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国远征军法国战场出尽风头

由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作战,使美国找到了加入欧洲战事的借口。美国的参战,使得本已精疲力尽的英法等协约国像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美国的雄厚工业实力,不久就把战争胜利的天平压向了协约国一方。

此时鲁登道夫已入主德国总参谋部多时,作为一个战略家,鲁登道夫完全知道美国参战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因此,力争在美国运够充足的兵力之前, 结束在欧洲的战事。恰好此时俄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政权,宣布退出战争,使得德国有可能把主要兵力由东向西作大幅度调整,在俄国留下几个师来监督把俄国乌克兰掠夺来的谷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

德国最高统帅部断定,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是在 1918 年发动一场陆战, 如错过这一年,美国即会影响战争进程。

1918 年,面对德国人即将发动的强大攻势,协约国首脑迫切希望美国增

派大批士兵。但从 1917 年 12 月到 1918 年 1 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 37 个师还在美国本土组建和训练,同时又仔细研究了美国远征军的派遣计划。他们对眼前的状况颇感不快。协约国担心美国是否有能力装备和运送一支独立的野战军队,还怀疑美军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指挥这样一支部队去抗击身经百战的德国人。实质上,协约国是想把美国部队分别编入法国和英国的现有军队编制之中。

在同美国谈判混编要求之时,协约国手中拥有一些强有力的“本钱”, 这就是英国拥有的航运能力和法国拥有的各种装备。

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是一位雄心勃勃、为人严厉、政治上十分老练的军官,他无意使自己的部队接受协约国的调遣。在首批远征军到达巴黎后, 他对西部战场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协约国部队和后勤的部署情况,然后决定,将部队集结在凡尔登和摩塞尔河之间的洛林地区。越过这片无人区,就是梅斯城要塞和铁路终端站以及萨尔的煤田、铁矿。潘兴的参谋部推断,对这些目标发动一次进攻,就可以拦腰斩断横贯法国的德军防线, 并迫使德国接受协约国的和平条约。

关于运输和军队混编的问题,双方一直争论不休。英国建议由英国船只将 10 个师中的全部步兵营运往德国。尽管潘兴并不反对他的部队与英国人共同训练,正如他们已经在与法国人共同训练一样,但他坚持说,这一计划会使这些步兵营为了有效作战而不得不与英国远征军混编,因此是不可接受的。

经过多次会谈和协商,美国远征军和英国达成协议,用那些尚未指定运送美国部队的英国船只运送 6 个整师去欧洲。当美国部队与英国远征军共同训练时,美国货船将送去他们的装备。这几个师将于夏天重归美国远征军序列。根据这一计划, 10 个美军师将在美国第 2 军司令部的指挥下与英国远征军并肩作战。

1918 年 2 月,鲁登道夫倾全德国之力,在西线集中了 178 个师,共计 123 万步兵、2.4 万骑兵、5500 门重型野战炮和 8800 门轻型野战炮,来对付协约国一方的 173 个师,计 148 万步兵、7.4 万骑兵、6800 门重饱和 8900 门轻炮。在空军方面,协约国约比德国强三倍。但德国在步兵师中装备的武器,如机关枪、迫击炮等,要比协约国强得多。为了抵消飞机数量上的劣势,德国空军使用了大范围的机动战术,在需要的地方集中使用他们的飞机。

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国步兵,以先进的战术弥补了兵力的不足。他们发明了堑壕对垒战中的步兵渗透战术,以步兵营或者比营稍小的单位,组成突击渗透部队。这些部队均由一些战斗经验丰富、年轻力壮的精干人员参加, 按预定计划,在战斗开始前就利用协约国防御部队的间隙和薄弱部分,突入到协约国防御纵深之处;战斗打响后,由大部队向正面之敌发起攻击,而渗透部队则从后面割断其防御体系,再夹击已成孤立据点的前线防御阵地。

德国参谋部于 3 月 21 日发起了代号“米夏埃尔行动”的进攻,旨在打击协约国防御柱石的英军。在这次战役中,德国再次使用了毒气。在第一天的进攻中,渗透战术发挥了作用,德军突破了英军的第一道防线,迫使英军退到崇姆河一线。同时,德军另派出一个师,径取法国首都巴黎,但由于德军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中途而返。

但这次代号为“米夏埃尔行动”的战役,还是被誉为步兵作战技术的典范,一直作为欧美国家军事院校战术教学的典型材料。这次战役共进行了 8 天,德国突破了防御很好的协约国防御阵地,在英国远征军的防线上楔入了一块长 40 英里、宽 60 英里的突出部,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英军,伤亡 16550

人,被俘 7 万人,被缴获野战炮 1100 门,甚至英国阵地上没有来得及运走的

200 万瓶威士忌酒,也被德国人士兵缴获。法国军队则损失了 7.7 万人,协约国吸取这次战役失败的教训,建立了单一的指挥部,对参战的协约国军队实行统一指挥。在法国总理的提议下,协约国一致同意,4 月 14 日,法国的福煦将军被正式任命为在法国作战的所有协约国军的总司令。

德国依然幻想着早些取得战争的胜利,决定不给协约国部队以喘息之机,随即于 5 月 27 日在佛兰德发动了攻势。为了减弱敌人的防御力量,同时决定在另一个叫做谢曼德达姆的地方,采取佯攻。此时,协约国已经研究出对付德国人渗透战术的弹性防御战术,即改变过去那种把主要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的做法,而是只把约三分之一的兵力放在防御阵地前沿,另外三分之二放在防御纵深,一来可以防止被德军更多地杀伤,二来可以有利于向被德军渗透的地方实施快速机动。

但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后,担负谢曼德达姆地区防御的法军指挥官迪歇纳,却机械地照搬过去步兵教科书上的防御战术,把重兵放在前沿,致使德军的渗透战术再一次取得成功。进攻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德军就突破了布满守军尸体的防线,朝法军的后方挺进。

按照德国统帅部的原计划,这里的进攻只是牵制性进攻,前进到一定距离之后,在防守空虚的佛兰德发起主攻。但没想到担任佯攻的部队由于法军的指挥错误而进展如此顺利,鲁登道夫更改了原计划,命令德军在谢曼德达姆的进攻由虚转实,继续挺进。势如破竹的德军又推进到几年前他们败走的地方——离巴黎只有 37 英里的马恩河畔。

法军的溃退,使巴黎又一次暴露在入侵者面前。这时,潘兴将军率领的远征军被拉来,阻止德军的前进。此时美国远征军还毫无作战经验可言,正在后方接受基本训练。接到命令后,美军的 2 个师(相当于 4 个英、法军师) 乘火车火速赶到战区,与德军展开激战。这是美军的第一次独立作战,久经沙场的德国军队被初出茅庐的美国远征军击退,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德军受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不得不于 6 月 6 日结束了攻势。

美军中表现最出色的,要属第二师的第四海军陆战旅,他们在一个名叫贝莱奥森林的地方,有过上乘表演。当时担任这地区防御的法国军队已经溃

退,并劝告正向上开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七兵也同他们一起撤退,但卒领这支海军陆战队的美军指挥官威廉上尉却颇具美国西部牛仔风度,他一边骂着粗话,一边指挥他的弟兄们夺回已被德国人占领的防线。

经过三个星期的苦战,海军陆战队以重大的伤亡夺回了这片森林。连与他们作战的敌人——德国士兵,都不得不佩服他们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称他们是“鹰犬”。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的美军第二师 9777 人之中,

就有 5338 人是参加这场战斗的海军陆战队战士,超过半数,可见当时战斗之修烈。

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英勇事迹,法国政府命名这座已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现在这座森林又重新长起,并在名义上归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大战中在欧洲大陆阵亡美军的一处胜地。

为加强对各自力战的各师的控制,潘兴成立了军司令部,并命令马恩河突击部的几个精锐师统一行动,准备参加法国最高司令部计划在 7 月中旬发动的反攻。潘兴开始意识到,法国的将领不过如此而已,他担心他们在法军中“暂时借用”美军师的形式会变为永久性安排。当 7 月 18 日阶约国的埃纳

——马恩河反攻开始后,美国远征军首次以主力部队的姿态出现。

在美军编成内作战的 8 个美军师发动了多次进攻,将德军赶回沿埃纳河和维斯尔河一线的防御阵地。与此同时,重整旗鼓的英国远征军也发动了一系列惩罚性进攻,并一直延续到 9 月初。

  1. 月 8 日,处于守势的德军开始全线崩溃,人力和财力均感疲乏的德国统帅部,在国内动员了青少年和年纪较大者加入战斗也无济于事。而协约国一方,包括坦克、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内的新生力量,正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德军意识到,不要说胜利,就是争取到比较有利于德国的停战谈判也是不可能了。

鲁登道夫这位曾叱咤风云于一时的德军统帅,在其日记中写道:“这一时期是德军暗淡的日子。士气已经是今非昔比,敌人缴获了许多对他们来说有无可估量价值的文件。退却中的部队每当遇到一个新近开来投入战斗的部队,就向他们大声疾呼:“捣蛋鬼,你们在拖延战争!军官们丧失了左右他们的士兵的能力,听任自己被推着走。形势随着更多的美军参加进来,必然会越来越不利。”

在突破德军的防御工事中,美军首次使用了爆破筒。爆破筒外型是一根长铁管,内装三硝基甲苯药,被工兵用来爆破阵地前的蛇腹形铁丝网。美国步兵还随身携带了钢丝钳和锋利的钢斧,对付防步兵障碍是最合适不过的。有了这些器材的帮助,美国士兵如虎添翼,突破德军防御阵地的速度大

大加快。美国人这种讲求实用和创新的做法,引起了东道主法国人的好奇, 数百名法国军官参观完了士兵的现场操作之后,在场者不禁喷喷称赞。也有不服气的法国军官说,美国人之所以比法国人的速度快,主要是由于美国人的腿长脚大。

美军还使用了一种口径为 12 毫米的猎枪,为了携带方便,统统把枪托锯短。这种猎枪的口径比那时德国步兵用步枪口径大一倍,非常适合于短距离内短兵相接的战斗。这种猎枪过去只是在美国国内用于狩猎。德军在吃尽苦头之后,宣称美军使用这种武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但美国依然是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