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原子弹,一颗沉重的战争砝码

波茨坦会议后,日本军方拒绝执行《波茨坦公告》,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日军举手投降,还必须在战场上同日本军国主义作最后的较量。

早在 1944 年 12 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拟订了在日本本上实施登陆

的作战计划。 1945 年 3 月,重新改组了太平洋战区的指挥机构,麦克阿瑟负责全部地面部队的指挥,尼米兹负责海军指挥,战略空军由斯帕兹上将统一指挥。继而又下达了登陆日本本土的日期。

美军是于 1944 年 6 月 15 日开始对日本本上进行战略轰炸的。当时,美国的战略空军 B——29 超级“空中堡垒”共 50 架,从中国,印度的航空基地起飞,对日本钢铁工业城市八幡进行猛烈的轰炸。至 1944 年下半年,美军轰

炸机共出 10 次,投弹 800 吨。 1945 年 3 月 9 日,美国战略空军一次出动 B

—29 型飞机 234 架,对东京进行大面积轰炸,投下燃烧弹 1667 吨,使东京四分之一的地区燃起了大火,以后又对神户、大阪、名古屋、横滨等地进行了同样的轰炸。日本投降前 3 个月,美机向日本 58 个城市投入的燃烧弹多达

5.8 万吨。

在盟军的轰炸机封锁下,尽管日军的处境己极为困难,但日本人仍在作最后的拼死顽抗。虽然日本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盟军要想取胜也绝非易事,美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中,对于日本人的那种顽强表现是深有体会的。仅美军在冲绳岛的登陆作战,整个战事就持续了 92 天,伤亡 7.5 人,损失飞

机 763 架,驱逐舰以下舰艇 400 余艘沉没,大多数是被神风自杀飞机击毁的。

美国统帅部认为,美军要在日本本土登陆,共需动用 150 万部队,并付出 50万人的伤亡,这是相当大的代价。如何使用较小的代价使日本法西斯投降呢?就在美国人考虑如何减少其伤亡时,从美国本土传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

消息。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也就是 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人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阿拉默果尔多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当天下午,杜鲁门就在波茨坦收到了关于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电报,这位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感到一阵快慰,他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原子弹能在美国首先试验成功,杜鲁门在其内心深处感谢他的前任罗斯福总统及在美国勤奋工作的数十万科学家和工程师。

人们对原子弹的最初认识,那还是本世纪 30 年代的事情。30 年代初, 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存在一种能使原子裂变的中子。科学家们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揭开原子裂变的奇特秘密。这个秘密一旦揭晓,既能服务于战争,也能服务于和平。

不幸的是这一秘密被发现在疯狂的 30 年代。

1938 年 12 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著名科学家奥托·哈恩

和史特莱斯曼,花费了 6 年时间,终于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这项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马上引来了德国军方的注意,希特勒要抢先研制一种大规模毁灭人类的原子武器!可以想像,已经拥有几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党卫军的德国,若再加上威力无比的原子弹,那么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前景,就不太美妙了。

而不幸之中万幸的是,希特勒狂暴到竟敢与知识分子对立的地步。纳粹德国的种族法把犹太人看作德国社会的污秽,是要处理掉的废物,就连能揭开那个原子分裂秘密的犹太科学家也毫不例外。 2000 多位欧洲科学界精英

人物,一个个离开了纳粹德国、意大利以及匈牙利,他们流落到了英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和美国。

因为是犹太人,在德国大学里遭到纳粹学生冷嘲热讽的“相对论之父”、科学泰斗爱因斯坦也被迫离开了欧洲;刚刚成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斯齐拉德,从匈牙利侨居国外。紧步其后尘的还有在核物理方面有辉煌成就的意大利学者费米,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史特莱斯曼、迈特纳、赖纳、弗里斯等等。这批顶尖的科学巨人殊途同归,都聚到了美国。

这些被悲惨命运抛向美国的欧洲新移民清醒地意识到,一旦德国拥有了原子弹将会意味着什么。其他的国家唯一能够抵御这种威胁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原子弹同法西斯的原子弹相抗衡。

1939 年 8 月 3 日,由斯齐拉德起草、爱因斯坦签名,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美国应该刻不容缓地研制原子弹。10 月 11 日,当总统的财政顾问国际金融家萨克斯带着爱因斯坦的这封信和斯齐拉德准备的一份备忘录来见罗斯福时,这位美国总统对这个神秘的领域还一无所知。

萨克斯说,这些科学家对希特勒德国可能制造出原子弹表示严重关切。但罗斯福在听萨克斯说话时的那种很不在意、不很相信的神情,使萨克斯担心,如果总统把这些信扔在一边,不加仔细研究怎么办?

聪明的萨克斯,不愧是总统的科学顾问,他用当年拿破仑没有采纳富尔敦提出的用蒸汽船的建议,因而未能横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的例子,来劝说总统:

“您知道宫尔敦吗?”萨克斯问。 “那是我们美国的光荣。”罗斯福回答说:“一个讲究实效的发明家,

而不是空谈家。”

萨克斯笑笑,接着讲了富尔敦拜见拿破仑,建议成立一支用蒸汽机舰艇在英国登陆的故事。“军舰不用帆?”拿破仑疑惑不解,于是便命令卫士: “将这个想入非非的发明家轰出去!”

后来,有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这件事:“幸亏这一命令,英国才免于亡国之痛;如果拿破仑稍微动一下脑筋,那么 19 世纪的历史进行也许完全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罗斯福听后,沉思片刻,而后拿来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1939 年 10 月 19 日,罗斯福总统果断拍板,对爱因斯坦等人写的信作了肯定回答。他按了一下办公桌上的电钮,面对应声而来的军事助手们,指着一大堆各种说明资料,平静地说道:“这件事必须处理一下。”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海空军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大大推动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按照罗斯福总统的指令,组成了以“S——11” 为代号的特别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陆军部长史汀生,科学研究发展局长布什博士,以及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博士等。总部设在华盛顿,原子试验室设在新墨西哥洲北部海拔 7300 英尺高的山峦起伏的洛斯阿拉莫斯,由罗伯特·奥本海默这个“呆头呆脑、身体瘦小、不修边幅”的人领导。

为了严格保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称之为“曼哈顿工程”。

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其中许多人都是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来到这里,一套简陋的小木屋要住三家人;两对夫妻各居一室, 一个单身汉晚上只好睡在门厅里。在挂着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写着的“危险”

标志牌的铁丝网圈围起来的大院内,研制者彼此以“洛斯特(失踪的阿拉莫斯人)相称,以形容他们那几乎与世隔绝的处境。对于远在外地的亲属,只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新墨西哥洲圣菲 1633 信箱”的通信地址。

美国政府开始只提供经费以进行核试验,因此头两年“s——11”行动委员会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分离浓缩铀和如何产生裂变链锁反应的实验课题上。到 1942 年 12 月,这些忘我工作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在实验室进行变链式反应和实验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过去人们仅仅只能使原子产生裂变,但从这一试验成功后人们可以随意控制裂变,可以使其产生, 也可以使它中止。从此实验证明的理论原理能立即投入工业生产阶段了。

美国政府为“曼哈顿”计划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造出的原子弹供给军队使用;二是要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曼哈顿”计划必须加速进行。于是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格罗夫斯坐镇华盛顿“曼哈顿”计划总部,而远在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实验室的主任罗伯特·奥本海默每天数次与他通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到 1944 年圣诞节晚上,格罗夫斯向

他的同事们宣称,可望于 1945 年 8 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4 年秋,原子弹研究还在进行中,美军空军就开始对 B——29 超级重型轰炸机进行改装,同时又集中“509”大队 1500 名官兵从事投掷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犹他州盐湖城的温多弗空军基地,大门口树着一块令人望而生畏的标语牌:

“你离开这里时,须把你在这里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留在这里!”

美国陆军航空队秘密选拔具有丰富轰炸经验的飞行员,组建成第“509” 混合大队,在这里接受特殊训练。大队长兼机长是年仅 27 岁的保尔·蒂尔茨上校,他和他的伙伴们都参加过欧洲和北非作战,每个人都是千挑万拣的最合适的人选。

使这些年轻人感到与以前训练不同的是,他们在这里使用的炸弹,不是过去他们常扔的那种,而是一颗既大又笨的摸拟炸弹。而且整个大队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干,只是偶尔也会飞往敌方地盘扔个把炸弹,混合大队的这种异常举动常常遭到岛上其他部队的讥笑。

1945 年 7 月 16 日,当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面对着方圆一公里半内已经没有任何生命的焦土,洛斯阿拉莫斯的知识精英们先是一阵兴高采烈,然后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一股透骨的凉气使他们都焦虑不安了。

负责内爆试验的班布里奇竟这样宣布了他的“祝福”:“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永远难忘,一件肮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表演。”

他随后对奥本海默说:“现在,我们都是狗娘养的了!”

奥本海默表情冷漠,猛抽着“骆驼”牌烟。他痛苦地感到:世界不会再是原来的样子了。少数人在笑,也有少数人在哭,大多数人则沉默不语。他记起了《摩诃婆罗多》中的经文,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大致相似的形象,“我已经变成了死神,大千世界的毁灭者”。一生对政治不感兴趣,正直、随和、热情奔放的费米冲到格罗夫斯跟前:

“现在战争该结束了吧!”他喊到。

“是的,但是只能在我们把它们扔到日本之后!”格罗夫斯冷冷地回答。美国不惜血本制成了原子弹,当然要派上用场。但怎样派,派在哪里,

使人伤透脑筋。

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为主席的委员会,经过无数次的会议,终于在激

烈的争吵中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尽早地把原子弹投到日本国土上某个有军事设施而又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希望达到大量杀伤的效果。京都、广岛、长崎、小仓兵工厂和新泻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即便是军事上已经没有必要,杜鲁门总统还是决定把原子弹扔出去。因为他对苏联的戒惧日益加重。苏联利用对德作战,一步步控制了东欧,并且还表示要在进攻日本的战争中担任主要角色,杜鲁门想给斯大林一个当头棒喝。还有,美国为研制原子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不在战争中显示出威力,实施“有视界爆炸”,国会中那帮议员们的冷嘲热讽,批评弹劾所形成的强大压力,新总统已感到承受不了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一直在给杜鲁门打气:“一次或两次袭击可能结束战争,给日本挽回其它台阶,这样可以解除日本决死作战的武士道精神,摧垮日本的抵抗意志。”

终于,杜鲁门下定了决心。

7 月 4 日,美英签署了一项协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7 月 17 日,杜鲁门得意洋洋地与丘吉尔、斯大林会晤于波茨坦。

  1. 月 30 日,杜鲁门总统发布命令,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无条件投降,

美国空军可在 8 月 3 日以后,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立即在日本的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特种炸弹。

美军认为,广岛是最理想的原子弹轰炸目标。广岛位于大田川三角洲, 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的军运港口,也是日本海军护航队的集结点,驻有日本第二军和一个军区司令部,约有军队 2.5 万人。该市人口为 24.5 万人,人

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2300 人,以前受轰炸的破坏不大,地势平坦,市区内为木质建筑物。公用事业和市内交通发达,同时工业也很发达。当时广岛已有三周没有下雨,建筑物很容易燃烧。

小仓是日本九洲岛北端的一个城市,在广岛和长崎之间,是一个铁路枢纽。小仓兵工厂是日本最大的军火工厂之一,这个厂从事多种类型的武器和其它的防御材料的制造。

长崎在九洲岛西部,是一个港口和工业城市,是日本最大的船舶制造和修配中心之一,由于生产海军设备而成为重要的军港。该市曾受到过 5 次小规模轰炸,但实际上没有受到什么破坏。由于长崎处于谷地,被认为不太适于原子弹轰炸,因此只作为预备目标。

委员会决定 8 月 6 日为投弹日期。

是日凌晨 2 时 45 分,蒂贝茨上校驾驶着 B——29“埃诺拉,盖伊”号飞出提尼安机场的跑道,直奔广岛。机上载着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广岛时间:7 时 09 分,响了一阵警报,美军飞机数架,飞入广岛上空, 盘旋几周后又飞离而去,没有轰炸。

  1. 时整,广岛上空出现了 3 架飞机。

虽然这时已经发出了空袭警报,但广岛居民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因为美军飞机不断对日本国土进行轰炸,已经有 66 个城镇遭到了 99 次大空袭。广岛并没受到多大破坏,人们对警报已经习以为常了。美军气象飞机离去时才刚刚解除警报,现在又有美机飞来,大家都疲惫了。因此,广岛市民很少有人进入防空壕进行隐蔽,市民们有的正在工作,有的正在街头,有的还在翘首仰望飞机,指指划划。

“投弹!”当飞机飞到广岛一座大桥上空时,投弹手接到了命令。原子

弹在离弹舱 50 秒钟后,在离地面 600 米的空中立即射出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随即是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不幸的广岛被翻滚的黑烟所吞噬,广岛完蛋了! 5 个小时以后,美国F——13 型飞机到广岛上空侦察效果。整个广岛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天就有 78150 人死亡,负伤和失踪的人数为 51408 名。全市共有 76327

幢建筑物,其中有 4.8 万幢全部被摧毁, 22178 幢受到严重破坏。这天下午,设在广岛的第二军司令部通过广岛东南的小城转报东京说,美国“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高性能炸弹。”

16 小时后,日本收到了美国广播,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要求日本政府赶快接受波茨坦发出的最后通牒,以便日本人民免受其难,否则就将再次遭到“来自空中的毁灭”。

广岛的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无条件投降”。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进行调停上。

出乎日本预料的是,苏联人民委员会莫洛托夫告诉日本驻苏大使说,因为日本仍在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请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没有希望。苏联政府遵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的义务和要求,即苏联有条件地正式承担了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役结束两个月或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8 月 8 日下午,苏联正式声明:8 月 9 日对日宣战。

原子弹的袭击,苏联的参战,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走投无路,被逼进死角。8 月 9 日上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地下防空洞里举行,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正当会议在激烈争论中进行的时候, 10 时 58 分,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给人类造成巨大灾害和屠杀的原子弹的投掷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终于促使日本天皇和政府迅速作出了投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