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

春节,是阴历正月初一,又称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年为岁首,唐虞时有“载”之称,夏商时有“岁”之称,周由岁改年。“年,谷熟也”①,“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②甲骨文之“年” 是果实丰收的形象,有丰收的含义;金文中的“年”,也是谷穗成熟的样子。过年,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是祈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人康乐。当是时,春气萌动,又值春耕前之农闲时,故尔是休息、娱乐的好时光。

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方面一度居世界领先地位。过去一直延用的太阳

历,又称夏历,因始于夏而得名。该历以朔日子夜为月的开始,“正月朔日, 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之为首。”可见正月初一不仅是一月之首,而且是一年之首,故古时有元日、元旦、元正、元朔、新春等多种称呼。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也有不以正月初一为岁首者(商:12 月 1 日;周: 11 月 1 日;秦:10 月 1 日)。

① 《说文解字》。

② 《谷梁传》。

春节期间的活动多与农事有关。如测天候,卜丰歉,舞龙以求龙神保佑, 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残害人畜庄稼的怪兽;挂桃符,帖春联,使帖“福” 字均取其吉祥,亦添节日喜庆色彩。现一般认为,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为中国第一幅春联。“福字”,据说与姜太公、朱元璋等人有关,倒贴则取其“福到”之意。晋朝增添的放爆竹一习,延续至今,是春节期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据说是为了驱赶每年腊月三十日才出来一次的怪

物:“年”。腊月三十日(或二十九)为除夕,是日十分热闹,尤其是人们不停地忙碌(忙年),如包饺子,蒸年糕,准备各种酒菜,贴门神春联窗花等等。当天晚上,举家彻夜不眠,所谓“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①。还要点烛燃香,摆放供品,举行隆重的祭神祭祖活动。这天一般要全家团聚。初一天亮后即互相“拜年”,互相祝福。此俗至少始于宋而盛于明。当晚辈给长者拜年时,长者常给子女一些“压岁钱”,取一年到头不缺钱花之意。北方过年要吃饺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至少有 1600 多年的历史。

过年,除夕和初一最是热闹,而腊月二十三日则是前奏。是日祭供灶神, 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一天又称为“小年”。从这天开始要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准备食品衣物。春节的节日气氛从这一天开始一天比一天浓重。在今天,春节仍然是我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不仅汉族,各少数民族过此节也很隆重,而且各有自己别有情趣的内容。海外华人对此节亦十分重视。不过,时下的春节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那么多的封建迷信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