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未来空中力量运用的基本方式

在未来多极化的世界战略格局中,应付局部战争和控制局部地区危机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空中力量将在战争的、非战争的、介于战争和非战争之间的更为广泛、多层次的军事斗争中发挥作用。空中兵力的运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一)空中成慑

军事力量的运用,历来包括威慑和实战两种形式。与实战相比,威慑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其进可战,退可和,回旋余地大,恰当运用即可兵不血刃而达目的。因此,威慑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实战的先导。在未来战争中,空中威慑将成为军事强国运用空中力量的首选模式。

高技术常规力量威慑是继核威慑后出现的一种新威慑方式。核威慑虽然具有强烈效应,但是由于“核门槛”高而降低了实际使用价值。高技术战争要求军事威慑力量既具有在广阔战场空间快速机动、在敌方境内纵横驰骋的能力,又要求其具有建立在对战略战役目标摧毁性打击能力基础上的速战速撤能力。空中力量恰恰具备这样的特点。空中威慑一是威慑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现代空军具有超音速机动和洲际作战能力。兵贵神速,这种既具有很强的威慑功能,又能够跨越洲际甚至是环球作战的能力,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目标,都处于空中威慑的目标范围之内。二是政治风险小。空军对战略目标打击命中精度可控制在 1 米以内,这样,既可以确保摧毁目标,又可避免因杀伤平民和摧毁民用设施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所冒政治风险小。三是能在多种条件下发挥作用,既能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联合陆、海军共同发挥作用;既能在常规条件下发挥作用,也能在核条件下发挥作用。因此, 空中威慑将成为未来军事威慑的一种基本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二)设置“禁飞区” “禁飞区”,是以空中力量为主体,在军事冲突区设立的空中禁区。在

“禁飞区”内,不仅禁止对方空中活动,也不准对方部署对己方空中活动构成威胁的地面防空武器。设置“禁飞区”是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空中力量运用的一种新方式。海湾战争结束后,美、英、法诸国在伊拉克建立了保护库尔德人的“禁飞区”,禁止伊军用和民用航空器进入该空域。此后不久,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波黑建立“禁飞区”的决议。可以预料,在 21 世纪的军事斗争中,设置“禁飞区”的方式还将得到更多的运用。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

(三)维和行动中的有限目的空中打击

维和行动中的有限目的空中打击,是根据国际组织的有关决议和维和部队的要求,由受权国或国家集团使用空中力量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军事目标进行有严格控制的有限打击。例如,1994 年 11 月 21 日,根据联合国第 958 号决议,北约空军对波黑塞族控制区的乌德比纳机场进行的轰炸,随后对塞族地空导弹阵地和坦克群等军事目标进行的空中打击,就属于这种行动。

维和行动中的有限目的空中打击,作为空中力量运用的一种新方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根据联合国授权实施的,具有合法性。二是作战目的有限,只限于打击对维和行动构成直接威胁的军事目标,因而通常规模较小。三是受政治、外交因素的严格制约,节制性强。

(四)海空封锁

海空封锁历来是空中力量运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空中力量通过空中布雷封锁港口、航道并结合对试图打破封锁的目标的打击,封锁某一海域、濒海地区或国家的军事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本的海上封锁、战后越南战争中对北越重要港口的封锁,都主要是通过空中布雷完成的。在 21 世纪的空中战场上,海空封锁仍将具有重要价值。

未来的海空封锁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海上与空中封锁密不可分。要进行海上封锁,首先要夺得制空权,并能对空中实现封锁;二是空中封锁地位将进一步提高。现代运输机已具有战略运输能力,只进行海上封锁而忽视空中封锁,将难以实现封锁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柏林空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三是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将更为复杂。

(五)战略兵力投送

战略兵力投送,是指通过空中向战区大规模投送兵力的作战活动。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战区范围广,作出有效反应可资利用的时间有限。因此,只有迅速地把足够的作战力量投送到战区,改变战区内兵力对比,才能建立起有利的态势和部署,争取战略主动。与其它输送手段相比,战略空运具有明显的优势,将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略性兵力投送的一种主要手段。

随着空运装备的改进,战略空运已显示出其他兵力投送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是速度快。现代运输机的巡航速度达到 800—900 公里/小时,

是陆地输送工具速度的 10 倍,海上输送工具速度的 20 倍左右。而且空中输送一般取捷径,所以是最快的输送手段。二是输送距离远。现代战略运输机

航程已达数千公里,如美国的 C—17,前苏联的安—124、安—225 战略运输机的最大商载航程达 4500 公里,经空中加油,可实施全球输送。三是机动性强。空中输送一般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根据作战需要可把兵力和作战物资输送到世界上任何机场,如美国的 C—17,可在跑道仅长 1000 米的野战机场起降。四是输送量大。如前苏联的安—124 载货量为 150 吨,安—225 载货量达200 吨以上;美国的 C—5 载货量为 120 吨。由于战略运输机的大量装备和大型客、货机投入运营,现代空中力量已具备战略兵力投送能力。海湾战争中的“沙漠盾牌”行动阶段,美军调用了 90%以上的战略运输机,征用部分民用运输机,空运 50 多万人,占全部人员的 99%,空运物资 50 多万吨。

(六)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

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是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使用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敏感的战略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直接达成战略性目的。典型的战例是以色列 1981 年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1985 年轰炸巴解总部和 1986 年美军空袭利比亚。在这种作战方式中,空中力量是唯一的力量主体,突然袭击是其主要作战原则。

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的特点,一是直接达成国家的战略目的,通常直接由国家最高当局决策。二是使用兵力相对较少。1981 年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和 1985 年轰炸巴解总部等,出动飞机只有 14 至 16 架。三是突击时

间较短。美军空袭利比亚只用了 18 分钟。以色列轰炸巴解总部用了 3 分钟,

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仅用了 2 分钟。四是行动隐蔽,可实施远程奔袭。以色

列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往返飞行 2000 公里;轰炸巴解总部,往返飞行 5000

公里;而美机空袭利比亚往返航程达 1 万余公里。

(七)大规模空中进攻作战

从战后的局部战争尤其是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首先大规模使用空中力量进行空袭,实施空中打击的时间延长,并构成相对独立的阶段,已成为战争的一般规律。海湾战争使得人们进一步对大规模空中进攻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认识。可以预料,在 21 世纪的战争中,大规模空中进攻作战将得到更多的运用。

大规模空中进攻作战的特点,一是规模大。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投入2700 多架飞机,日均出动 2600 架次。二是时间长。海湾战争分为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战场准备、地面作战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由空中力量进行的,空中作战进行了 38 天,占整个作战时间的十分之九。三是直接争夺战争控制权和制胜权。海湾战争的空中作战使伊军的作战能力下降 50%, 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夺取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

(八)军种联合作战

所谓军种联合作战,是空军以“平等伙伴”关系与陆、海军共同进行作战的一种样式,是“支援陆海军作战样式”质的变化。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 空军的作战样式基本上是从属于陆、海军作战的,并以陆、海军作战的胜利为胜利。而联合作战中的空中作战,已成为克敌制胜的决定性的手段之一。这是空中力量运用方式上的重大突破。

军种联合作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空中力量与陆(海)军力量在作战中是“平等伙伴”关系,不存在固定的主从地位,根据战场条件和战役企图的不同来确定以什么力量为主。二是空中力量主要用于战略、战役纵深。三是空中力量能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如实施侦察、警戒、电子战、空

中布雷,突击坦克、火炮和反坦克武器,打击纵深目标,封锁道路,实施佯动,保障通信与补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