制性的直接关灯,只有这样,李四光才会安心休息。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新疆、青海、四川等西北、西南地区发现了很多很有希望的远景油区,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但是李四光没有满足眼前的收获,他说道:“目前虽然也找到了一些油区,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大产量的油田。我觉得,鉴于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即便是找到了石油,也很难将其顺利运出。应该加大对东部的考察,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也便利,产油也丰富。”
但是那时石油勘探队伍集中在西北,由于种种原因,一下作战略转移是有一定困难的。
1955年,中央提出了“不放西北,大搞东部”的石油战略方针,在对西北、西南开展石油普查的同时,对华北和东北平原也展开了战略侦察。
李四光没有放弃对西部的考察,他派自己的学生孙殿卿带一支队伍深入新疆塔里木盆地,去探测当地的石油情况。
1956年5月3日,周恩来在传达毛泽东《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报告时说:“石油在我们工业中是最薄弱的环节,石油的发展很落后,首先是勘探的情况都不明,但地质部长很乐观,对我们说,地下储量很大,很有希望。我们很拥护他的意见,现在需要去做工作。”
这次重点是集中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的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
在一望无际的松辽平原上,一个个钻塔顶天矗立,一堆堆火焰在燃烧,照亮了天空,映红了石油工人们的脸庞,机器隆隆创响声,震醒了千年沉睡的大地。
1956年,地质部石油勘查大队经过钻探、物探,对松辽构造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肯定了松辽平原上肯定存在一个很大的含油盆地。
这个盆地的中新生代沉积厚达四公里左右,白垩纪松花江群是主要生油体系。
1958年2月,地质部发出了“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口号。这一年的秋天,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发现了大同镇“长恒”构造。
之后,他们又利用地震方法测出两整个“长恒”的范围,完成了“长恒”及其附近地区九个构造的地震普查,调查工作。
这个构造规模很大,也很完整,是最有希望的地方。
3月18日,地质部又在黑龙江省高台子构造松基三井,首次获得两自喷工业油瓶。
1958年4月17日,一个地质考察队在松辽平原上扶余县达里巴村打井,在井达到地下467米的时候,发现了厚达0,7米的含油砂岩层,这是钻井队首次发现储量这么丰富的石油层。
李四光了解到具体的情况之后,指示道:“这一地区位于松辽平原的沉降带,你们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周边多探测,我相信,就在这个地区,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就要产生了。”
地质队员们你传我,我传你,大家都为眼前的情景欢腾了,这些年的心血总算是没有白费,李部长的预测是准确的,松辽平原上,终于找到第一口油田了。
胜利是喜人的。地质队在第一时间就把松辽平原上油田的消息传给了李四光。
李四光的建设性意见给了地质工作者们很大的鼓舞,大家信心百倍,再接再厉。
1959年9月,探测队在松辽平原上打下了第一口井,接着是第二口井、第三口井,都喷出了大量的油,而且产量稳定,储存量大。
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前夕,从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松辽平原上的钻井,打出石油了。”
这胜利的消息,不仅地质部和勘察所的领导和群众感到欣喜,全国人都在热情欢呼。
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和工人们给松辽平原上这个新发现的黑龙江地域的油田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油田。
李四光继续以慎重和严肃的态度,他在周密地分析和研究了松辽平原探井喷油的实际情况和勘探的资料后,以挫群有力的语言对大家说:“松辽平原出油,已成事实。现在我们普查队可继续向新华夏体系沉降带的辽河、渤海湾、江汉平原前进了。”
不久,根据李四光提出的建议,中央批准了在大庆的采油计划,同时对我国石油开发的布局作了调整,把在松辽平原已经完成任务的勘探普查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平原上去。
人们争相传递这个喜人的好消息,中国人用自己的理论第一次找到了油田,它打破了外国人一直谣传的“中国贫油”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