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国抗战爆发后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一)对全国抗战和国防问题的方案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对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以及重大国防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和细致的方案。7 月 8 日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③7 月 15 日,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中提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问题是抗战,“它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这需要我们动员与集中全国一切人力,智力,财力与物力以赴之!”① 7 月 21 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中,提出争取实现全国性抗战、
反对妥协的总任务及 5 项主张:1、全国海陆空军总动员,实现对日抗战;2、全国人民总动员,实现大规模的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3、全面的抵抗,根绝日寇在中国的一切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殊势力与汉奸亲日派;4、统一的积极的抵抗,采用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发动抗日的游击战争;5、建立抗日的民族
① 《新华日报》1937 年 3 月 23 日。
② 《新华日报》1937 年 3 月 26 日。
③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74、275 页。
① 《解放周刊》第 1 卷,第 12 期,1937 年 7 月 26 日出版。
统一战线,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②7 月 23 日,毛泽东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妥协退让的危险倾向,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 提出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方针,以及实行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改良人民的生活,国防教育, 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等八大纲领,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
7 月底至 8 日初,在日军占领平津准备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的形势下, 中共中央对抗日的国防有关重大间题,提出了全面的意见:
“国防间题我们意见如下:
(1)第一防线张家口、涿州、静海、青岛等处,重点在张家口,应集中第一次决战兵力;(2)第二防线保定、大同、马厂、潍县等处,应集中优势兵力相机增援第一线,并准备第二线决战;(3)至于太原、石家庄、沧州等处,仅能作为第三防线,决不能只顾此线而下集中兵力于第一、二线;(4) 目前关键是第一防线;(5)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应给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防御,将来准备转变到战略进攻收复失地;(6) 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游击战以红军与其他适宜部队及人民武装担任之, 在整个战略部署下,给予独立自主的指挥权;(7)担任游击战之部队,依地形条件及战况之发展,适当使用其兵力,为适应游击战性质,原则上应分开使用,而不是集中使用;(8)依现时情况,红军应出三分之一兵力,依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力中心,向着沿平绥路西进及沿平汉路南进之敌执行侧面的游击战,另以一部向热冀察边区活动,威胁敌后方(兵力不超过一个团),红军应给予必要的补充;(9)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是保证军队作战胜利的中心一环,对此方针犹豫是必败之道。”①
中共中央还拟定了《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在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全面情况后指出:
“根据敌我一般情况之分析及敌我战略之基本方针,应确立对日作战原则如下:(1)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应予以全线之反击,而根本的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应在决定的地点,适当的时机,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兵器,实行决然的突击,避免持久的阵地的消耗战;(4)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的中心,设立坚强之工事,并配置足够的兵力, 以籍制敌人;(5)一切阵地的编成,避免单线的构筑,而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任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亦应采取积极的动作,一般地应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只有积极地动作起来,才能完成守备的任务;(6)战略的内线,而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7)广大的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村地带,以造成有利条件,有利时机, 使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②
②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l 年版, 第 292、293 页。
① 洛甫、毛泽东关于国防问题给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的指示,1937 年 8 月 4 日。
② 《中央文件汇集》1937 年下册,第 317 页。
为了推动和促进对全国抗战路线及战略方针的制定,8 月上旬,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 3 人前往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 提出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方案,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全国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的一贯主张。
11 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召开的会议上,周恩来发言强调: 部署动员全国军民,方可取得最后胜利,外交拖延办法只可便利军事准备及民众动员,但不可动摇抗战的决心;主战场在华北方面,不因其局部扰乱过分分散我兵力;黄河北岸之抗战,因交通运输有被切断之可能,故第 1、第 2 战区须培养独立持久之能力;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宜采用集团工事,并在平原和山地开展广大的运动战、游击战。朱德在发言中侧重指出,在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取攻势行动;在整个抗战中, 政治工作甚为重要,能发挥动员民众和瓦解敌人的重大作用;游击战在抗战中有重要地位,破坏敌人后方、钳制敌人兵力效果甚大。①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防问题意见和战略方针、作战原则案,以及中共中央代表在会议上的重要发言,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抗日战争指导案,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