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1.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预付资本 C 在生产过程中生出的剩余价值,或预付资本价值 C 的增殖额, 首先表现为产品价值超过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资本 C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购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额 c,另一部分是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 v;C 代表转化为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 v 代表转化为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因此,最初是 C=c+v,例如,预付资本

C(

500 镑= 4 1 0 镑+■镑。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得到商品,它的价值= c+v +m(m

C(

是剩余价值),例如, 4 1 0 镑+■镑+■镑。原来的资本 C 变为 C′,由 500

镑变为 590 镑。二者的差额=m,即 90 镑剩余价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所以,说产品价值超过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等于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额,或等于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同义反复。[238]

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剩余价值只是 v 这个变为劳动力的资本部分发生价值变动的结果,因此,v+m=v+△v(v 加 v 的增长额)。但是现实的价值变化和价值变化的比率却是被这样的事实掩盖了:由于资本可变组成部分的增加,全部预付资本也增加了。全部预付资本以前是 500,现在变成了 590。可见,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纯粹的分析,必须把产品价值中只是再现不变资本价值的那一部分完全抽去,就是说,必须使不变资本 c=0。[240]

于是,预付资本就从 c+v 简化为 v,产品价值c+v +m 就简化为价值产品c+v 。假定价值产品=180 镑,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期间流动的劳动,我们从中扣除 90 镑可变资本的价值,就可得到 90 镑剩余价值。90 镑(m)这个数

字在这里表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

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或者用 m 来表

v

示。在上述例子中,它是 90 =100%。我把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

90

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称为剩余价值率。

我们已经知道,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只是生产他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因为工人在生产劳动力日价值(如 3 先令)的工作日部分内,只是生产资本家已经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就是说,只是用新创造的价值来补偿预付的可变资本的价值,所以,这种价值的生产只是表现为再生产。因此,我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这种劳动对工人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不以他的劳动的社会的形式为转移。这种劳动对资本和资本世界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工人的经常存在是它们的基础。

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虽然耗费工人的劳动,耗费劳动力,但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以从无生有的全部魅力引诱着资本家。我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把价值看作

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劳动,这对于认识价值一般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使各种经济的社会形态例如奴隶社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

因为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价值,因为这个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工作日的必要部分,而剩余价值又由工作日的剩余部分决定,所以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

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 m = 剩余劳动 。这两个比率把同一种关系表现在

v 必要劳动

不同的形式上:一种是对象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30a)[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