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战火殃及世界经济

海湾战争灾难多,全球经济遭折磨; 中东国家尤为甚,欧美妄说有快活。

举世注目的海湾战争,给“冷战”缓和后稍微放晴的世界经济又蒙上恐怖的阴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其中,中东地区的国家和缺乏石油资源的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

海湾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自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以来,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就与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息息相关。海湾地区所产石油主要销往西方国家和日本,这为它们的工农业和交通运输得以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表明: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 64%,法国 35%,意大利 32%,英国 14%,美国 21%,西德 9%。由此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发展同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和油价波动紧密相关。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从 8 月 1 日到 8 月 7

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每桶价格从 2154 美元上涨

到 28.31 美元;在欧洲现货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从 20.5 美元升至

28.65 美元;中东迪拜原油每桶价格从 18.10 美元上涨到 25.70 美元。一周之内,每桶石油价格上涨了 6 至 8 美元,这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到 8 月 21 日这 3 种油价分别上涨到 29.09 美元、29.10 美元和 26.35 美元。到 10 月 10 日,北海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突破 40 美元大关。

美国一些报刊曾就此发表评论说;海湾危机使美国成了“石油的人质”。如果战争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会变得暗淡无光,美国这个“安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两亿辆汽车)会因没油而放慢速度,头号经济大国在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之后将可能被拖入衰退的滦渊”。

美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的后期,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正在逐步激化,经受不住大的冲击。

1989 年美国个人消费需求已失去强劲增长的势头。

1988 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消费开支增长 3.6%;1989 年仅增长 1.9

%;1990 年情况更差,一季度只增长 0.2%,二季度下降 0.1%,国内固定资本投资情况与此相似。

美国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公布的数字,1989 年,美国平均每天消费石油 1719 万桶,其中进口石油 795.2 万桶,约占石油总消费的46%。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约占美进口石油总量的 25%。1990 年上半年,美国每天进口石油 842.5 万桶,占美石油总消费量的 50%,其中 25%来自海湾地区,因此石油涨价要使美多付出巨额开支。然而,美国正苦干“双赤字”

(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的拖累,无论在财政上还是在金融上都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因爆发海湾战争而出现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无疑将是沉重打击。

海湾危机也给西欧国家石油供应造成威胁。除英国和挪威外,西欧大多数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很大,国际能源组织中有 17 个西欧国家从海湾地区

进口石油,占其总供应量的 24%以上。欧共体 12 个国家 1989 年从伊拉克和科威特进口石油 4350 万吨。联合 国对伊科实行禁运后,石油涨价,很多国

家的炼油厂开工不足,不得不解雇工人。据估算,每桶石油价格上涨 10 美元, 西欧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将放慢半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在海湾危机爆发前经济已呈现不景气的西欧国家来说,油价大幅度上涨犹如火上浇油。如瑞典,由于近年来国内工资增长超过其他工业国家,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失去竞争力。瑞士旅游业由于海湾危机损失惨重。原来准备去瑞士消暑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旅客纷纷取消了旅游计划,退掉已经包下的旅馆房间,已经来到的旅客匆匆打点行装,提前回国。不少游客由于信用卡被冻结,囊中羞涩,不能购买昂贵的首饰,顿使瑞士首饰业萧条,旅游业的萧条,仅日内瓦一城就损失几百万瑞士法郎。德国同法国一样,自己生产的能源占所需能源的一半。但是由于东西德

统一使德国经济形势较前脆弱,油价上涨更增加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再次上涨的担心。西班牙和意大利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更大,自给率只有 20%,因此受海湾危机影响较大。意大利自海湾危机以来,已损失 110 亿美元。这些国家指望通过美元汇率下降,部分地弥补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从海湾危机发展成海湾战争,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海湾地区的国家。被伊拉克吞并的科威特,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伊军占领科威特后,进行有组织的抢劫,把科威特价值 4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黄金运回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加紧破坏科威特的石油设施。科威特石油大臣阿迈里说,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经济设施,特别是石油部门的设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各种损失至少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跟伊拉克接壤的约旦,在海湾危机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曾经每年给这个国家带来 5 亿美元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变得萧条冷清了。由于约旦批评美国在海湾驻军,沙特阿拉伯减少了对它的石油供应。在欧洲和日本保证向因海湾危机而受到影响的国家提供的 20 多亿美元的援助中,约旦只得到

400 万美元。约旦对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 30%,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联合国对巴格达实行贸易禁运而中断了。约旦另一个主要市场是沙特阿拉伯,它本来希望能从这里弥补自己从科威特失去的石油和贸易,但沙特也对约旦采取了疏远的态度。据约旦政府公布的数字,到 1990 年年底为止,约旦损失了 10 亿美元的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 30%以上。整个战争期间,人们估计,约旦各个方面的经济损失约达 30 亿美元。

埃及从海湾危机爆发以来遭受近 250 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包

括:在科威特的埃及人的财产、存款和积蓄 150 至 200 亿美元,伊拉克拖延

未付的款项和军事债务 4.46 亿美元,埃及在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在科威特

和伊拉克工作的劳务人员的损失共达 45.2 亿美元。埃及 120 万劳务人员被迫

回国,使失业人数增加到 400—500 万人。

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地区产油最多的国家,从 1990 年 8 月初到年底,沙特

日产石油从 530 万桶增加到 900 万桶,全年平均日产石油 639.4 万桶,比 1989 年增加 27%,创 1982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产量增加和油价上涨,石油收入增加 240 亿美元。但是,沙特阿拉伯既没有用这笔钱进行国内建设,也没有用于对外投资,而是作为对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的直接和间接“贡献” 花掉了。沙特阿拉伯为分担美国军队在海湾地区的费用已用掉 250 亿美元, 超过石油收入增加部分。

阿拉伯非产油国的经济更是日益恶化。这些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达 2000

亿美元。海湾危机使沙特、科威特等国的援助断绝,自筹资金无门,加之油价上涨的影响,这些国家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许多阿拉伯国家都被卷人到这场海湾危机之中。除伊拉克外,处于海湾危机第一线的国家,如沙特、阿联酋、埃及、土耳其都在大力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大增。埃及、叙利亚、摩洛哥出兵海湾,其军费开支相当可观。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在纷纷增加军费,用以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军费的增加使阿拉伯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在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深重灾难。伊拉克以石油生产力主要经济支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0%以上, 石油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 95%;粮食三分之二靠进口,工业设备及原材料、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均需外国提供;工农业及服务等行业对外国技术、劳务依赖很大。国际制裁和美英等国的军事封锁,使伊拉克出口基本中断。

40 多万外国技术工人、劳务人员撤离,使伊拉克原已困难的经济受到更

沉重打击。据中东国家一些报刊报道,国际禁运使伊拉克石油出口减少 97

%,外汇收入每天减少 6000—8000 万美元。同时伊拉克的国外存款约 40 亿美元被冻结。另外,伊拉克进口工业原料、半成品和机械设备减少了 90%, 许多工厂已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各种物资短缺,物价上涨 7—8 倍,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海湾战争对东欧各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严重的。近年来,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工业生产下降,财政桔据,外汇短缺,债台高筑, 通货膨胀严重,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处于危机之中珠海湾战争使本来已经困难重重的东欧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长期以来,东欧各国的能源主要靠苏联提供。从苏联进口的石油占匈牙利进口石油的 95%,占波兰进口石油的 85%,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但是由于苏联石油减产和苏联内部经济调整的原因,苏联供应东欧的石油大量减少,而且从 1991 年起必须按世界市场价格用硬通货支付石油款。这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些东欧国家设法从中东进口更多的石油。由于传统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以及地理位置等有利条件,多年来伊拉克一直是东欧国家的另一个石油供应国。海湾危机爆发前,伊拉克每天向东欧提供50 万桶石油。根据协定,伊拉克 1990 年向南斯拉夫提供 320 万吨石油,向

保加利亚和波兰各提供 100 万吨石油。但是,南斯拉夫只得到 32 万吨,保加

利亚只得到 14 万吨。对伊拉克实行禁运意味着东欧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的计划落空。此外,因海湾危机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暴涨,这又使进口石油的东欧国家花费更多的外汇。据西方人士估计,保加利亚几乎需要把全部外汇收入用于进口石油,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将分别用去外汇收入的 90%、33

%和 21%。同时,由于石油供应紧 张,一些国家的不少企业已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特别是石化工业损失巨大,并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外汇收入。伊拉克不但是东欧国家的石油供应国,而且同东欧有着密切的贸易关

系。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后,南斯拉夫与伊拉克签订的价值 50 多亿美元的

工程承包合同成为泡影。这意味着 100 多家南斯拉夫公司将蒙受 10 多亿美元的损失,6 万南斯拉夫工人面临失业。波兰和罗马尼亚在伊拉克的承包工程价值也很可观。终止承包工程使这些国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另外,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伊拉克的武器供应者之一。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都向伊拉克出口军人。据消息灵通人士估计,波兰停止向

伊出口武器装备的损失达数亿美元。南斯拉夫为科威特制造了 200 辆坦克, 价值数亿美元,因海湾危机,这笔生意已无着落。此外,伊拉克是东欧国家的债务国,债务总额超过 50 多亿美元,其中欠南斯拉夫近 20 亿美元、欠保

加利亚 12 亿美元、欠罗马尼亚 10 多亿美元。1990 年年初,这些国家分别与伊拉克达成协议,由伊拉克增供石油,偿还债务。8 月 2 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这些协议付诸东流。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海湾危机给东欧国家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据估计,南斯拉夫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波兰蒙受损失达 15 亿美元、保加利亚损失 1.6 亿美元。海湾危机的突然爆发使东欧国家措手不及,给在困难挣扎中的东欧经济雪上加霜。

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也程度不同的受到海湾危机的影响。首先,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大量在科威特工作的亚洲劳工被迫纷纷流落他国,或返回本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劳工外汇收入减少几亿至十几亿美元,而且造成新的国内失业大军。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受冲击最大。如菲律宾,有 40 多万劳工返国,损失外汇收入 4.38 亿美元,还有 70

多万劳工在中东地区等待安置。印度已撤回 11 万劳工。还有,中东形势动荡所引起的石油价格猛涨,使亚大地区依赖石油进口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背上沉重的增加石油开支的包袱,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造成通货膨胀。印度政府 1991 年 1 月 25 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警告说:“如果海湾战争不立即停下,对印度将是灾难性打击。”该报告还认为,石油危机将使印度 1991 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 1.5%,通货膨胀率上升 15%。印度的外汇储备仅剩下 20 亿美元,几乎全用于购买石油等产品,所以印度已多次呼吁国际组

织紧急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1 年 1 月 19 日已批准拨给印度两笔贷款, 共达 17.86 亿美元,以解其燃眉之急。又如泰国,它的 70%石油从中东进口。

1990 年 8 月海湾危机前,每桶石油为 16 美元,10 月涨到 28 美元,年底

涨到 33 美元左右。泰国政府发言人说,如以每桶石油平均 25 美元计算,1990

年下半年,泰政府就多付出 17 亿美元,比 1989 年增加了 25.4%的开支。巴基斯但和菲律宾本来经济就很困难,在受到石油涨价打击后,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困境。巴基斯但多付石油开支 10—15 亿美元,又因战争原因取消 14 条

飞往中东地区的航线和参加商业禁运,共损失 20—30 亿美元。巴国库外汇储

备只有 7000 万美元,正呼吁国际社会提供 20 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 5 亿美元紧急贷款。菲律宾每天所需的 24 万桶石油中 95%靠进口。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减少赤字,菲政府 1990 年 9 月提高国内油价 24%,12 月又提高 45.24

%,致使通货膨胀率突破 20%,引起人民不满,社会动荡,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了 2.5 个百分点。

更为严重的是,海湾战争使亚大地区很多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几乎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亚太地区多数国家已实行开放性贸易,与西方及中东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战火一起,使这些国家进出口受阻。如盂加拉国自战争以来估计外贸已损失 19 亿美元。澳大利亚因参加禁运,面粉出口受到影响, 中东地区是斯里兰卡茶叶出口的最大市场,1990 年收获的 2.33 亿公斤茶叶的正常出口也成了问题。泰国估计,1990 年向科威特和伊拉克出口减少 6000 万美元,对日、美、欧洲各国贸易也有所下降,加上旅游减少、石油开支上升,1990 年泰国外贸赤字达 87 亿美元。估计 1991 年出口增长速度将由 1990 年的 20%下降到 14%,贸易赤字增至 124 亿美元。开战以后,泰国游客减少40%,民航乘客减少 20%。

亚洲经济大国日本,虽说不上像上述国家那样捉襟见时,但所受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次虽未出兵,但钱却没有少出,它承诺负担海湾战争 20% 的费用。日本政府继 1990 年拨 20 亿美元作为多国部队的费用、20 亿美元作

为援助受海湾危机影响的各国外,1991 年 1 月 25 日又决定追加军费 90 亿美

元。每个日本人要分担 1 万日元。难怪日本报纸指责政府,这无异于出钱雇佣军队打仗。

日本在中东有重大利益。日本不产石泊,它所进口的石油 71%来自中东,所以石油供给情况和油价变化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石油涨价, 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就要减缓。1990 年 10 月,每桶油价从 16 美元上涨到 28

美元后,日本经济增长就减缓 0.75%。此外,日本与中东贸易额达每年 400 亿美元,占日本对外贸易的 7.5%。海湾危机开始后,日本到中东的航线大半已停驶,商业洽谈冻结,其对日本制造业冲击不可忽视。日本经济专家们说:“如果海湾战争拖延,西方经济进入萧条,日本也在动难逃。”

在拉丁美洲,受损失最大的是已西,它所需石油的 50%靠进口,其中 70

%来自中东。按 23.5 美元一桶计,巴西每天因涨价损失 280 万美元。到 1990

年底,仅石油一项,就损失 3 至 4 亿美元。此外,智利、墨西哥等国家也因海湾战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战争除了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经贸造成损失外,生态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灾难也是严重的。科学家们纷纷提出警告,该地区油井燃烧而释放出来的烟雾,将会影响亚洲季风,导致印度和东南亚数百万人死于干旱和饥饿。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的气候学家理查德·特科博士说,油井起火燃烧仅一个月就会向大气释放 300 万吨黑烟,覆盖 1 亿平方公里的面积——

相当于地球面积的 1/5。英国气象局的一份报告说,油田大火可能产生 250 万吨硫磺和氧化氮,造成大量酸体沉积海湾广泛地区。英国一个研究海湾战争对环境影响的小组成员弗兰克·巴纳比说,被浓烟黑云覆盖的地区温度下降 15 至 20 度,从而给农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害。

大量原油流入海湾而造成的严重污染,对海湾水域中丰富的“原料工厂”、即浮游植物的生产带来打击。浮游植物是细微的漂浮植物,宫们构成了整个海洋食物链的基础,由于大片浮油覆盖水面,阳光不能穿透水层,浮游植物就无法生存下去,从而威胁着海洋食物链。这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并影响海湾沿岸国家居民的饮水。

海湾战争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严重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频繁接触、磋商和进行斡旋,要求伊拉克立即从科威待撤军,尽快结束海湾战争,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使中东国家免遭更大的灾难, 并减轻对已经险象环生的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避免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更加严重的困境。

海湾开战以来,美国和多国部队飞机的狂轰滥炸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不安。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