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联第 3、第 6、第 9、第 11 军的主力部队远征
1937 年底至 1938 年初,北满抗联部队领导人——第 3 军军长赵尚志、
第 6 军军长戴鸿滨、第 11 军军长祁致中越界进入苏联国境以后,日伪军对松花江下游地区的进攻有增无减。抗联各军与众多的围攻之敌进行艰苦的奋战和周旋,给予敌人以有力打击,同时自己也受到严重损失。为了突破敌人包围,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于 1938 年 6 月初作出决定:将第
- 军由 10 个师缩编为 4 个师和 1
个警卫团;北满抗联各军主力部队立即分批穿越小兴安岭,向西部的海伦地区进行远怔,以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7 月, 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篯(李兆麟)在萝北麻花林子召开军政干部会议, 以贯彻省委关于组织西怔的决定。
参加这次向西远证的有抗联第 3、第 6、第 9、第 11 军主力部队共 700 多人。在北满临时省委统一领导下,由张寿篯、金策、魏长魁、冯治纲具体组织,分三批进行。第 9 军军长李华堂因不同意远征,带领部分队伍潜入深
山躲避,后于 1939 年 7 月率部携械投敌。
首批远征部队由第 3 军政治保安师师长常有钧、第 9 军第 2 师师长郭铁
坚和第 9 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率领所部共约 150 多人组成,已于 6 月出发。部队分别渡过松花江,在通河小古洞集结并筹集给养后,即向海伦方向前进。途中遭敌袭击,魏长魁牺牲。6 月底,部队到达庆城九道岗附近时,再次遭到敌人包围。在突围时,常有钧和郭铁坚失掉联系,遂率政保师及第 9 军第
2 师第 4 团部分人员,于 9 月下旬到达海伦第 3 军第 6 师后方,在后来的战
斗中,常有钧被叛徒杀害。郭铁坚率领第 9 军第 2 师第 5 团 60 多名战士空围
后,继续前进,由于作战牺牲、饥饿、伤病,在 11 月到达海伦八道林子时只
剩下 20 余人。
第二批远征的有两支部队:一支由第 6 军参谋长冯治钢、第 2 师师长张
传福率领的军部教导队和第之师第 11 团及第 1 师第 6 团共 200 余人组成;另
一支由第 3 军政治部主任金策、第 6 军第 3 师师长王明贵、第 3 军第 3 师政
治部主任侯启刚率领的第 3 军第 3 师和第 6 军第 3 师第 8 团、第 1 军第 12
团及第 4 师部分队伍共 300 余人组成。
第 6 军远征部队于 8 月上旬从萝北老等山出发,8 月 23 日,在汤原黑金
河西沟岔口遭敌袭击,张传福师长及 7 名战士牺牲,给养和马匹大部散夫。当时正值雨季,阴雨连绵,风雨交加,战士们穿着湿透的衣服,吃着野菜山果继续前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和堵截,冯治纲率领部队日夜兼程,过草
甸,穿树林,披荆斩棘越过小兴安岭。经过 1 个多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
海伦东部八道林子,与第 3 军第 6 师师长张光迪所率部队会合。
第 3 军远怔部队在金策等率领下于 9 月 6 日从萝北出发,冒雨人沼泽地
行军,几天之内就有 10 名战士因饥寒患病而死,马匹也因疾病接连死去。部队进入汤原老游击区后,打垮伪自卫团筹备了一些给养,群众冒着生命危险送给部队一些粮食和牲口,部队继续西进,伪汤原县治安队 300 多名骑兵尾追而来。远征部队以少数机枪手对其进行伏击,把敌人甩掉。为了缩小目标, 远征部队决定步、骑兵分道前进,渡过汤旺河后,进入人迹罕至的小兴安岭密林。抗联战士忍饥挨饿,跋山涉水,经过: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于 10 月 8
日抵达海伦白马石与第 6 军远征部队会合。
第三批远征部队由第 6 军军部教导队、第 11 军第 1 师共 100 余人组成,
张寿篯亲自领导。第 11 军第 1 师师长李景荫负责行军的一切计划和指挥。
1938 年 11 月初,部队在富锦集结,以后,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萝北县境, 到达汤原东部联军密营。进军途中曾奔袭鹤岗,筹备冬装和给养。
12 月 8 日,部队沿叉巴气河到达小兴安岭南麓王肇风密营,稍事休整。
12 月 12 日,部队绕道北上,转向西行,穿越小兴安岭,向绥棱县境进发。在那寒冬季节,广大抗联战士顶风雪、冒严寒,前进在林海雪原之中。一些战士双脚被冻坏,步履艰难;给养断绝,战士们用雪水煮橡子、榆树皮和牛皮靰鞡充饥,还要时常同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在露营地,战士们便围在篝火旁取暖、睡眠。这支部队历尽干辛万苦,最后在 12 月 29 日到达海伦八道
林子与第 6 军第 3 师会师,胜利完成了西北远征的任务。这样就粉碎了敌人妄图把抗联队伍“聚歼”在三江省的阴谋,保存了北满抗联部队的主力,为开辟黑嫩平原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组织北满抗联部队主力远怔的过程中,以及在征途上,张寿篯和他的战友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露营之歌》,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们英勇、艰苦的战斗生活。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意哪怕松江晚浪主。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冠,复东北,天玻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
震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熄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晶莹,致垒频惊马不前。
革枯金风疾,霜晨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丛〔重〕山。奋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
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 夺回我河山。①
北满抗联主力部队陆续到达海伦后,立即展开了创建新的游击区的斗争。
1939 年 1 月 28 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九次常委会,总结反“讨代”斗争和远征的经验,提出了北满游击运动的新方针和主动利用敌人弱点, 及时地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以少胜多的灵活游击战术。会后,北满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为迅速开展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将所属的抗联第 3、第6、第 9、第 11 军部队,按在不同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统一编成第 1、第 2、第 3、第 4 支队和第 1、第 2 独立师。部队改编后,各支队、独立师进一步加强了部队建设。并与广大群众建立了密切联系,在黑嫩平原逐步站稳了脚跟。
1939 年春,他们已协助建立了讷河县委,并在讷河、嫩江、克山等地发展了抗日救国会组织。同时,还成立了一支有三四十人的武装游击队——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抗联各支队时常以轻骑部队寻找敌人薄弱环节,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歼灭敌人,缴获敌人的武器和粮食。第 2 支队所属第 6 军第 2 师
第 12 团,在支队长冯治纲率领下深入德都平原地区活动,先后取得在田家船
口击溃日伪“讨伐队”及在谷家窑从尾追的近 1000 名伪军包围中突围的胜利。第 2、第 3 支队混合部队也在攻克孙家船口及进攻青石岭木营的战斗中获胜。第 3 支队袭击日本移民团森林采伐场及日本森林采伐作业区,缴获数
十匹良马,使第 3 支队变成了骑兵部队。第 1、第 4 支队也多次与敌人作战, 予敌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遭到了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