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1916 年国民生产总值和总资本形成

(10 亿美元单位)

时 间

国民生产总值

总资本形成

总资本形成占国民生产总值%

1869 ~ 1871

9.1

2.1

23

1872 ~ 18761

1.2

2.6

23

1877 ~ 1881

16.1

3.7

23

1882 ~ 1886

20.7

4.5

22

1887 ~ 1891

24

5.9

25

1892 ~ 1896

28.3

7.4

26

1897 ~ 1901

35.4

8.7

25

1902 ~ 1906

45

10.8

24

1907 ~ 1911

52.5

11.7

22

1912 ~ 1916

59.7

13.1

22

资本积累增加的结果是投资规模膨胀,结构转换加速。当时投资开始向电力和轻工业生产制造业倾斜。1880~1890 年,美国用于制造业、耐用生产资料、非农业住宅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 26 亿、85 亿和 14 亿,1900~

1912 年,则分别达到 81 亿、267 亿和 222 亿。其间,铁路投资和电力照明投资也有所上升。用于农业的投资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小于工业各部门投资增幅。正是投资结构的转换,使整体产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新能源的使用。促使美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能源的使用,因为新能源的利用不但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而且提高了工农业劳动生产率。1870 年美国制造业所依靠的主要动力是 240 万马力的装机容量,其中水动力和蒸汽动力大约各占一半。 19 世纪 90 年代,电动力生

产的引进,基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能源使用结构。 1919 年,美国电力已占动力总量的 1/3。同时,内燃机登上经济舞台,这种发动机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步人了新的时代,开创了在卡车、拖拉机、汽车和飞机上利用汽油发动机的机会;此外,也改变了能源的利用及其效果。

第四,技术和生产率的增长。据历史学家考证,美国 1889~1919 年期间, 生产率增长平均为 1.6%。从 1865~1914 年,生产率的总增长大约达到 20

%。生产率的增长源于制造业、农业、运输业和其他部门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技术和生产率的增长,节约了资源耗费,完善了资源利用率。

第五,移民和劳动力流动。从 1865~1914 年,移民到美国的欧洲人达3000 万。庞大的移民人口,在经济高涨期进一步助推经济增长;在经济萧条期则起到了拓展市场需求的作用,使经济衰退可以尽快转变。尤为重要的是, 移民本身自觉扩大了美国国内市场范围,同时,加快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使原有城市规模扩大,把过去的荒凉土地改造成为繁华的城镇。这直接扩大了美国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需求,迫使产业结构随工业化而变动。

第六,不断扩张规模的对外贸易。1865 年以后,美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就已达到10%。当时美国的出口规模逐步增长:粮食出口日增;工业出口规模相应增长,从 19 世纪 80 年代到 1915 年,美国的工业品出口数量增加了 7 倍。然而应当看到,和法国、英国、德国相比,美国的出口规模还比较小。第一次大战前夕,对外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美国大约为 10%,而法国、英国、

德国等国的比重则已达到 38%~54%。尽管如此,美国对国外市场的开拓, 客观上还是对美国的结构转换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因为工业品出口量的增加,迫使美国制造业不断增加生产,很多农产品也转化为工业品。

第七,政府政策。1865 年以后,美国各级政府(县、州、联邦)的经济政策均倾向于促进社会物质产品生产增长并加速私人资本积累。当时,美国政府已开始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很少对私人利益集团进行系统管理。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对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最突出的就是美国政府对本国工业与国外工业的竞争采取了高额保护性关税政策,同时联邦政府和部分州政府又把土地赠予一些铁路公司,大多数州政府通过制订税收法、资源利用法和其他法律来有效地帮助矿业公司、制造业厂商和铁路公司取得优厚利益,而且在劳资关系问题上利用立法来支持工商业主。政府对第二产业的倾斜性扶持政策,再加上第一、二产业比较利益的诱导,美国的私人资本不可避免地大量流入第二产业。

第八,企业家功能的发挥。转换结构时期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以及市场机会剧增的时代。而且社会及其法律制度也给予资本发展市场、创办工商企业的余地。这些,为企业家发挥作用、自由选择投资方向创造了基础条件。因此,企业家们大量引进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创造新企业。石油业巨子和钢铁业巨子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都产生于这个时代,并建立起了新的产业秩序。企业家们为了生产、为了获取利润,向原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格局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无情地改造了原有的劳动力使用方式,并把旧有的价值观念推入历史垃圾堆。正是企业家的创新,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也突破了行业利润分配格局,使全社会自觉迈人、适应工业化。

实现工业化以后,美国首先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给美国带来了灾难,但也给美国带来了机会。这表现在战争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破坏要求人们重新建立消费基础,重新构造物质条件,因而美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成倍增大,这为具有相当雄厚技术基础的美国轻、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快速增长基础;同时,恰恰是战争使美国的军火工业有了快速发展,军火工业的进步带有异常强烈的连锁效应,它直接和间接推动了整体工业的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

因此,战争结束不久,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就呈现出了强大的扩张趋势。这种扩张本质上是对美国工业化的加固,是促使工业化走向成熟的“及时雨”。因为恰恰是经济的扩张为工业发挥消费促进作用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使很多战前处于萌芽状态的工业行业走入规模经济轨道。在本世纪 20 年代,如果以 1913 年工业生产量为 100%, 到 1929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指数为 88.3%,远超过国民总产值增长指数和人均国民总产值增长指数。战前初见端倪的汽车工业在 20 年代末期风起

云涌。据估计,此时汽车工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了近 400 万个人的就业机会。汽车工业加速了整体经济的运转,带动了运输业和道路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电气机器和电气用品的制造快速增长。工业转向使用电力,家庭争购电熨斗、洗衣机、吸尘器以及电冰箱。无线电工业产品价值由 1921 年的 1060 万美元增至 1929 年的4. 16 亿美元。整个电气机器产值到1930 年达到23.34 亿美元,比 1921 年增加了近 2 倍。此外,在 20 年代,美国的房屋建筑业蓬勃兴起。其主要原因是战争破坏了原有的住宅,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骤然上升, 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剧增。1925 年美国的房屋建筑业产值

达到 34 亿美元,1926 年一下子达到 128 亿美元。当然,此时,美国的部分工业也存有停滞现象,如煤炭开采、棉纺制造业、造船业、皮革工业、铁路运输业等。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也包括技术改造导致的间歇性停顿。总之,这是一个工业快速增长和局部停顿并存的时代,是工业化在结构调整中不断走向成熟的阶段。

正是在这种增长的基础上,尽管美国经历了 30 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 50 年代开始,美国进入了服务经济社会,从 60~90 年代,美国逐步转变成为较为成熟的服务经济社会。这是美国整体经济结构变动的又一大阶段,标志着美国物质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所谓服务经济社会,是指该社会内有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服务经济提供。

1947 年美国的就业人数是 5800 万,1965 年就业人数达 7100 万,18 年

中增加 1300 万。净增长数几乎全是源于服务部门,与此同时,农业部门就业人数减少 500 万。从下表我们可以看出美国 1929~1965 年期间就业结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