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必备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基础

军事革命是物质与精神、观念与现实的统一。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物质形态发展的表现,也是精神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由于物质发展与精神因素不同,军事革命发生的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火药在 10 世纪前后就已应用于军事,但据考证,在这个世纪里并没有因火药的使用而发生过军事革命。即便是过了几个世纪之后,火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使用,在某些国度里,曾发生过军事技术革命,但也未出现过世界性的军事革命。这至少可说明,当时已基本具备军事革命条件的国家,由于人的军事思想观念落后或对其缺乏认识,因而就不可能出现需要人在主观上作出很大努力才能发生的军事革命。本世纪 20~30 年代,虽然许多西欧国家都具备军事革命的客观条件,但却只有极少数国家抓住机遇,率先实现了军事革命。

本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经济的不断变革,在改变了社会面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军事革命则是这种变化的成果之一。

着眼未来谋求今天的发展,是人们精神面貌与思想观念显著变化之一。

《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在农业社会里,人们习惯于向后看;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注重于现在;而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着眼的是未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代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过去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办到的事,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今天,也许只要 1 年甚至几天就能办到。知识更新周期,19 世纪为 80~90 年,而现在已缩短为 5~10 年。人们不按照未来要求来建设今天,不去主动地设计未来、塑造未来,就可能被今天所抛弃。于是,从 60 年代开始,未来研究就蔚然成风,未来研究机构便层出不穷(仅美国就有近千个)。1987 年,在美国组织了一个“未来世界协会”,有 100 多个国家参加,拥有 3 万多名会员。预测未来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如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初探》、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与此相应的是,关于未来战争、未来军队或 21 世纪战争、21 世纪军队的研究与论著则俯拾皆是,正是有了这未来战争的图解、未来军队的构想与设计,才牵动了整个军事领域,按照未来战争要求研制武器装备,改革军队体制编制, 研究作战理论等。

不因循守旧,勇于改革创新,是现代人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显著变化之二。有人认为,20 世纪后半期是变革的时代,是人类梦幻成真的时代。确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 人们能够如此迅速地接受新生事物,果敢地抛弃落后的东西,包括曾给自己带来荣耀而已不适时宜的东西,同时大胆地对现实进行改革与创新。海湾战争后,美国的一些军人并没有陶醉在海湾战争的胜利中,而是指出海湾战争

经验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到 21 世纪初就将进入历史博物馆。于是,他们提出

了一系列为适应 21 世纪战争情况的军队建设与战法构想。这与法国、英国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后军事思想停滞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今天,为适应新的国际军事形势而不断地进行变革、调整,已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建设的共同做法。这次新军事革命,便是一次次军事改革、创新的结果。

努力开放,博采众长,是现代人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显著变化之三。在信息技术将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之后,在经济发展日趋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人们把眼光放到了全世界。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的经验,接受有益的教训,已成为最基本的准则之一。在军事上,学习别国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与他国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取别国的建军经验,甚至按照别国的某些建军模式来规划和发展自己等,已不是个别现象。本世纪末,新军事革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与人们的开放思想、趋同意识有着重要关系。

积极参与竞争,是现代人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又一显著变化。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获取来自外面许许多多的相关信息,可以进行更多的鉴别与比较,从而萌发竞争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某一方面的优势地位。军事上许多武器装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发展了 3~4 代,有的已发展到了第五代,计算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运算速度从每秒数十万到千万,再到亿、十亿、百亿、百万亿次,这其中固然有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但军事竞争和市场竞争,显然是刺激它不断发展、进化的重要因素。这次新军事革命也是军事领域经过长期竞争积累之后的质的突破。

简而言之,20 世纪末这场新军事革命,是在人们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人们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能动性大大增强的条件下产生的。这可以说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