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蒙古、回、壮、黎、苗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抗 日战争爆发后,蒙古、回、壮、黎、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内蒙、广西和海南岛等地先后被日军攻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蒙古族抗战爆发后,蒙古族人民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一九三八年一月,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确定,内蒙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各族人民团结抗日。四月,建立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在伊盟开展工作。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开赴伊盟。此后,当地的抗日游击战争便迅速发展起来。五月,绥蒙工委成立中共河套特别委员会,开展河套地区的抗日工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陷落后,共产党员在当地组织了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大青山南麓打击敌人。到一九三八年秋,发展成为有二百多人的骑兵游击队,为建立大青山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同年八月,李井泉率领由一二○师一部组成的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与当地游击队会师。随后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九年三月,绥蒙工委迁至大青山,改建为中共绥远省委(后改为绥察区党委)。同年夏,在大青山建立了抗日政权。大青山支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两次粉碎绥远国民党军的进攻。部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扩大为三个团。到一九四一年,根据地扩大到九个县,拥有五、六十万人口,部队发展到四千多人。
一九四二年二月,日伪军三万余人向大青山根据地进攻。八路军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胜利突围,根据地大部成为敌占区,一部变成游击区。但绥西、绥中、绥南各地的部队仍继续坚持斗争。一九四五年春,晋绥边区部队发动攻势作战,使根据地也恢复到一九四一年的局面。
回族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都建立了回民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组织。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成立了大小数十支回民抗日武装。其中冀中回民支队是最著名的一支。冀中回民支队是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一九三七年冬,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设立了回民干部教导队,一九三八年七月,与马本斋率领的河北抗日游击军回民教导总队合并,组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一九三九年秋改编为三纵队回民支队,由马本斋任司令员。从支队成立到抗战胜利,六年多的时间, 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和冀鲁豫边区,经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消灭日伪军三万六千七百余人,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黎族和苗族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进攻海南岛时,国民党军溃逃,以冯白驹为首的广东琼崖抗日自卫队独立队在潭口一带迎击敌军。此后独立队在琼山、文昌等六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黎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游击战争。一九四一年春,根据地扩大到黎族聚居的东方、万宁等县。同年,独立队进入苗族聚居的吊罗山区,苗族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斗争。以后,抗日武装坚持对敌斗争,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到抗战胜利时,琼崖纵队发展到七千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
壮族抗战爆发后,中共广西右江特委领导汉壮各族人民展开抗日斗争。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日军进攻南宁,共产党发动广西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一九四四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又一次大溃退。中共广西省
委和各地党组织,领导汉壮等各族人民,在临桂、阳朔、灵川、大苗山、武鸣、宾阳、钦县等地进行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