舫船与联环舟
连体船是中国历史上在造船工艺方面的重大发明。其连接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横向连接,一种是纵向连接,舫船与联环舟分别是这两种连接方式的代表。
横向连接的连体船在二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出现。当时有由多只船体连成的“造舟”,专供天子乘坐;有由 4 只船体连成的“维舟”,供诸侯乘坐; 有由两只船体连成的“方舟”,供大夫一级的官员使用。“方”即为舫,是并两船为一船的专门称谓。由于由多只船体连成的船行动不便,因此,战国以后舫船成为主要的用船。
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张仪在劝说楚王不要与秦为敌时说,秦国西面据有巴蜀,大船积粟,自岷山浮江而下,至楚境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用不上 10 日就可以到达楚国边关。
汉初郦食其在劝齐王田广归汉的时候,曾分析当时天下归汉的大势,说, 在刘邦的号召下,“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上列两段史籍记载,可见在战国和汉代时,舫船是重要的运输船只。直到南北朝时,长江和湘江一带,仍呈现着“方船连轴”的繁盛景象。
舫船在必要时还可以分解成单体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分解舶。西晋末期,顾荣被朝廷拜为侍中之职,从苏州起程赴任,到徐州时遇到战乱, 便弃车乘舫船回返。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他把舫船拆开,使用单船, 日夜航行五六百里,终得避开战乱,安全返回家中。
由于大中型船舶的发展,舫船在南北朝以后就逐渐被淘汰了。舫的含义也起了变化,成了有雕饰彩绘的游船之代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在历史上被否定的事物,它的作用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中获得了新的生命。现代出现的双体船就是这样,并已被应用于客货运输、海洋勘探等方面。
联环舟为纵向连接的连体船,是明代水军的一种特殊用船。船长米左右,
1 2
“外视之若舟,分则为二舟”。前半截占全长的 3 ,后半截占 3 。前截后部
钉有两个大铁环,后截前部装有两个铁钩。把铁钩钩住铁环,两舟成一舟; 让钩脱离铁环,一舟又分为两舟。水战时,前截装易燃易爆的火药,后截载划桨的兵士,利用顺风或顺流冲击敌船。前截前端钉有带倒须的大钉数枚, 撞上敌船后可与敌船钉连,使敌船难于解脱,而自身则因撞击的作用,环钩自解。然后兵士点燃火药炸毁或焚烧敌船,并划后截船返回本营。联环舟的使用在历史上被称为“水战之奇策”。现美国河运中应用的分解舶,明确说
明是学自中国,其构造和原理与联环舟一致。
(金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