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鱼

指南鱼是中国古代发明的磁性指向仪器。指南鱼有两种,一种是铁片指南鱼,一种是木刻指南鱼。

铁片指南鱼大约发明于 11 世纪上半叶,在行军作战时被用来指示方向。

  1. 世纪中叶成书的著名军事典籍《武经总要》中,记载有这种指南鱼。其制

作方法是,用薄铁片裁剪成鱼形,长二寸(约 6.32 铁片指南鱼复原图厘米,

宋代一寸相当于 3. 16 厘米),阔五分(约 1. 58 厘米),放在炭火中烧, 等烧至通红后夹出,蘸入水中,蘸水时使鱼尾指向正北方向,并且稍为向下倾斜,取出后鱼形薄铁片即被磁化,有了指向性。使用时让它浮在水面,就可以指引方向。这种磁化方法包含有丰富的科学道理,是科学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和发现。近现代科学表明,磁铁的磁性是由其内部磁畴的规则排列而产生的,非磁铁的磁畴却由于排列杂乱无章而不具磁性。鱼形薄铁片烧红之后,内部磁畴活动加剧,沿南北向放置可以在强大的地磁场作用下,使磁畴顺着地磁场的作用规则排列,蘸入水中可以使磁畴的规则排列比较迅速地固定下来,从而使其磁化。至于鱼尾稍为向下倾斜,则是由于地磁场存在着磁倾角,沿着磁倾角进行磁化,可以加强磁化的程度。《武经总要》的记载, 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利用地磁场进行人工磁化,以及地球磁倾角的记载。

木刻指南鱼亦发明于宋代,是用天然磁石制成。据南宋著作《事林广记》记载,其制法是用木块刻成鱼形,大小如拇指(约 6 厘米),鱼腹掏空,装入磁石,用蜡填满,即成可以指示方向的指南鱼。为使其指向更为明显,特从鱼口中插入一铁针,外露部分向上弯曲翘起。用时把指南鱼放入水中,鱼口铁针即朝南指向。

《事林广记》中还记载有一种指南龟,制法与指指南龟南鱼相同,但把鱼形改为龟形,铁针由龟尾敲入,龟腹下刻一微陷的小洞。又另置一小木板, 板上安一竹钉。把龟腹下的小洞安放在竹钉尖端上,即可旋转,静止后龟尾指向。这可视为有固定支点的磁性指向仪器之滥觞。

(金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