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继续发展 解放区的扩大和统一

一九四八年春夏,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攻势。蒋军被迫放弃“全面防御”,实行所谓“重点防御”。

在中原战场,三路大军纵横驰骋,辗转歼敌。三月八日至十四日,攻克洛阳,歼敌整编二○六师等部二万余人。五至七月,发动宛西、宛东战役, 歼敌三万二千余人。六月二十二日,一度攻克开封。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六日又在豫东睢杞地区歼灭驰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五万四千余人,活捉区寿年。七月二日至十六日进行了襄樊战役,全歼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及一个整旅二万余人,司令康泽被俘。至此,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被打破。

在华东战场,山东兵团先后向胶济路西东两端出击,歼敌九十六军等部八万五千余人,活捉九十六军军长。五月底至七月初,向津浦路中段出击, 连克邹县、曲阜、济宁、兖州等城,歼敌六万三千余人。除济南、青岛、临沂等少数据点外,山东全境都被解放。苏北兵团先后进行了益林、涟水等战

① 见《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标准本),第三八、三九页,解放社一九四八年编印。

② 毛泽东:《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一六页。

役,解放苏北广大地区。盘踞宿迁之孙良诚部弃城逃走。

在西北战场,西北野战军于二月二十四日至三月三日,发动宜(川)瓦

(子街)战役,全歼整编二十九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二万九千余人,击毙军长刘戡。四月二十二日,收复延安。在西府、陇东战役中,截断了西兰公路, 一度攻克宝鸡,击毙敌新任七十六师师长。

在东北战场,东北野战军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进行冬季攻势,在中长路四平至大石桥段,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 歼敌新五军等部十五万六千余人,生俘新五军军长。三月十四日,收复四平。长、沈、锦之敌日益孤立。

在华北战场,杨得志罗瑞卿兵团先后向察南、绥东和冀热辽地区出击, 歼敌四万二千余人。杨成武李井泉兵团出击保定以北,连克徐水、涞水、定兴、新城四城,歼敌万余人。徐向前周士第兵团于五月十七日攻克临汾,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六七月间,向晋中出击,歼敌七万四千余人,解放县城十四座。孤立并包围了太原。生俘太原绥署副主任赵承绶。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日益扩大。到一九四八年六月,东北百分之九十七的地区和百分之八十六的人口都已解放。在中原开辟了新解放区。整个解放区的面积达二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五;人口一亿六千八百万,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三;城市五百八十六座,占全国城市二千零九座的百分之二十九。解放区不但日益巩固与扩大,而且相继联成一片。

这种胜利在望的形势和准备夺取全国政权的繁重任务,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强集中统一,严格组织纪律。但是,由于党和军队长期处于被敌人分割的农村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鉴于这种状态的存在,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集中统一的措施。

一九四七年逐步恢复了军队的各级党委制,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 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五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四八年的土改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中,重申一切干部对中央颁布的文件都要认真学习、完全了解,不许擅自修改。六月一日,中央宣传部重印了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第二章,供干部学习,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极严格的铁的纪律。

实行党委会的集体领导,重要问题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党委集体决定,这是党的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进一步健全这一制度,克服当时浓厚存在的个人包办和个人决定重要问题的现象,九月二十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

一九四八年五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陕北转移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合并。同一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渤海区统一起来,组成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充实中原局,建立中原军区。以邓小平为中原局书记,陈毅、邓子恢为第二、第三书记。以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陈毅、李先念为副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邓子恢、张际春为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下辖七个军区。这一决定加强了南线党政军的统一领导。

一九四八年八月七日至二十日,在石家庄召开了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接着,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

董必武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为副主席。任命了各部、会、院、行、厅的负责人。华北人民政府是解放区最大的一个大区人民政府。它除领导具有五千余万人口的华北地区外,还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统一领导和管理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军事工业等。它是新中国的雏形。它的成立和工作,为全华北的解放和人民解放军向南进军作出了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