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铠甲

在绝大多数鱼类的体表都有质地坚韧、闪闪发光的钙质外骨骼,这就是鱼鳞,它被覆在鱼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上万种不同鱼类中,我们将鳞片区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即盾鳞、硬鳞和骨鳞。

盾鳞为鲨鱼一类软骨鱼所特有,它在外观上不易察觉,若用手自鱼体后部向前摸动,就会触及外露的鳞棘,而有粗糙的感觉。多数鲨鱼的盾鳞作斜行排列,覆盖全体;鳐类的盾鳞则分散和不均匀地分布在背、尾和胸鳍上面。鲛几乎消失了盾鳞,只有躯体某些高的部分还有存在。

鲟鱼、鳇鱼是我国常见的具有硬鳞的鱼类,另外的典型代表是雀鳝和多鳍鱼。硬鳞完全由真皮形成,并深埋于真皮下,呈菱形骨板状。

骨鳞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如真骨鱼类的鳞片一般在鱼体身上呈覆

瓦状排列。从外观上看,鳞片的前部埋入真皮内,后部则覆盖于后一鳞片之上。鲤形目、鲱形目和颌针鱼目等的骨鳞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

身披铠甲 - 图1

手摸鱼体一般会感到非常粗糙,这种鳞片被称为栉鳞。一般认为圆鳞较为原始,栉鳞较为高级。但也可出现一些圆鳞和栉鳞过渡的中间类型。

真骨鱼类鳞片的外形及大小也随鱼类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变化,有球形、椭圆、卵圆、四角、六角及不规则形。如鲶亚目的鳞片均退化为皮状突起; 大部分鲹科鱼类的侧线鳞变态为大的骨质棱鳞,其鳞片中央的刺状突起,愈

身披铠甲 - 图2

的棱鳞,其顶部常有向后生长的棘;箱鲀的鳞片转化为骨板,将身体包在六角形骨板构成的坚硬箱内;海龙目的鳞片均为环状骨片,从头后直排到尾端; 鲀形目的某些鱼类鳞片转化成了骨刺,如刺鲀的刺粗而长,犹如刺猬长满全身。

不管是圆鳞还是栉鳞,都由上下二层组成,上层脆而薄,它围绕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下层柔软,它是一片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的。新长出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一片下面。两层共同生长的结果,会因季节不同、饵料丰欠不一而在鳞片上造成犹如树木年龄那样的环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鱼鳞上疏密相间的环线,来判断鱼类的年龄。

从色泽上看,鱼类要比陆生动物的颜色鲜艳得多;特别是热带海区或珊瑚礁的鱼类,更是纹彩夺目、瑰丽非凡,就是鸟类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鱼类的色彩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变,全在于鱼的直皮层内具有无数的色素细胞的缘故。这些色素细胞主要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

鱼类的颜色主要来自色素细胞,但是还需配合另一种特殊重要的反光体的衬托。这种反光体也称光彩细胞,其内存在着一种具有强烈折光作用的白色晶体,即鸟粪素颗粒;它遇光线照射能折射出银白色的光彩。光彩细胞广泛分布在鱼体身上,因而鱼体常有银白色的虹彩出现、鳞片上的银白色,亦是这种色彩所致。

鱼类色素细胞的数量、种类以及与反光体的分布搭配等不同,决定了整个鱼体的颜色和斑纹。鱼类的色泽并非固定不变,还会因环境、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甚至是感情冲动而变化;如斗鱼在进行武斗时颜色突然格外鲜明, 而当战败或受伤时颜色总是惨淡的。

一般来说,鱼类的体色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如金枪鱼、鲐鱼、鲭鱼等,背部多呈蓝黑、深蓝或深绿色,腹部及两侧常为银白色,使上面或下面的敌害看起来与天空、水域难以区分。有些鱼类的色彩,使其他动物望而生畏,被称为警戒色。这一类鱼往往有毒或具很厉害的自卫武器,如鳞鲀、箱鲀、河鲀、海鳝等。海鳝体上的斑纹很像海蛇,使其他鱼类惧怕。还有些鱼会把自己伪装成一块包有海藻的岩石那样,如须鲨和

身披铠甲 - 图3

植于水底时,其细长的身体配合正在波动的鳍和绿色的斑,酷似水中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