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进行大量的现状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论证 GIS 的自动化程度、涉及的技术范围、投资数量以及可能收到的效益等。经过论证后确定系统的目的任务及 GIS 的起始点,从这个起始点出发,逐步向未来的目标发展。重点不应只是目前的计算机化,还应着眼于将来如何发展。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1. 用户需求调查。是指调查本部门或其它有关部门对相应 GIS 系统的信息需求情况。从上至下调查本部门各级机构在目前和将来发展业务上需要些什么信息;从下自上调查他们完成本部门专业活动所需要的数据和所采用的处理手段,以及为改善本部门工作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等。还要收集他们对本部门的业务活动实现现代化的设想与建议。

  2. 系统目的和任务。一般来讲,地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任务:

①空间信息管理与制图;②空间指标量算;③空间分析与综合评价;④空间过程模拟。

  1. 数据源调查和评估。调查了解用户需求的信息后,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应进一步掌握数据情况。分析研究什么样的数据能变换成所需要的信息, 这些数据中哪些已经收集齐全,哪些不全,然后对现有数据形式、精度、流通程度等作进一步分析,并确定它们的可用性和所缺数据的收集方法等。

  2. 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年处理工作量、数据库结构和大小、GIS 的服务

范围、输出形式和质量等。

  1. 系统的支持状况。部门管理者、工作人员对建立 GIS 的支持情况;人力状况包括有多少人力可用于 GIS 系统,其中有多少人员需培训等;财力支持情况包括组织部门所能给予的当前的投资额及将来维护 GIS 的逐年投资额等。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确定 GIS 的可行性及 GIS 的结构形式和规模,估算建立 GIS 所需投资和人员编制等。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 确定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进行①效益分析;②经费估算;③进度预测;④技术水平的支持能力;⑤有关部门的支持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