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新的战场景观

这是发生在 20 年以后的一次作战。时间:2017 年某日深夜。

地点:中东某地。

月黑风高,风沙迷漫。一支特遣队的 M1M2+S 坦克和 M2A3 十 S 战斗车, 在卫星、战斗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和“科曼奇”直升机等配合下,正隆隆驶向 100 公里以外守卫机场的敌军阵地。该特遣队的行进是快速而有序的,遇到开阔地拉大间隔、距离,迅速通过;遇到受阻地形立即相对集中或快速绕过;通过狭窄通道后再疏开行进。

空中的预警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密切地注视着敌方的动静,并施放着强烈的电子干扰。

坦克的炮塔随着车长搜索敌目标的意图而不停地转动。其他特遣车辆的图像,清楚地显示在炮手的第二代前视红外瞄准器的显示屏上。这些图像的四周有玻琅色亮光,表明它们是友军车辆。

预先拟定攻击的敌防御阵地的目标,不仅己被元人驾驶飞行器和“科曼奇”直升机捕捉到,而且也已被地面作战指挥中心核对和经数据处理,以极快的速度传递至坦克和战斗车。坦克和战斗车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兼容调制解调器迅速转换成目标图像。当进到离目标还有 20~30 公里时,这些图像便开始以红色闪光的形式出现在炮手瞄准器或反坦克导弹瞄准器显示屏的地形图上。

当该特遣队行至离敌防御阵地约 15 公里时,被敌警戒分队发现,随即其火炮进入阵地,飞机准备升空,导弹手进入阵地。然而特遣队已将敌警戒分队的位置通过目标分配自动处理系统将数据以数字的形式传给正在待命的“科曼奇”、“阿帕奇”等武装直升机和飞机。直升机从远距离发射“灵巧” 炸弹,倾刻之间将敌警戒分队阵地摧毁,飞机也发射空对地导弹和炸弹,将敌机场上还未来得及升空的飞机和刚进入半掩蔽阵地的火炮予以部分击毁。

实施防御的一方反应迅速,此时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其战斗力远比“沙漠风暴”行动中的伊军强得多,并且由于采取了新的训练方法,装备了远程反坦克武器和 T—80 坦克。当其遭受进攻一方第一波空地火力袭击后,迅速调整部署,重新组织火力,占领了有利地形,并开始了火力反击。

然而,防御一方的武器装备、指挥和作战方法等仍旧是工业时代的,而进攻一方的武器装备及作战指挥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战场信息的收集、交换、使用、管理等均是自动进行的,指挥与控制车、所有的作战平台对战场

上己方和敌方的兵力兵器所处的位置都一清二楚,战场对它来说是透明的, 没有猜测或判断错误、误伤己方的问题。

特遣队行至距敌前方阵地 9 公里时,其车辆突然右转。这一规避行动, 是在特遣队指挥与控制车的计算机模拟与决策支援处理系统的帮助下,根据特遣队指挥官的命令实施的,很奏效。敌炮弹不断落在特遣队以前的行进轴线上。当敌炮弹偏离特遣队较远之后,战斗车、坦克等迅速靠拢,队尾的车辆在加速前进,整个战斗队形依然保持着有序状态。而这都是通过指挥与控制车上的数字化信息自动交换系统和战斗车上的综合定位与导航系统进行的。

当特遣队行至距敌防御前沿 8 公里左右时,先进的野战火炮对敌实施了

精确打击,敌炮阵地、对空导弹阵地同时遭到严重摧毁。在战场上空,有 2 架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盘旋,在实时提供目标信息,实时进行毁伤评估,并又及时将目标信息和评估结果转告给作战平台。这些小型飞机上装有红外成像、毫米波、光学相关仪器数字交换器,因而侦察与交换情报相当迅速、准确。

防御一方处于半掩蔽状态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被 MIM2+S 坦克和 M2A3

+S 战斗车实施的一次 10~15 秒的、百发百中的精确突击全部摧毁。几乎与此同时,处于掩蔽状态的敌后续防御梯队,也被卫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科曼奇”直升机全部发现,其中卫星侦察到的敌后续梯队的情报已传至地面战术指挥信息控制中心和战斗车辆上的卫星通信接收器。直升机在准确获取敌后续梯队目标位置后,以空地导弹一举予以摧毁。

防御一方为阻止进攻部队前进而设置的障碍带,同样不能迟滞特遣队的前进,因为已有 4 辆工兵突击车用液态炸药在敌障碍带中开辟了 4 条通路。特遣队冲进敌防御阵地时,战斗基本结束。战斗车内的步兵迅速下车,

携带攻击和清剿必备的数字通信、定位、热成像目标捕捉。敌我识别装置等武器装备,在漆黑的夜暗中从地下设施、飞机库和其他建筑物内,无声无息地兜捕了一批又一批不知所措的俘虏。整个战斗结束。

这又是一次“沙漠军刀”行动。然而,这一次对比起 1991 年的“沙漠军刀”行动,却有了质的变化,兵力规模很小,打击更精确,作战时间更短。除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通过军用卫星发现了这次作战行动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无所知。

显然,这是设想的一次规模较小的 21 世纪初数字化战场的作战情况。大量资料表明,今天,美国陆军部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构想来进行数字化战场建设的。

应该说,数字化及数字化军队、数字化战场的建设,是信息社会的新生事物,是新军事革命的产物。它是随着高速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编码。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解调等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运用日臻完善的情况下而出现的,带有全新的概念,顶示着军队发展的新方向。它将到下世纪 10~30 年代才能基本完成,因而是一项重要的跨世纪工程。

所谓战场数字化,美国陆军数字化办公室主任里格比少将说,是指用信息技术在整个战场空间及时获取、交换与使用数字信息。美陆军少将华莱士·阿诺德更具体地解释说,战场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在整个战场上包括在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系统中的运用。其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交换和使用等,来描绘出一个通用的、与战场相关的画面,使各级指挥官和

参谋人员能够利用共有的数据库获得清晰、准确和适合需要的战场空间画面,缩短采取行动的决策周期。同时,又能为作战和勤务保障人员提供相关的、实时的情报信息,使他们更有效地遂行作战任务。他还指出战场数字化的潜在优势包括:提高情报获知能力,提供通用的战场画面,实施精确的自行定位或导航,提高对目标的交换能力,增强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 减少误伤,提高任务计划能力,增强部队协同能力,提高对军用物资的管理能力,增强目标信息捕获能力等。

从技术上讲,战场数字化依赖于计算机处理、先进软件、显示系统、人机对话、传感器、通信、战斗识别与定位和导航等技术部件的一体化程度。它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数字信息流在各作战分队之间以及战术信息网、战区信息网乃至国家信息网之间的运动。战场数字化建设的重点集中在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其中,将数字子系统与操作和维护这些系统的士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实现人机一体,其重要性和艰难度不亚于软件和硬件的研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把各传感器收到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编码形式;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使数字化系统和模拟装置有接口能力;使作战平台上的数字比系统实现通联;研制高清晰度数字显示器;建立沟通作战部(分)队或单兵与作战平台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就数字化战场整体建设来说,主要包括单兵数字化装备、数字化作战平台、C4I 系统及战场“信息高速公路”等三大部分。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可为士兵提供从头到脚,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地侦察和传递信息,具有人机一体化、多功能的 21 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使用的个人装备。主要由整体式头盔子系统、武器子系统、单兵电脑子系统、防护服子系统和微气候空调/能源分配子系统等组成。头盔内装有一架微型红外摄像机,其终端为头盔护目镜上的宽屏显示器。士兵戴上它,可接收指挥所传送的各种信息,并可把侦察到的战场情况传回指挥所, 并且可以避免或减少因爆炸、热辐射、动能撞击和冲击波而造成的伤害,单兵武器子系统包括激光枪、电子——电磁武器、高灵敏度反单兵雷等。这些武器均装有红外探测器和高效瞄准具,集观察、瞄准、射击于一体,能完成昼夜间监视、跟踪、精确射击等任务。由通信装备、单兵战场信息综合处理机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单兵电脑系统,有了这一系统,士兵可以通过一个对讲机和士兵手腕上的小键盘,接收从上级发来的信息,传递和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防护服不仅可防核、生、化沾染,阻止弹片袭人肉体,还有内装式“微型空调器”,可抵御冬寒和夏热。

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研制单兵数字化装备,如美国制定了“21 世纪地面勇士”规划,英国推出了“未来野战军人系统”计划,法国已着手开发“未来士兵系统”,俄罗斯正在实施“巴尔米察实验设计工程”,澳大利亚则已开始执行“温杜拉工程”计划。美军的“地面勇士”工程是在单兵综合防护系统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它克服了单兵综合防护系统比较笨重的缺点,增加了武器火力控制、敌我识别和士兵身体状况监视功能。它被设置在通过战场分布式数字通信区域网内。区域网络通信传输媒体可以是光缆或数字无线电台,士兵个人和网络之间都可以采用低端频率进行通话或数字通信,并通过单信道地面/机载无线电系统同陆军战术C3I 相连接,这样,就使整个作战部队如同一张铺开的“信息网”,每个士兵就好像一个个信息的“触角”,只要哪里有士兵出现,哪里就能进行战场信息的搜集。

数字化作战平台与普通的作战平台的主要区别,是数字化的装甲战斗车、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战斗指挥车、侦察直升机、攻击直升机和战术航空兵的近距离支援作战飞机以及战斗勤务支援车辆等,都采用了数字化的通信装备,可将战场上各种情报信息的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数字编码的方式进行传递和交换,并通过一种叫做“数据兼容调制解调器”的装置,实现各军兵种和武器系统之间信息的互通,使战场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达到一种近实时的程度。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对战场情况的反应速度,加快了作战行动节奏, 利于在战场上争取主动。数字化装备的最大好处在于:实现各军种和各种武器间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的一体化,从而可将战场上的各种作战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极大地提高整体作战能力;能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快速定下决心,加速作战行动速率;能提高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强其摧毁目标和抗毁能力;有助于协调作战行动,简化指挥程序;能提高战斗勤务保障能力,使战场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由于数字化通信采用了数据压缩技术, 将一般野战电话话音每秒发 5 个音频需要 6.4 万比特的数据(l 比特为 1 个

电磁脉冲)压缩到 100 比特/秒,因而可使一幅战场彩色遥感图片大约 1 兆字节的存储量压缩到 3~4 比特/象素。压缩后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具有在单位时间内发信容量大、数字信号能够再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特点, 使敌人难以察觉己方活动情况,从而达成战役战斗的突然性,使敌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打懵、击败。美军领导人认为,未来数字化作战平台,将有以下特点:人机紧密结合——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系统都能发挥最大作用;信息特征突出——适于信息快速流动;多能一适于遂行多种任务,其中包括亚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规模小——人员少,将编人部队机器人;便于指挥—— 指挥层次少,指挥机构精干。

C4I 系统。即通信、指挥、控制、情报与计算机系统,是整个数字化武器系统和数字化部队的“神经和大脑”。近年来,许多国家虽然大幅度地削减了打击兵器的研制费用,却增加了 C4I 系统的开发投入。例如,美国计划投入 1000 亿美元,到 2004 年建成美军在全球共享信息的 C4I 网络系统。俄罗斯、英国、日本等国也计划重点发展各级部队的 C4I 系统,这些国家的方针是:战略与战术 C4I 系统相结合;重点发展战术 C4I 系统;开发新系统与改进旧系统相结合,实现新老系统兼容和多系统联网;研究开发与尽快装备部队相结合;重点加强低轨道小型卫星通信系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地面遥控车,以及战场数据综合、多媒体通信、多级保密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研究工作。到下个世纪初叶,随着 C4I 系统和各类卫星性能的提高,应用的扩大,高层指挥人员将能了解地球上任何地点发生的事件,飞机和坦克驾驶员能随时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能与在世界任何地点的上级保持联系,能为精确制导武器实时提供目标信息。

数字化 C4I 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话音、文字、图像等各类信息变为数字编码,通过无线电台、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传输手段,把各指挥控制中心、各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联在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综合网络系统,能给用户实时提供各种有关信息的战场体系。C4I 系统的实战使用,可实现信息共享,对敌方、己方情况一清二楚,从而避免误伤;可使战场指挥官在运动中指挥,在关键时刻迅速集中关键兵力(火力)于关键地点;可使后勤保障“十分准确”,即提供物资的品种与数量“准确”,提供保障的时间“准确”,对伤员救护“及时准

确”;可使各级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能够在有纵向层次、横向分布、交互作用的矩阵式指挥控制体系中互相启发,互通信息,达成对战场情况和作战任务的共同理解,形成协调一致的作战行动,从而使整个作战部队及其指挥系统高度一体化。在部队配置高度分散、部队行动高度机动、各种武器装备系统繁多、作战手段复杂多样的情况下,数字化联网使战场最高指挥机关能够从宏观上对整个战场上的作战活动进行协调,控制作战重心,集中精力捕捉、创造和把握战机。同时,下属各作战部队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明确地依据总的作战意图和任务的要求,灵活处置本部队当面的作战情况。宏观一体化控制下分散指挥,将成为未来陆战场的基本指挥方式。这种指挥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指挥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指挥人员对本级指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大大提高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大幅度增进作战效益。

战场“信息高速公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覆盖整个战场责任区的, 由通信情报网络、计算机、战场数据库以及各种用户终端等组成的,能给用户快速提供近实时的与作战有关的大量信息的综合网络。这个网络不仅能够传输话音、图表、文字、数字等信息,还能给用户提供一幅由战场共用数据库(包括己方态势、敌情、战备、后勤、环境等内容)所描绘的战场图像, 该图像能随着部队在战场上的运动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使指挥官既能很快地获取或传出有关信息,又能随时掌握整个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该系统将极大地拓展军事和商用卫星的使用范围,可使相互孤立的各种战术数据通信网联成一体,并提供长距离无线电通信手段。目前,美陆军正在对海湾战争中装备的全数字化机动用户设备、具有模拟和数字两种功能的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及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数字化战场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较大的经济投入及超前的军事思想,需要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多方面的改造,是一项跨世纪的艰巨工程。数字化战场一旦建成,必将使军事领域和战争面貌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