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行动

随着生产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有效地进行捕鱼,就必须充分地了解鱼类在水中的行动习性,并掌握鱼类的行动规律,以便创造出最完善的捕鱼工具和捕捞方法。

有的鱼类对光源产生正趋向行动,称之为趋光鱼类;一般鱼类为使身体不被水流冲走,需要逆水游泳,这种顶流的习性,称之为趋流性。鱼类在电场内趋向阳极的反应称为趋阳性。利用鱼类对人工刺激产生正趋向行动,诱集鱼群、控制鱼类的行动的渔具和渔法,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对捕鱼工具产生防御性的条件反射行动,是逃避行动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例如在常年作业的大西洋东部渔场中,高龄鲐鱼一遇到捕捞它的渔具,就会敏锐地避开渔具作用区域。在钓钩渔业中,被鲨鱼咬过的钓线,别的鱼闻到它的味道就会立即转向或避开渔具。因此需要经常调整或更换钓具。

“模仿”性的逃跑行动,是一种鱼群逃避行为。鱼群中某一部分鱼发现危险信号而逃避时,其他鱼虽然没有发现危险信号却也跟着逃跑。这就是生产中,往往因网上一个窟窿而造成整群鱼逃跑的原因。又如在追赶或包围鱼群时,靠近渔船或渔具的鱼发现被袭击的危险时,也使整个鱼群立即转向或散群逃离。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逃避行动。例如鱼类对海兽吼叫声能产生逃避现象,在生产作业中将录制的海兽模拟声或豚冲光等人工刺激信号对着鱼群播放或照射,将其驱离围网括纲包围圈或将鱼群驱向刺网之列,以提高渔获率。

鱼类的逃避和趋向等行动,都是靠游泳来实现的。鱼类在正常状态下自然游泳时,可以持续、耐久地作长距离的活动。而突然受到外界刺激产生不正常的游泳时,如受到威胁、惊吓所产生逃逸时,一般只能保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短暂时间,由于体力消耗,游泳速度便会很快降下来,所以它是一种瞬时游泳行动。

一般来说,鱼类通过肌肉的交潜收缩运动、鳍的摆动运动和鳃孔呼吸排水运动产生前行的运动。鱼类的水平游泳行动范围广阔,不受限制,而垂直游泳行动由于受到体重调节机能的限制,活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有鳔鱼类,急剧的瞬时垂直行动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引起鱼类进行上升、下降垂直游动的原因,是外界自然刺激和人工刺激的激发以及鱼类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其中昼夜垂直移动是最主要的,对捕捞生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我国渤海的中国对虾,在秋季渔汛期内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会误认为是对虾离开了渔场,从而致使渔获量受到影响。现在,人们根据对虾的行动规律,在白天采用底拖网生产,夜间则采用

浮拖网生产,渔获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一般鱼类由于环境光照度的变化和饵料的变动,会引起昼夜垂直移动。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结集成群的习性,鱼群就是由生理

要求和生活需要相同的个体结合在一起,以营共同生活的群团。鱼类集群时不是按照年龄的大小集合的,而是由其内在的生理要求和生活的需要而结合的。例如,生殖群团(或称产卵群)就是由性腺发育程度和生理状况基本相似的个体组成,而且它们之间的体长大致相近。

鱼类形成集群,能够根据同群中个体的动态,在较远的距离内觉察到危险的来临,而及早作出逃避或散群的反应。因此,鱼类结群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有利于加强防御敌害、避离险境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索饵或觅食。

影响鱼类结群活动变化的食物——天然饵料,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是鱼类生长发育和形成渔场的基础,根据渔场饵料数量和品种的变动,就可以预测或估计渔场鱼群分布和活动的趋势,以作为确定捕捞措施的依据。

其次水温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鱼类的结群活动。鱼类是变温动物,身体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的体温只能随外界水温的增减而变化。由于鱼类的适温范围小,如果出现较大的水温差,就能使鱼群更加密集。

当然,鱼类的反应行动具有多样性,我们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它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性,就能利用鱼类行动的某些特点,来提高捕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