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这部《中国现代史》最初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做教材用的打印稿。编写工作开始于一九七六年初。当时,“四人帮”出于篡党窃国的需要,猖狂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在史学领域设置很多禁区,而对中国现代史(包括革命史和党史)来说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阐述这个时期的历史,但由于客观原因和思想上的框框,打印稿的缺陷是很明显的。
一九八○年一月,我们在对原稿作了补充修改后,出了内部铅印本,除本校使用外,还被不少高等学校历史系选做教材。但由于我们学力不足,资料缺乏,时间仓促,而这段历史中没有探讨过的问题又很多,因此仍难免存在着某些史实上的差错和选材、体系上的缺点。同年冬,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白寿彝同志倡议将此书公开出版。于是,我们在内部铅印本的基础上, 汲取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又对它做了几次比较全面的修改。如:调整了编、章结构,更新了每编和部分章节的标题,增删了部分内容,校正了史实,去掉了不恰当的评论。作这些修改的基本原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倡导的实事求是。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我们力图通过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正确地探讨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历史科学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不少有关中国现代史的书籍和文章,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在此,我们谨对这些书文的作者致谢。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白寿彝同志给了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并为本书写了序言。王真同志审阅了部分原稿,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教研室其他同志和系里一些同志也都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尽了力。在此一并致谢。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的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李隆基、李起民、李慎兆。最后由王桧林综览定稿。本书虽屡经修改,但仍然会有不少缺点错误,诚恳地希望从事中国现代
史研究和教学的同志们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