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鱼苗采集
天然鱼苗的捕捞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他们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并且捕捞设备简便,成本低,尤其是沿江地区就地捕捞,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还可节省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池、产卵池、暂养池等附属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全部水面可以用来就地培育、就地放养等养殖生产。另外捕捞天然鱼苗对家鱼的提纯复壮,避免因“近交”而引起个体退化变小的现象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所以捕捞天然鱼苗在养殖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生产环节。
天然鱼苗的采集是一项季节性工作,因为鱼类生殖有一定的时期——即鱼苗汛期,生产上又称江汛、发江、渔汛。是指每次鱼苗大量出现而集中捕捞的时期。所以正确推测汛期,使养殖计划更完善,且能更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国渔民依据各地鱼苗江汛来到之前的各种物候学特征和其他方法预报汛期。
看雪定汛期,依当年下雪的情况可预测翌年的汛期,一般冬雪约 120 天
后,春雪约 90 天后(冬雪指从“冬至”,春雪指从“立春”后的第一次降雪日算起)就有鱼苗出现。因为亲鱼的产卵与温度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看雨定汛期,在亲鱼产卵季节,鱼汛因各地环境不同而有差异。长江一带如发现在西南方乌云密布,雷轰电闪下大雨,江水上涨即表示汛期快到, 武汉地区一星期左右就能采到鱼苗,俗语说:“西南角上黑一黑,七天七夜到湖北。”珠江上游地区同长江差不多。广西的谚语“三日水,四日鱼。” 意指上游连续三天大雨,下游第四天就有鱼苗。而广东一带则在西江上游和西北方位有闪电和暴雨 7~10 天后才开始鱼汛。
江汛征象,在涨水之前发现江面上有很多的草渣、污物、浮沫和水中有“川草虫”漂浮,说明鱼汛马上就要开始,应做好鱼苗捕捞工作。
另外也可在江汛开始后,在水上架设网具试捕。如发现有大量的野杂鱼苗,说明鱼苗汛期马上来到。
鱼苗捕捞的网具因地而异。长江一带渔民捕捞鱼苗的传统网具叫弶网(又叫绠网),是一种定置网具。而珠江流域广泛使用的捕捞鱼苗工具为竹箩, 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与弶网基本相同,仅箩身用竹蔑编成。这些传统的网具虽适应各地的捕捞条件,但不能达到极其完善的程度,所以也常需改进。目
前生产上使用的有大口弶网、双翼弶网、多袖弶网和稀底弶网等,这些网具特点是操作方便,提高单位产量。
决定捕捞产量高低的另一个关键一就是选择适当的捕捞地点。所以在选择地点时要考虑到水的流速、地形、底质及主要航行要道、码头、江岸崩塌的地方等。流速以 10~15 米/分钟左右;江岸平直,与江水平行,水流畅快, 渔民称之为“直流水”的地段为好。
当有预报鱼苗汛期即将到来的时候,就可开始下网试捕,以防漏过任何捕捞机会。鱼苗汛期是多次的,所以勤试网也是提高鱼苗捕捞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捕捞鱼苗的质量和产量,在捕捞过程中做到四勤,即“勤舀、勤移、勤洗、勤研究”,就是在捕苗时由于鱼苗较纤弱,为防过度密集而互相拥挤或被水流长时间的冲击而伤亡,一般半小时要舀取一次;由于各种外界环境因素(温度、光线、风向、气候、涨水与退水)影响鱼苗分布状况, 所以要勤移到优良地点设网捕捞;勤洗网具,保持水流畅通,可提高鱼苗产量;根据生产具体情况,勤研究张捕技术,可增加产量,又可保证质量。
江河中采集的鱼苗除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外,还混有大量野杂苗, 除鳡、鲶、鳜著名的“江鱼三霸”苗外,还有与四大家鱼争食性的鱼苗。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在鱼苗生产和饲养过程中鱼苗除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有“挤鱼法”和“筛鱼法”两种。挤鱼法是利用野鱼苗对缺氧的忍耐力比家鱼苗小的特点,采取使用鱼苗高度密集, 以降低水中含氧量,将野杂鱼淘汰出去。它的除野效果好,但所有的野鱼苗和部分弱体质的家鱼苗都被挤死,不利水产资源保护。而筛鱼法是根据鱼苗个体大小,利用不同的筛目,筛除野鱼苗,进行机械分类。它虽操作和缓, 少伤鱼体,技术易掌握,但除野不净。在生产中,一般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创造了筛、撇、挤综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除野效果,保护鱼类天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