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陆战场的第三次革命

如果说陆战场从平面发展到立体是第一次革命,从天空发展到外层空间等多维是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从多维发展到数字化,则是第三次革命。

无疑,每一次战场革命都是军事领域中一次倒海翻江的运动,伴随着它的往往是军队结构的重大变革,武器装备的巨大进步,作战方法的历史性变化,战场空间的急剧扩展。不过,这次新的战场革命,在空间上的表现已退居次要地位,或其空间形式与多维战场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它的实际内容方面,即在战场范围内“充满了信息和数据”,围绕着信息和数据的斗争将异常激烈。与此同时,战场环境、作战方法、作战效能、作战协同、作战指挥与作战保障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战场上的“迷雾”大为减少。**包括克劳塞维茨在内的许多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家都认为,战争是充满盖然性的领域,战场上空始终笼罩着层层“迷雾”。确实,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热兵器、热核兵器战争,甚至是今天的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高技术战争,都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也不论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战场上空,都是“迷雾”重重,使人捉摸不透, 作战指挥时往往是依赖于指挥员的预测和猜度。因此,透彻地了解战场的状况,一直成为横在指挥员面前的巨障。但是,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这种

情况将大为改观。战场上的高分辨率电视、无胶片摄像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 在最基本的战术单位投入使用,与其他传感器、地面站、射击武器以及作战指挥平台联系在一起,将精确地对敌战斗队形实施探测、定位、识别、跟踪和攻击。从而,使得战场的“透明度”空前增大。以数字化技术建立起的战场信息高速公路,使指挥员能够在机动中获得完整的战场图像,在满足纵向指挥链对信息资源要求的同时,在横向上保证每个用户都有足够的信息位和时间与责任区以外的其它友军,包括部队、分队、单兵、乘车组互通信息。在同一指挥系统里,从单兵、乘车组到指挥机构的每一构成部分都能很方便地从他们的综合显示器里获取己方和敌方位置、友邻的配置以及弹药、油料、后勤支援等信息,从而实现战场信息充分共享,使指挥官能基本驱散战场的“迷雾”。

**作战方法和用兵原则将发生历史性变化。**首先,信息战、“数字战” 将上升到首要地位,交战双方围绕信息及数字的控制权、使用权的斗争将异常激烈、表现在预警、侦察、识别、遥感、跟踪、制导、通信、定位、信息显示等方面的对抗将非常突出。

其次,打击敌人的“重心”将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精确、大威力的导弹越来越多地运用战场之后,再也不需要采取层层剥皮、步步推进的战法了, 完全有条件可以直接打敌要害目标。美军新版《作战纲要》明确提出:“重心”是一切力量和运动的中心,是敌人和己方部队从中获得行动自由、具体实力或斗志的源泉。战役法的本质在于能够集中威力以攻击敌人,并保护主要力量的来源——“重心”。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重心”可能不会马上看得很清楚。“重心”是潜在的,如潜存于敌军密集的队形、敌战斗指挥结构、联盟或临时联合体的结构中。因而美军强调:在进攻敌人之前,要通过包括侦察卫星、侦察飞机、窃听破译等在内的各种手段对敌情和战场进行实时侦察,然后根据情况,判断和确定“重心”,并围绕“重心”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美军要求,攻击敌“重心”,应该首先用远程精确弹药、电子战器材压制敌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以致迷盲和瘫痪敌军,防止敌军对己方突击行动作出协调一致的反应;尔后,已方部队将用地面和空中远、中、近程精确火力摧毁敌“重心”。

再次,远战、夜战增多。大量远战兵器的使用,可以实施超视距打击。美军认为,使用精确火力来摧毁敌“重心”等关键目标,比用直瞄火力要安全得多。所以强调,实施攻击的部队在突破敌防御和攻击敌“重心”前,最理想的状况是不卷入直瞄火力战。要充分利用上级和所属部队所提供的敌情和战场态势,实时把战场动态通报给上级和友邻部队,实时指明敌人“重心” 目标,以便于己方“远程”火力实施对敌精确打击,摧毁敌人有生力量。先进的夜视、夜瞄器材的运用,可将夜暗的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实施昼夜连续作战,成倍地提高战场时间的利用率。

再其次,分散与适时集中,将成为基本的用兵原则。部队巨大的精确的火力,快速的机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高度的指挥协调能力,已使集中数倍兵力于敌或采用密集队形作战没有必要,也没有多大可能,作战力量分散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必要时,适当集中兵力兵器还是需要的。美军在新版《作战纲要》中指出,未来在决定性的地点与时间集中占压倒优势的力量的情况是有的,不过,担负攻击任务的部队并不急于集中,而是要求进攻部队编成若干小群,选择多条路径向敌开进。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将根据便携式多媒体电

脑和具有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的指挥控制车,实时和上级甚至和统帅部保持联系,通过作战显示屏实时观察整个战场敌我态势,查询各种情报资料,随时和所属部队保持联系,把整个战场的局势尽收眼底。一旦发现和敌无法避免的遭遇战且己方远程火力不能实施精确打击时,指挥员才迅速命令部队集中并展开成攻击队形。集中部队实施攻击的时间控制在刚好够摧毁或消灭无法绕过的关键目标。任务一旦完成,即迅速成原来的开进疏散队形,力避与敌恋战。美军认为,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敌远程火力杀伤概率,减少部队的伤亡,降低对道路的依赖程度,便于隐蔽作战意图。

**作战效能空前提高。**具体表现为:部队打击能力大大提高,过去需要几十发几百发甚至上千发炮弹才能完成的任务,将来只需 1 发精确制导炮弹

就行;过去要数十架飞机执行的轰炸任务,未来只需 1 架隐形飞机就够。单兵作战能力空前强化。士兵将拥有能够提供数字地图和电子罗盘的便携式电脑,只需按一下按键,便可收到所需情报,或将战场图像传递到指挥所。单兵装具不再仅仅是装具,而成为作战系统的不同终端,士兵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的战斗威力和生存能力。数字化使对敌纵深战场同时攻击的力度加大。战场数字化将把各个作战力量要素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空军、陆军航空兵、地面机动部队及联合部队的整体力量,同时遂行心理战、信息战以及特种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各种作战力量的整体性,提高了全纵深同时攻击的力度。与此同时,由于数字化部队的武器系统一般装有“内嵌式设备” 和“21 世纪部队”作战软件,将极大地提高整个部队的互通性和各种火力的打击精度。新一代作战平台用于数字化战场,使武器装备在提高火力射程、强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火力的精度。数字化使纵深战场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无论是数字化战场还是数字化部队,由于使用先进的C3I 系统,使信息传递速度成倍提高。尤其是通过“陆军作战指挥系统”,将实现最高指挥机构与散兵坑之间的信息联系,并通过“信息旋转木马”及时获取大量新信息, 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后勤保障实现自动化。前线指挥官不必再担心作战物资能否满足作战需要,后勤指挥官也不用担心油料部门是否及时为战斗车辆加油,一种特殊的数字监视器,运用定期数字传送指令, 可随时将保障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作战协同大为方便。**数字化装备的普遍运用,再也不用到现地、分阶段组织部队协同动作,各部队通过数字信息网络接受指挥机关的命令等决策信息并不断反馈战场情况,部队之间相互交换作战信息,实施密切的协同配合;各部队既可使用本级武器系统,又可适时而灵活地调用网络内的各种火力支援系统,并能够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每一支部队(无论其规模大小、人员多寡),甚至每一个士兵,都拥有整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的信息支持和火力支援。在过去的作战中,往往比较注重强调在同一作战地域内,不同时间范围内的作战行动的紧密结合,在数字化战场上,则更加注重要求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不同作战地域的紧密结合。即各作战部队针对不同的作战目标, 按统一的时间和目的要求,以各自积极的作战行动,达成战役或战场的整体协调。对于一支数字化部队来说,每一支部队在战场上都是与敌方接触的触角,都不再存在暴露的翼侧,敌方任何优势兵力对其中某一部队的集中打击, 都将可能招致数字化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的协调一致的反击。

**作战指挥趋于高效、简便、灵活和网络化。**具体表现为:决策周期明 显缩短。决策周期长、时效差历来困扰着指挥员,症结在于他们无法共同掌

握战场情况。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数据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瞬间数字传输方式,把战场情报同时传递给各级指挥官,使其不必通过调频无线电台发送或等候冗长命令和报告,过去需要几小时乃至几十小时才能做完的事,被压缩到几分钟,决策速度与作战进程接近同步,从而保证己方的决策周期比敌人快半拍到一拍。

**指挥方式趋向分散。**战场上,任何一个指挥层次都可能成为整个指挥网中的薄弱点,要使指挥体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就要减少指挥层次。有了数字化网络,指挥官之间可以随时交换情报,调用其他部门的所有信息,人人都能看到真实情况,从而便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上级意图进行现场决策,打破了传统指挥程序中等级森严、逐级进行的秩序安排。整个指挥体制更加“扁平”(即层次减少了),但却更趋灵活;集中指挥的作用没有被削弱,但具体指挥权开始“分散”。

**获取情报更为简便。**情报对于战场指挥员来说是第一重要的。在部队未实现数字化之前,要想不断地及时、准确获取战场情报是一件较难的事。而在部队实现数字化之后,指挥员和火力支援单位再也不需要去询问某一部队的前线位置,每辆战车能在运动中自动报知其新的方位;当己方 1 辆战斗车向目标发射激光并发布“发现敌情报告”或“现场报告”时,一组十位数的敌人方位参数会自动出现在所有战车的计算机屏幕上。一旦掌握敌我双方的准确位置,就可以集中密集的直瞄与间瞄火力,向敌人发动首发命中的精确打击,并防止战场上出现最大的不幸——火力误伤。定位导航仪车辆驾驶员利用定位导航仪能迅速确定自己的前进路线,车长则可集中精力完成诸如确保乘员的安全等重要任务。由于各级指挥官共享所有的战场信息,近实时的情报将会源源不断地从战区、军、师的各个单位以数字方式传输到旅、营、连以及单个战斗车辆。数字化处理技术将改变以往通过调频无线电台发送冗长的报告,代之以瞬间数字传输,从而可以防止敌人通过信号测向系统发现我方位置。而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将使指挥官抽出更多的时间领导部队,他再也不需要手持标记笔前往战术作战中心,为等待上级发布作战命令浪费几个小时,因为命令和图表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手段进行传输。

**简化了指挥控制程序。**数字化装备以情报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一体化的方式,将战场上情报侦察、通信、指挥和控制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化部队的装备从地面的主战坦克、战斗车、战斗指挥车到空中的侦察直升机、负责指挥和控制的直升机以及战术空军的机载雷达系统,都加装了数据兼容解调器,形成了空地一体的数字通信指挥网络,实现了信息上下左右的快速传递,从而使对部队的指挥控制变得简单易行,侦察直升机可将战场信息通过数据兼容解调器,传递给负责指挥和控制的直升机,直升机又可把信息传递给地面负责指挥和控制的车辆或负责空中攻击的直升机,数字化的地面车辆信息系统与每辆坦克或装甲车的引导系统连在一起,随时能将己方坦克在战场上的位置在计算机屏幕的网络图上以一种符号的形式显示出来, 使坦克的指挥官能追踪己方坦克集团,进行指挥控制和战术协同。当发现敌人的坦克时,指挥官可用激光测距机快速准确地测出敌人坦克集团的距离, 并自动地显示在地面车辆信息系统的屏幕上,然后只需按动一下按纽,有关敌坦克集团的数据透明图就会立即传给其他坦克,其他坦克即可进行准确攻击。同样,其他坦克也能以相同方式向指挥官发回各种各样的报告,如敌情报告或战斗勤务支援方面的需求报告等,这一切都以实时通信的方式在瞬间

完成。坦克机械化部队在行进间接收这样的透明图是数字化系统的一大优势,可使坦克的机动在毫不受耽搁的实时情报传递的情况下进行,指挥官对机动作战部队的指挥控制得到了加强。

**后勤保障更加便捷。**数字化部队装备还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可为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提供方位数字信息,每一个士兵在任何时刻都能知道自己在战场上的位置,能够根据作战需要,随时向后方申请战斗支援或战斗勤务支援。比如当他们自己或战友负伤时,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拯救自己的生命。数字化通信方式能保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指挥官报告,请求战地紧急救护。他们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使他们及时、准确地报告伤员在战场上的位置,使抢救组能够迅速地乘直升机或救生车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引导下,直接赶到抢救。在救治组赶到之前,战士还可以利用他们头盔上电视摄像机,对准伤员,将伤员负伤的部位和救治措施用图像直接传给战场急救中心,这样,远在数十公里之外急救中心的军医或正在赶赴途中的军医就能够通过数字化通信网络提供的每一时刻的电视图像,指导战场上的互救行动, 采取一些在医生到达之前必须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挽救许多按常规通信方式和救送程序将会因耽误时间而失去宝贵生命的战士。坦克车长也不担心军士是否及时为车辆加油,一种特殊的监视器运用定期数字传送指令,可随时将油耗通知有关人员。

另外,战场误伤现象锐减。数字化技术把共享的战场信息,与每一个武器平台的敌我识别手段相结合,通过对实际战场情况进行计算机模拟,可以再现战场识别、部队协同和火力误伤的真实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误伤。

数字化战场建设,是新军事革命中的“革命”,是高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昭示着军事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说由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将掀起战场革命的新浪潮的话,那么,推动这次浪潮向前发展的就是战场数字化。

21 世纪,谁拥有数字化战场,谁就将拥有更多的战争主动权。今天,尽管有许多人对它持置疑态度,有的国家还没有也没有条件进行这方面建设, 但它在无形中已经成为有些技术发达国家,并将继续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必争之地。

数字化战场建设是一硕系统工程。美国许多军事专家称,这项工程比“曼哈顿工程”更具挑战性。为此,美、英、俄、法等国已经发起了对该“高地” 优先权的争夺。英国在美国 1994 年的“数字化演习”后,大声疾呼:下一世纪的战场将是数字化战场。于是,已开始投入力量发展与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俄国也看到了战场数字化的趋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数字化的研究。法、德等加大了开发高技术的投入,并在北约和西欧联盟的框架内加强“高技术合作”,以使军队数字化、信息化。

美国是战场数字化的积极鼓吹者和倡导者,同时为抢占数字化战场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步骤,大力推进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成立相应机构。根据克林顿 1994 年 9 月发布的第 29 号总统令,美国防部成立了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和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军事安全保密政策、数字化战场建设方针的制定,国家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负责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战场上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在军种一级,美陆军于 1994 年 1 月成立了由陆军第一副参谋长

直接领导的陆军数字化专业工作组。同年 6 月,该工作组扩编为陆军数字化

办公室,负责数字化陆战场的设计与建设。美空军信息战中心成立于 1993

年 10 月,负责数字化空战场的建设工作。1994 年 7 月,美海军成立了战区信息战中心;1995 年 1 月,又成立了舰队信息战中心,它们的共同职责是, 研究与设计数字化海战场所需的技术和软件。

积极推行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数字化陆、海、空战场,必须在全军范围内,就各信息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应用、数据库语言和通信规程等实现标准化、通用化。为此,美军从 1995 年开始, 推行两项信息资源标准化计划。一项是全军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标准化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将建立一个全球军事信息数据库和一个全球共用的网络系统,从而使部署在世界各地的美军实现全球信息共享。另一项是国防信息管理标准化计划。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对国防部各信息系统用通用软件技术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信息管理与使用的标准化、通用化。

制定并实施多种指挥控制数字化联网计划。美军各军种为了实现战场数字化,制定并开始执行多种指挥控制数字化联网计划,如陆军就有 7 项:旨在完善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指挥控制系统的“合成部队指挥控制——高级技术论证”计划;向旅指挥官迅速提供作战情报信息的“共用地面站”计划;把众多作战单位纳入一个工作网络的“全球网栅”计划;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传递给作战人员的“生存适应系统论证”计划;可实现战场人机自由对话的“21 世纪地面勇土”计划;为旅及旅以下部(分) 队提供战场信息的“旅及旅以下部(分)队指挥控制计划”;以及“战场战斗敌我识别论证”计划。

部队数字化是战场数字化的核心。为此,美军拟分两个阶段进行部队数字化建设。

第一阶段,美陆军部队将首先实现数字化。数字化部队虽与配备普通装备的部队在编制和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在其他方面有较大差别。数字化部队的主要标准是:通信技术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一体化;武器装备智能化;各作战系统网络化。数字化部队的主要装备配有数字化通信设备、第二代前视雷达、敌我识别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装备包括 MIM2 坦克、M2A2 火力支援车、M2A3 战斗车、“黑鹰”指挥直升机、“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基奥瓦勇士”侦察直升机、M109A6“侠士”自行火炮、M106A2 迫击炮等。美陆军现有 1 个数字化营,1996 年将建成 1 个数字化旅,1997 年建成 1 个数字化师,1998 年再建 1 个数字化师,1999 年建成 1 个数字化军,

2010 年陆军部队将全部实现数字化。

第二阶段,在陆军数字化的基础上把整个美军建成一支全信息化军队。从 2010 年以后,美陆军可能首先要制定出“信息战理论”,并根据该理论的要求,改革体制编制,进行军事训练,发展武器装备,使部队信息化。

为检查和发现陆军数字化部队初期建设的情况,美军成立了 6 个战斗实验室和一支试验部队。1993 年 3 月,美军在福克斯堡进行了小规模的演习, 证明了数字化技术装备有较大的作战潜能。1994 年 2 月,美陆军在奥兰多就如何打赢信息战举行了一次有 600 多名将军、专家及学者参加的研讨会,提出了建立战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思路。1994 年 4 月中旬,在加里福尼亚洲国家训练中心,美军举行了一次“沙漠铁锤 VI”的军事演习,意在全面检验数字化指挥与控制在作战方面的优势。此次演习动用了 20 辆 MIM2 坦克、6

辆“布雷德利”战车,以及 AH—64A“阿帕奇”直升机,OH—58 轻型直升机、“侠士”驱逐舰、“先驱”和“探索者”无人侦察机等具有数字化设备的装备,实现了各军种和各武器系统间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的一体化和近实时化,充分展示了拥有数字化装备的部队具有较强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检验数字化部队的作战能力,美陆军进行了多次模拟试验和数字化特遣队与非数字化部队之间的实兵对抗演习。模拟试验表明,数字化技术可把直升机进入战斗的时间由过去的 26 分钟压缩到 18 分钟,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由过去的 55%提高到 90%。实兵演习表明:用常规通信手段把现场报告发送到营部需要 9 分钟,而用数字化通信手段只需要 5 分钟;用常规手段传送的电文重复率 30%,而用数字化手段传送仅为 4%;电话现场报告的完整率只有 22%,而数字化现场报告则高达 98%。美军通过反复论证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数字化部队有巨大作战潜力”,其作战效能“约为一般部队的 3 倍”。

数字化战场建设,固然需要先进的技术、较大的经济投入等,但对于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国家来说,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应当说,最严峻的挑战首先不是来自技术装备而是来自思想观念。1995 年,英国《国际防务评论》发表评论文章说,就目前讲,一些数字化战场必需的设备,像预警飞机、全球定位系统、侦察卫星、车载无线电系统等都已具备。原先独立设计的一些系统也由新开发的硬、软件连接成了统一、完整的网络。因此,有关数字化战场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大。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却又最不易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各级指挥官在思想认识上来一个转变,即改变原来一味追求扩大数据传送渠道,不求质量高,只求量大的旧观念,从而明确本单位需要何种信息, 它们源于何处,并相应建立本级的数据库。

数字化战场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电子网络体系。而这种体系一旦遭到破坏或受到阻碍,其优长不仅难以发挥,而且还会带来灭难性后果。而正因为此,世界各国才对战场数字化问题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其结果恰恰出现了有人所担心的那种情况:

1995 年 9 月 18~25 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举行了多次名为“联合勇士”的演习。一个年轻的美国空军上尉向参观演习的各方面的指挥官宣布,他一个人在即刻之间就可以篡夺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权。他除了一台在商店里买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也没有特别的内线情报,只以计算机神童而闻名。当他启动计算机,并与当地互联网接上头之后,连击数个键,看似简单的电子邮件信息便进入了目标军舰的计算机系统内。前后只有几秒钟,就见计算机荧屏上打出一行字,宣布:“大西洋舰队指挥权控制完成”。而在远隔千里的海上,舰长对价值连城的军舰的指挥权已落入他人之手却盲然无知。随着隐蔽在电子邮件信息中的密码在各军舰计算机中不断复制,目标军舰一艘接一艘地拱手交出指挥权。此时此景,使在场的高级指挥官们无不目瞪口呆。稍后,引起了美国军方最高领导层的极大震惊,不得不承认:“在保护信息系统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大努力。”

侵入军舰信息网络系统的被称为“网络勇士”。这个“网络勇士”是如何进去的,又是如何篡夺指挥权的呢?这个谜并不难解开,而它给数子化战场建设划上的问号却又粗又大。

另外,有资料表明,美空军仅 1995 年,计算机网络就受到了 5OO 次以上的袭击。单是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美国 1996 年就要花费 10 亿美元。

为此,美国当局及军界对数字化战场建设的许多问题均忧虑重重,进退维谷,意见很不一致。如美参众两院就有人对战场数字化计划提出不同意见, 参院军事委员会“空地一体战力量防务小组”主席约翰·华纳认为,“军队还缺乏在战斗中使用数字化装备的技术特长”;还有人怀疑,陆军过分地依靠数字化装备,一旦在作战中数字化网络被摧毁,还能不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同时,美军某些决策部门认为,在军费预算明显削减的情况下,实现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资金显得比较紧张。数字化部队建设,需要改进和配备各种数字通信设备、敌我识别装置、第二代前视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尽管美陆军计划在今后五年内开支 21 亿美元,对现行武器装备进行数字化改进,但是,据美国国防部透露,这些费用还远远不够。另外,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必须在技术上解决大量问题:把各个传感器接收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编码形式,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处理,使数字化系统和模拟装备能接收,使各种作战平台上的数字化系统实现通流,研制高清晰度数字显示器,建立沟通作战部队与作战平台的数字通信网络等。这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工程,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困难。

不过,从总的方面看,实现陆战场的数字化已不是遥远的神话。信息“横天飞”,数据“满地跑”的时代实际上已经来临,不管你是否愿意还是有无能力,都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未来陆战场上“横飞乱跑”的信息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