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的条件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场所,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鱼的生长和鱼产量的高低。良好的食用鱼池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首先要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水源的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不含任何有毒物质。这样的池塘才能有利于鱼种密放精养,提高产量,保证池塘生产安全。

其次是池塘面积和水深。成鱼塘面积要比鱼苗、鱼种塘大。因为食用鱼饲养阶段鱼体逐渐长大,对池塘的面积和水深要求也须相应地扩大和加深。另外水面宽大,风浪显著,既能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又能使池塘表面层和下层不断进行对流,改善各水层的水质,同时水体大鱼的活动范围也广,渔谚“宽水养大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生产中,池塘面积以 4~12 亩较为适宜,面积过小,产量上不来;面积过大,管理和操作较困难,鱼类摄食也不均匀。另外水的深度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曾有渔谚“一寸水,一寸鱼” 的说法。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池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浅水池塘,鱼类活动空间小,溶解氧和水温等因子,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水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限度,一般以 2~3 米为宜、太深时溶氧反而低,对鱼类生长不利。

养鱼池塘以长方形、池岸较整齐为好;塘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佳,深度要比较均匀,池中没有土墩等突出物。因为这样的池塘养鱼方便操作管理。另外池塘四周最好没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鱼塘位置东西向,这样可以相对延长日照时间,对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增加水中溶氧量都有好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池塘,底部沉积了过多的腐殖质,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使池水呈酸性,对鱼类生长不利。因此经常清整一部分腐殖质,既能为农业提供肥料,又能增加蓄水量,为鱼产量提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