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路大军南下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一年来的内线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同革命人民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高瞻远瞩,科学地分析了形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转变的英明决策。毛泽东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①

人民解放军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进攻的突破口,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这里又曾是一块老革命根据地。人民解放军容易在那里立足生根。占据了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

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别山要采取跃进的进攻方式,下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然后力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毛泽东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三军配合是: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由陈毅粟裕等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由陈赓谢富治等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两个纵队和一个军(渡河前组成陈谢兵团)为右后一军,自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 逐鹿中原。两翼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 以山东野战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引向海边,便利前述三军的行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四个纵队十二万余人,以隐蔽神速的动作, 在东阿至濮城间三百余里地段上,发起了渡河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自恃可抵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蒋介石慌忙从豫北和豫皖苏调来三十二、七十、六十六三个整编师和一五三旅,由王敬久指挥分兵两路北援。蒋军妄图以其五十五师坚守郓城吸引人民解放军于城下,然后两路会师,把解放军消灭在黄河运河三角地带或逼其回渡。刘邓识破了蒋介石的诡计,趋势发起鲁西南战役。从七月七日至二十八日,歼敌四个师部九个半旅共五万六千余人。这一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又纠集三十个旅,分五路向鲁西南合击,并企图在开封附近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刘邓大军主力。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

①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毛泽东选集》,第一一七四页。

军根据中共中央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于八月八日,突然甩开敌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八月十八日,涉越黄泛区,渡过沙河。八月二十三日,解放军以无比的英勇杀出一条血路,打破了蒋军在汝南埠的堵击,胜利渡过汝河。八月二十六日,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进到大别山区以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打运动战。经两个月艰苦斗争,至十月底, 歼敌三万余人,建立了三十三个县的人民民主政权,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根。从而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插进了一把尖刀。

八月二十二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由晋南平陆孟县间强渡黄河, 挺进豫西。先在陇海路洛阳至潼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歼敌三万一千余人, 随后以一部出陕南,开辟了陕南根据地。主力于十月底跨陇海路南下,在伏牛山东麓广大地区胜利展开。

八月间,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挺进鲁西南地区。九月七日至九日,在沙土集歼敌九千五百余人。九日二十六日,由徐州开封间横跨陇海路进入豫皖苏大平原。至十月底,歼敌万余,解放了洪泽湖以西、平汉路以东、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攻克县城二十四座。

三路大军南下之初,国民党错误地认为解放军是“向国军兵力较弱的地区逃命”,他们还在做集中兵力向山东发动“九月攻势”的迷梦。在搞清了解放军的真正意图之后,十一月初,蒋介石才命令国防部长白崇禧组织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十一月二十三日组成),纠集三十三个旅向大别山地区的解放军进行围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刘邓大军以三个纵队坚持现地斗争, 一个纵队渡淮北上,以新调到大别山地区的两个纵队越平汉路西进,开辟桐柏、江汉两军区。与此同时,陈粟、陈谢两车对平汉陇海两路展开破击战, 以便调动和分散围攻大别山的敌人。经一个月战斗,打破了蒋军的围攻。十二月底,三路大军在豫南遂平、西平地区胜利会师。从此,中原地区局面一新。鄂豫皖、豫皖苏、豫西三个新解放区联成一片,三路大军也由各自作战变为直接密切协同作战。

总计九月至十二月,四个月作战,三路大军共歼敌十九万五千余人,解放县城一百余座。在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江淮河汉之间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的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这个战略任务的完成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在三路大军同国民党军逐鹿中原的同时,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外线作战或内线反攻,向敌人展开攻势作战。

“彭德怀、贺龙、习仲勋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于九、十月间进行了黄龙战役和延清攻坚战,歼敌整编七十六师八千余人,生俘七十六师师长。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十日,第二次围攻榆林,歼敌二千四百余人。此后经两个月整训即转入外线作战。

聂荣臻等领导的晋察冀野战军,继清沧、保北战役后,又进行了大清河北战役,歼敌九十四军、十六军及王凤岗保安团等部五千余人。十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进行了清风店战役,全歼第三军军部、第七师、二十二师一个团共一万七千余人。生俘第三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十一月十二日,乘胜一举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全歼第三军三十二师及暂编三十二师、河北保安团等部共二万四千余人。石家庄的攻克,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解放区联

成一片,华北局面为之大变。同时,大大增强了解放军攻克敌占大城市的信心。

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及西北野战军一部,于十二月二十八日,攻克运城,歼敌一万三千余人。晋西南完全解放。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进行了胶东战役,收复县城十余座,歼敌六万二千余人;苏北兵团进行了盐城、李堡战役,歼敌二万四千余人。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于一九四七年九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三日,发动大规模秋季攻势,歼敌六万九千余人,收复城市十五座,并将中长路农安至铁岭段、北宁路锦榆段完全破毁。使长春、吉林之敌完全孤立,并迫使东北敌军龟缩于四平、沈阳、营口、锦州等狭小区域内。

各战场人民解放军的内线与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人民解放军经半年作战,歼灭敌军七十五万余人。到一九四七年底,战争已经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了。丧失了大量有生力量、机动兵力消耗殆尽的国民党军队,被迫从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从而结束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长期以来的战略防御地位。这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毛泽东指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在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向前发展,在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双十宣言)。

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其中包括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职工生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等等。

宣言适应人民大革命高潮已经到来的新形势,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