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根雄风

南北战争前,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已日益扩大,战后,生产集中的过程迅猛发展。在工业资本迅速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也日益集中。南北战争后,工业和铁路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其长期资金一般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取得。因此,以发行和包销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所谓投资银行,在金融界占有重要地位。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结合发展成了银行垄断资本。以银行垄断资本开始,结合工业垄断资本形成财团,这是年仅 40 岁的摩根一个抱负。

也许他本人也未意识到,这个抱负的实现竟是那么容易,仿佛一夜之间, 他不再仅是一个银行家,而是美国一个产业的领袖。

在林肯总统任期内,为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在乔伊斯财政部长主持下, 曾发行了 3 亿美元的债券,而其有 60%是由贸城的一位投机家杰伊·科克销售的。科克因此而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南北战争结束了。科克又想继续走他的发财之路,为此,他极力笼络新任总统格兰特。

科克想出了可以说服格兰特总统。 “总统先生,战争期间发行的纸币在和平时期兑换,可能会引起通货膨

胀,我想,政府应当发行一种新国债⋯⋯”

南北战争中,格兰特曾担任北军总司令,在某种意义上讲,格兰特统率北军的胜利,并因此在总统竟选中获胜,也和科克承购、销售国债避免危机发生,有一定关联,所以,格兰特不能驳回科克的请求,决定重新发 3 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 6%。

科克提出发行新国债,自己是出于独霸销售债券的目的,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事。

精于经济情报的摩根,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一块肥肉,让科克一个人独占,可没有那么便宜,我倒想跟他较量一番。”

科克是费城的头号金融家,资金雄厚,政治势力也不小。

摩根决计联合费城的银行家安冬尼·德雷克塞尔一起与之抗衡。他来到电报室,令史密斯给父亲杰诺斯发去了电报。

父亲马上拍回报,完全赞同他的计划。

这样,德雷克塞尔银行一摩根父子掌握的美英法国际联合募购组织一起联手,与科克展开了承购国债争夺战。

德雷克塞尔、摩根向政府提出承购申请,而且条件对政府也颇优厚:票面额 100 点,年利率 6%。

德克塞尔利用手中掌握的《大众休闲报》为已方广为宣传其“爱国精诚”, 并大肆揭露抨击科克大发国难财的嘴脸。

科克的新闻媒介更为厉害,竟有 1500 余家新闻机构,为其摇旗呐喊,对集团大肆攻击:

“摩根联合募购组织是为其战败国法国作嫁衣裳罢了。政府应该把国债直接售给人民,而不应交给这种媚外之寄生虫⋯⋯”

双方唇枪舌剑,一时斗个没完没了,不可开交。

格兰特总统觉得在摩根们的优厚条件下,如果置之不理而将国债一股脑

全部交给科克,势必引起大哗,于是来一个折衷方案;由科克与摩根联合募购组织各自承购一半。

摩根达到了预期目的,发了一笔横财。

在这场国债债券争夺战获胜后,1871 年,摩根和安冬尼·德雷克塞尔合办了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这是一家从事投资业务的银行,但摩根清楚地知道,这仅是开始,下一步将是他的垄断之梦。

然而,就在国债争夺战的一年后,即 1873 年的 9 月,席卷美国的一场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场危机,让美国工商业由战后的繁荣走向萧条,而持续时间之长,是历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少有的,直到 1877 年 3 月,格兰特离开白宫时,新任总统海斯公然坦言:

“过去 3 年中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衰退,从 1873 年 9 月直到今天, 全国工商业的萧条依然如旧。”

这场危机的引发点,在于故后新兴的工业员族牟取暴利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私人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他们生产得大多了

——机器、钢铁、纺织品等等。一切都显得太多了。资本贵族的财富在膨胀, 过剩的产品堆积如山,而政府和企业主又不断压低人民的购买力,于是市场萎缩,商业开始萧条了。

1973 年 9 月 18 日、费城头号富翁杰伊·科克开设的费城银行倒闭,这象征着金融的全面破产。平纺机的嘈杂声和其他机器的轰鸣声骤然停止,到处呈现出一派恐慌的景象。

华尔街的首富德尔,相继破产倒闭了。

此二人公司的垮台,在美国金融界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接连有 40 余家公司跟着破产倒闭,造成了一场经济恐慌。摩根综观风云变幻,颇为感慨:

“时代在变!过去的投资法已过时;新的时代需有新的投资法,以后美国应该是投资银行家的天下!”

以后几年中,摩根接受科克与德尔失败的惨痛教训,小心谨慎地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到了。

1877 年,新任总统海斯,在经济政策上,决定恢复使用硬币支付,签署了为维护复本位制和铸造银元的《布兰德——艾利森法》。

正市复原论者财政部长夏曼,提出了发行 5000 万元国库金币作为保证的新国债。

对于他的财政政策,巴黎、伦敦的许多金融巨头并不赞同,甚至动手脚从纽约回收黄金,以威胁正币复原。

夏曼只好求助于摩根。

摩根觉得有两条可取之处:一,有国库金币的保障,这桩生意不会有问题;二,借此机会可以对美国的财政政策施加影响。

摩根决定承购这批国债,并得到了父亲杰诺斯以及德雷克塞尔的支持。事实证明,摩根判断是正确的,他又赢了。

年仅 42 岁的摩根,已取得辉煌的成就。雄伟壮观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商行”大厦,巍然屹立在华尔街一块三角地上,跟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金库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邻,成为全美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一面旗帜。摩根在麦迪

逊街 219 号,购买了一栋昂贵而豪华的住宅;他在哈得逊河畔还购买了一座大别墅,豪华而宽敞,场地内有网球场等,可随时到此度假;在哈得逊河畔, 他买下一个码头,以供自己的“海盗号”游艇进进出出⋯⋯

摩根坐在他的商行的大厦内,聆听着厦顶悬挂的星条旗猎猎作响,俯瞰着纽约城街道、建筑、河流,一种豪气油然而生。

“这座大厦,应该是整个美利坚基础工业的指挥塔!”

一天,秘书敲门后进来,报告说;“摩根先生,范德比尔得先生求见。” “唔⋯⋯”

摩根习惯地喷着雪茄烟圈,凝视着夭花板上镶嵌的一个个银饰,若有所思地问:

“他怎么说?” “他说邀请您赴宴⋯⋯”

摩根笑了一下。他知道一定是小范德比尔得有什么生意与他商谈,而他也正准备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地。

“请他进来。”

进来的是威廉·范德比尔得,系铁路大王老范德比尔得的儿子。老范德比尔得已于两年前谢世,留给了威廉·范德比尔得一笔巨额遗产。想当年, 在伊利铁路争夺战中,摩根曾帮过范德比尔得一把,踹过顾尔德一脚,所以, 范德比尔得一家与摩根是颇有渊源的。

如今,威廉·范德比尔得接下了父亲留下的纽约中央铁路的产业。摩根料到,他必是因为近日州政府向中央铁路开火的事而来。

他从橡木大写字台旁边站起身来,伸出手欢迎范德比尔得。二人寒喧过后,就坐在墙上挂着一组名画下的沙发处。

“摩根先生,想必您已经看到报上连篇累版攻击中央铁路的文章?” 摩根颔首道: “见了。纽约州政府似乎要把中央铁路打垮,并向国民收取更高的州

税⋯⋯”

“您真有见地,一针见血!⋯⋯这真是令人头痛的事。而我,对于铁路既无兴趣,也没有家父那么精通。不知摩根先生对铁路是否有兴趣?如果有意思,我们可以商量一下。”

摩根大喜过望: “对于铁路,我已经有过一次尝试了,倒有些兴趣⋯⋯” “那是再好不过!请您今晚到敝舍一聚相商,如何?” “当然遵命!”

摩根如约前往范德比尔得宅邪。在宽敞而又富丽堂皇的餐厅里,桌上摆满了名贵餐具与美酒佳肴。

二人边饮酒边谈生意。 “摩根先生,我想把中央铁路的股份开放!”摩根忍不住心头的惊喜,

忍不住冒出一句:“您说什么?出让股份?”“是啊,我现在成了报上千夫所指的十恶不赦者,什么‘毒蛇’、‘章鱼’、‘市侩’,我开放了股份, 我就不是众矢之的了⋯⋯”“那么,你打算出让多少呢?”“35 万股!”

“啊!”摩根忍不住惊呼起来。纽约中央铁路是全美铁路的大动脉,有谁不对之馋涎欲滴呢?摩根呷了一口酒,借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然后道:“您打算每股出多少价?”“120 点到 130 左右吧。”按说,这个价并不算高;

但讨价还价是一种经营艺术——特别是在范德比尔得受到巨魔压力的情况下,煞价更为有利可图。“恕我直言,这个价在目前似乎高了些⋯⋯”“摩根先生,如果您肯承购股票,还可以商量。你开个价吧!”“115 点吧。” “可以”摩根没能料到范德比尔得竟这样地简单,心里十分轻松愉快。“那么,我与家父的联合募购组织来消化这 35 万股。”“那就说定了。”范德比尔站起来,高兴地握住摩根的手,摩根突然意识到这场交易还可在加筹码, 他飞速地运用自己的大脑细胞,稍加思索,然后说:“不过,我可有几个条件。”“唔?条件?说说看。”范德比尔得好奇地问。“其一,您出让 35 万股的事情必须严守秘密,以免走露风声引起股价下跌。”其实,摩根真正的目的是力求避免其他投资银行对纽约中央铁路股票的收购。

“当然!这是你我的共同利害,双方都会遵守绝密原则。” “其二,须在 5 年内保证我享有 8%的股禀红利。” “没问题。因为你知道,中央铁路的效益一向很好。我保证您的这个红

利。”

“其三,为了使新股持有者没有后顾之忧,无论我把股票卖给谁,您都须给我一份公司干部任命书。”

“您想得很周到,这三个条件我都答应。” “好,我们可以签约了。”摩根兴奋地对范德比尔得说。纽约中央铁路

的股票,由设在伦敦的“J·P,摩根公司”共销售 2500 万美元。先以 119

点售出,后来一直涨到 135 点。

摩根、德雷克塞尔赚了 300 万美元,利润在 10%以上。

不仅如此,还使摩根在纽约与伦敦的声望大为提高,使之指挥塔上的灯光更加耀眼了。华尔街获得国际首肯。

摩根借父亲在西欧开创的国外金融联系,和自己的业绩,开始充当英法资本家向美国工业投资的代理人。巨额的欧洲资本流经摩根的公司,输到美国铁路等企业中去。这种特殊地位,不但使摩根获得利润,并使它代表英法投资者行使股权,进而夺取企业控制权,而且还是英法政府对外扩张筹措款项的经纪商,如后来在 1899 年—1902 年的布尔战争中,摩根公司前后 4 次

为英国筹措战费 2.2 亿美元之多,占英国所耗战费的五分之一。

获得中央铁路的股份后,摩根重新把目光瞄向热点铁路。他决心把全美铁路由自己统一起来,实行梦寐以求的企业垄断。

他把手伸向西海岸铁路。

西海岸铁路与纽约中央铁路平行,起点为新泽西城,沿着哈德逊河北行, 至五大湖畔的水牛城,全长 640 公里。

他把德普请到他的寓所。

德普原为驻日大使,卸任已久,目前是纽约中央铁路的负责人。摩根以纽约中央铁路大股东的身份说: “德普先生,我请你尽快将西海岸铁路的有关资料提供给我,” 一个星期以后,德普将一份资料放在摩根的橡木写字台上。

资料表明,宾西法尼亚铁路总裁罗勃兹已抢先一步,秘密购买西海岸铁路。这样,罗勃兹就可以实现囱已的宾西法尼亚铁路系统化,与纽约中央铁路抗衡。他可以利用自己的铁路线,把中西部、五大湖地区的谷物,匹兹保的钢铁,源源不断地运抵纽约中央铁路收入。

摩根他仔细地看完资料后,说:

“下个星期日,请你把罗勃兹先生请到‘海盗号’上⋯⋯” “也请威廉·范德比尔得先生吗?” “不。我会请他们到我公馆一叙。”

晚上,威廉·范德比尔得应招前来。摩根说服他购买西海岸铁路,当然, 得出高价。尽管范德比尔得十分不情愿,但看在曾一度合作过的份上,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星期日到了。

罗勃兹应约来到“海盗号”游艇上。 “海盗号”游艇,是摩根购买的大型豪华游艇,为了保密起见,许多生

意都是在艇上成交的。摩根说:

“您与范德比尔得先生角逐西海岸铁路,看来您有获胜的可能。但是, 据我所知范德比尔得先生决心与您周旋到底,决不退让,我应他的请求,也将在资金上全力以赴支持他。”

罗勃兹虽然相信摩根之言是真话,但并无惧意。“但我相信我仍然赢!”

罗勃兹这个人很不好对付。

摩根又道:“也许范德比尔得先生在西海岸铁路争夺中真的会输,但是,倘若他与卡内基联手来对付您,那么在南宾西法尼亚铁路争夺战中,究竟鹰死谁手,倒很难说了⋯⋯”

这,倒使罗勃兹心里为之一震,因为目下的确是“钢铁大王”卡内基与范德比尔得正合伙建筑南宾西法尼亚铁路呢。

此时,德普心里已然明白,前几天摩根与范德比尔德密商购买西海岸铁路之事,原来是声东击西的策略。

“摩根先生,把您的想法宜说出来吧。” 看来,罗勃兹有些软了。

“德普先生,把预算表给罗勃兹先生瞧瞧。” 德普把一份表格放在罗勃兹的面前。

罗勃兹不着则已,一看则出了一身汗,从预算表上可以看出,如果范德比尔得与卡内基停建了南宾西法尼亚铁路工程,蒙受具体损失将会是多少! 也就是说,目前所投下的整个费用之大,足可以补偿宾西法尼亚铁路的损失

——即成本价便可买下南宾西法尼亚铁路。罗勃兹点着头,连说: “便宜!便宜!”

摩根说: “您还有更好的选择⋯⋯”

心有灵犀一点通。罗勃兹是个精明人:“你是说,我把西海岸铁路按原价卖给纽约中央铁路?”

“如此,可以两全其美,因为这样一来,你与范德比尔得的争夺战即可握手言和:你把西海岸铁路卖给范德比尔得,范德比尔得与卡内基则把兴建中的南宾西法尼亚铁路卖给你,在这笔交易中,获好处最大,还是您罗勃兹!”

“照此办理。” “德普先生,把合同书给罗勃兹先生。”

罗勃兹又进一步明了:“西海岸铁路由阁下独自购买?”

摩根说:“当然范德比尔得先生现已占有纽约中央铁路,不便再占有西海岸铁路——因为舆论界都在抨击垄断——况且他又缺少资金⋯⋯”

摩根与罗勃兹签约不久,又同纽约中央铁路签了 199 年的租约。然而与范德比尔得签约不几天,范德比尔得却猝然死亡!这是天意巧合,还是人为, 一时难以结论,但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纽约中央铁路这条盈利极丰的全美大动脉,从此归属于摩根。

至此,摩根成为了美国真正的“铁路大王。”

摩根计划以纽约中央铁路为基础,一步一步将其他铁路都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

1882 年 2 月的一天,摩根邀请了拿美铁路主要干线负责人以及美、英、法等金融界巨头会议,可谓全美企业“群英会”。

《纽约时报》曾作如下报道: “⋯⋯这是投资金融家商讨促成铁路大联合的阴谋会议。纽约投资银行

有在此次会议中取得了胜利⋯⋯成为那些面临倒闭却仍互不相让的铁路的新人。”

这次“群英会”促进了美国历史上所谓铁路“改组”运动。约翰·络克菲勒支持的顾尔德与摩根支持的范德比尔得家族开始了公开的争夺战。摩根凭借自己的金融优势击败了对手,成功地从银行资本垄断走向了工业资本垄断,此时的摩根独霸了向外国人推销券权,并占据到优势的铁路控制权,从而确立了他在铁路运输业中的独占地位。

摩很大搞铁路兼并,吞并了许多中小铁路,他每组织一次合并,除了取得铁路公司董事地位,更有巨额酬金到手。如以 35 家公司合并而成的南方铁

路公司为例,摩根在“改组”中就拿到佣金 75 万美元的普通股和 10 万美元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