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经济结构的总体变动趋势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美国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转向垄断竞争,到

19 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基本成定局。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经历过三次大规模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浪潮。第一次发生于 19 世纪 8、90 年代,20 世纪初达到高潮。此时,同行业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似实现资本集中。而且美国工商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已发生实质性变化,小企业虽然存在,但大多数企业已成为大型公司,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到 1900 年,各大型公司雇佣了农业以外的 70%左右的生产工人。20 世纪初,拥有资产在一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已近百个,它们占有主要的钢铁工业、农业机械工业和农产品。例如美国钢铁公司,1901 年就拥有近 15 亿美元资产,具有全国生铁和钢轨总量一半的生产能力,全国钢材和铁丝市场的 60%由该公司控制。美国的第二次企业合并浪潮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这次合并的特点是纵向合并,即: 合并活动始于生产环节,之后延伸到原材料供应和加工以至产品运输。这种合并实质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该次合并, 主要发生在制造业和原材料供给部门。它强化了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联系,通过产权关系的调整,把社会分工的自然联系稳定下来了。在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美国垄断资本又掀起了第三次合并浪潮。此次合并的突出特点是混合合并,即:跨行业企业相互合并。这导致了大批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混合企业的形成促使经营多样化和产品多样化格局逐步稳定。这次合并直接导致了资本和利润的集中。比如,1974 年美国的 422 家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资本总和占全部制造业资本的 68%,获取的利润则达 71%,其中 200 家最大公司经营 2200 个部门,平均每家 11 个部门。

控制国外子公司的美国母公司的家数,1957~1970 年从 2800 家上升到 3500

家,而子公司则由 1 万家增加到 2.5 万家。60 年代末,跨国公司在美国以外资本主义世界占其总产值的 15%,每年营业额近 1800 亿美元。此次合并为美国的结构转换奠定了微观基础,是对美国传统生产关系结构的强烈震动。正是经过上述合并过程,美国形成了带有浓烈混合垄断性的企业结构。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企业系统由三部分组成:500~600 个大寡头垄断工业企业是企业系统的核心层,紧密层是一大片中型企业,边缘层是众多层出不穷、命运多变的小型竞争性企业。 1967 年,美国 200 家最大的制造公司就已提供所有制造公司增值总额的 42%的增加值。而中型企业则主要提供香烟、食品、药材、药品等商品。小型企业大部分活跃在农业、服务业、商业、服装加工业等领域。小型企业生存在上述领域,基本上是 19 世纪中期高度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企业系统格局的延续。

美国微观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着整体经济结构的变化,反过来,整体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不断形成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基础的压力。显而易见,美国企业系统的形成,实质上是该国总体经济结构变动的一个侧面,由此可以看到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和轨迹。同时也表明,市场经济是自下而上的经济,恰恰是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竞争在不断打破旧格局,最终形成新的总体框架。

具体来说,在美国企业系统历经变动最终相对稳定下来之后,美国也完成了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又从工业国转向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艰辛和动荡,盈溢着竞争和创新,失意和爆发俱存,预期落空和理想突破共生的转折时代。

美国的工业化是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完成的。

在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就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1870 年, 美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1/4,此时,只有英国(当时,英国工业产值超过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30%)的工业产值超过美国。到 1900 年, 美国工业产值大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30%,英国此时降到 20%,德国占17%,法国占 7%。

1865~1914 年期间,美国的人口从 3300 万增长到 1 亿,同期,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上升了将近 6 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892 年为 457 美元,1910

年达到 611 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导源于经济结构的改革,导源于经济基本组织的改革和各种类型的生产相互作用。当时农业工人人数比例下降,非农业劳动力人数上升,与之相对应,收入的部门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