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有关记道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迟在西汉时期,即已有了这种可以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到后来,因为加了行 l 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它是皇帝出行时仪仗队专用车辆之一。记里鼓车又有“记里车”、“司里车”、“大章车”等别名。有关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晋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中亦有类似的记述。因此,记里鼓车在晋或晋以前即已发明了。
记里鼓车图《宋史·舆服志》对记里鼓车的外形构造有较详细的记述“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赤质,四面画花鸟,重台匀栏镂拱。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镯。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增为三十人。”
由上述文字可知记里鼓车的外形十分精美,充分显示出当时手工技艺的高超水平。
记卫鼓车的记程功能是由齿轮系完成的。车中有一套减速齿轮系,始终与车轮同时转动,其最末一只齿轮轴在车 1 里时正好回转一周,经机械传动系统作用,车子上层的木人便击鼓,以示里程。至于“十里击镯”的记程原理,同击鼓记里的机械原理大同小异,只是这一减速齿轮系的末端齿轮是在车行 10 里时正好回转一周,因此“十里一击镯”。
417 年,刘裕率军打败晋军,将缴获的记里鼓车、指南车等运回建康(南
京)。后宋太祖平定三秦时又将其缴获。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年),内侍卢道隆又造记里鼓车,《宋史·舆服志》对卢道隆的记里鼓车齿轮系设计有详细记载。后来吴德仁又重新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记里鼓车。吴德仁简化了前人的设计,所制记里鼓车,减少了一对用于击镯的齿轮,使记鼓里车向前走 1 里时,木人同时击鼓击钲。
(李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