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美国三大区部分指标所占比重(%)

项 目

北 部

南 部

西 部

面 积

25.8

24.8

49.4

人 口

47.7

33.2

19.1

黑 人

38.5

53

8.5

制造业增加值

55.3

28.5

16.2

采矿业产值

152

565

283

农产品销售额

50.3

28.6

21.1

由表可见,从整体上说,北部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西部和南部分别为美国的第二、三世界。这三个地带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相互之间虽有一定的市场分工和技术分工,但彼此也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直接表现为资本家集团和中产阶级集团各自相互间的政治权力竞争。二战以来,三个地区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调整状态,这种调整是中央政府外力推动和地方政府相互“谈判”的综合性成果。下边我们将对美国北部、南部、西部的具体经济差异做一个简要评述。

北部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工业集中区。19 世纪末,北部的工业生产就已占全国工业生产的 8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 3/4。其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全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出现新高潮,随着美国政治集团架构和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架构的调整,北部老工业中心呈现出了物质设备陈旧、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地价昂贵、税赋加重、生活费用高涨、财政困难等问题,因而经济发展增速相比南部和西部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北部目前的整体经济实力仍然大于其它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北部不仅有较为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而且拥有规模庞大的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体系,同时,农业也较为发达。这样,北部的市场体系相当健全,劳动力素质也较高,吸引了大批外来高级人才和剩余资金。以下的事实,似乎可以证明我们的结论:北部的新英格兰区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大西洋沿岸中部区有著名的“波士华带”,此地带面积为全国的 l%,人口却占全国的 20

%,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达 30%,而中央东北区则拥有强大的重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北部的中央西北区耕地面积以及小麦、玉米、牛奶等的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商品性农产品占全国的比重达 28%。此外,北部有闻名全世界的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全长不过半公里的华尔街,耸立着大片摩天大楼,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

美国南部包括 16 个州,其中有 14 个州是美国最落后的地区。南部向全国提供的,主要是农林矿原料和半成品以及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品。美国南部生产了全国 2/3 以上的原油,7/10 的天然气和 3/5 以上的原油,而且供应了大量的天然硫、磷酸盐和铝土。美国的烟草、甘蔗、水稻、花生、柑桔类水果的生产,几乎完全集中在南部,棉花和蔬菜的生产在全国也占有突出地位, 同时南部也是美国重要的林区。历史上,南部曾是美国的“第一世界”,北部不过是南部的粮食供应地。但由于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落后,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北部取代了南部,逐步把南部变成了北部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原料供应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南部人均收入只及其他地区平均数的一半,从而引发了劳动力外流,南部又成为北部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部曾经发展了一些军事工业。战后南部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较快,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构成了新的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 1960 年以后,北部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南部劳动力价格低、工人组织程度差、地价便宜、原材料丰富,成为吸引北部财团和国外财团到南部投资的重要因素。因而一段时间内,南部经济增长率超过北部,人口规模也有所扩大,这就是人们所称之的“南部的兴起”。尽管如此,南部与北部的差距并未真正大幅度缩减。因为:第一,南部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只有一些分散的工业中心,形不成北部所拥有的那种零部件、半成品相互交换的协作体系。第二,南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是一片贫瘠的山地,自然条件较差, 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末位。第三,南部是黑人较多的地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政治原因,以及社会公众意识原因,黑人受教育的机会和跻身中上层社会的机会,相比白人来说要少得多。因此南部劳动力素质从总体上看低于北部。正是由于上述背景条件的存在,时至今日, 南部大多数州的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贫困线以下人口占较大比重。

西部是美国最为地广人稀的地方,面积占全国的 1/2,但人口仅为全国的 17%。西部的优势在于自然条件好,物质资源充裕。西部具有现代化的农业,土地高度集中。西部的能源工业也较发达。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的开发是自东向西的。在西部大规模开发时,北部的垄断集团已步入成年,因而西部从发展之初就受制于北部财团。二战以后,西部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北部。

概括起来,美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是“历史遗产”,也是资源禀赋差异的结果,同时又与人力资本状况和文化教育水平差距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现象。

从总体上看,美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经济体系的健全性,西部和南部明显不如北部,从而造成了前两个地区经济的自我再生性低于北部,最终不得不在资金、技术多方面依赖北部输血,而这种输血又难免夹带经济利益向北部的过度转移。二是北部工业体系完整, 并具有超前性工业发展水平,从而造成了北部的高附加值额不断膨胀,与此

同时,西部和南部,特别是后者,由于技术和资金、高级人才等的匮乏,再加上原有农业规模的不可避免,就只能向北部提供农业生活资料和待加工性初级工业品。这样,在附加值增长额,西部和南部长期落后于北部,社会超额利润和一般利润向北部集中,进而造成资金宽松和资金短缺上的自然循环,使落后地区长期被困在“资金瓶颈”下。三是北部和西部、南部之间的收入差异长期存在,使得落后地区的储蓄动员余地异常狭小,私人资本积累规模增长相对缓慢。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其一是区内消费市场相对狭小, 因而本区产品无法在本区大量销售而只得寻求区外市场,但产品自身的质量又难与北部竞争,从而使落后地区的制造业和高附加值工业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其二是投资规模扩展速率低缓,大规模的经济开发过度依赖区外资金和政府投资。四是北部和西部、南部各自的财政收入差异较大,自我发展能力相差较大,政府利用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调节区内经济的能力较弱。 1987 年,北部纳税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 60%,西部和南部纳税额之和仅占全国纳税总额的 39%。当年北部诸州纳税额有 80%以上部分超过 70 亿美元, 但南部诸州只有 35%税收总额超过 70 亿美元,北部的纽约州纳税额达到 494

亿美元,南部最多的州得克萨斯州为 223. 13 亿美元。这种税收差异与联邦政府的政策有关,但经济实力的差异还应说是基本原因。由于税收数额相对少些,落后地区政府对本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控,往往要更多地依赖中央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具体表现是: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限制了美国生产的发展。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增长率始终未能走在世界的前列,80 年代以后,美国又陷入滞胀境地,长久不能自拔。从表面上看,问题的原因是投资不足,国内市场容量拓展速率低。但实质性原因则在于,南部的停滞和落后,限制了美国整体社会需求的扩张,使得投资收益率低,投资回收期拉长。当美国的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加大、社会分工更加细密时,南部的落后又加大了区域技术交换和物质交换的难度。因此,美国经济增长失去了内在激励机制。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国整体经济长期被危机阴影所笼罩。美国的经济表明: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最先受打击的是落后,受打击最大的也是落后地区,而且富裕地区又可以采取种种方式向落后地区转嫁危机,以此当做本区摆脱危机的“成本”。这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经济实力弱,竞争力差。历次经济危机中,美国南部的失业率都高过全国平均数。由于落后地区抵御危机、摆脱危机的能力差,这些地区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向全国扩散, 使富裕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找不到适宜的国内出路,只得被迫外流,因而美国经济近十年来总是难以走出低谷,在危机的边缘徘徊。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区域垄断财团之间的矛盾,进而加大了美国社会的不稳定性。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分别弱化和强化了南北财团的竞争实力与利润分配条件。因此,双方展开了激烈争斗。这种争斗从本质上说造成了两个不利后果:一是减少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使很多人被迫降低就业条件。二是浪费了资金和物力。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社会稳定受到冲击,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无形中有所加剧,南北之间的对立情绪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