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条件

蒙古国地形起伏,地势较高,多为山地与丘陵,全境平均海拔 1580 米。蒙古国北部、西部及西南部多山;南部是占全国总面积 1/6 的戈壁区;东部为丘陵平原。境内的河流分属于北冰洋、太平洋和中亚内陆三个水系;湖泊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这些河流与湖泊除具有运输、灌溉等利用价值外,还盛产鱼类。

蒙古国的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多风,雨雪稀少,气温偏低、无霜期短。年平均降水量力 200~220 毫米,年平均气温-2.7℃,全年无霜期90~110 天(6 月初至 9 月中旬)。春季多风,夏季雨水多,冬季漫长而寒冷, 南北温差较大,7 月份最热时南部沙漠地区温度可达 41℃,1 月份最冷时北部地区温度可达-45℃至-53℃。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蒙古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

件。矿产资源有 80 余种,主要有煤炭、石油、金、钨砂、铜、钼、铁、铅、锡、磷等。其草原面积为 1.32 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84%,其中优良天然草场资源面积 23.5 万平方公顷,为该国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采掘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为蒙古现代主要工业部门。

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和中国华北铁路连接的蒙古国中央铁路,是蒙古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通道。蒙古国因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对外交往不便, 正考虑将其东部乔巴山铁路枢纽与中国东北铁路接轨,这样蒙古国可以中国为走廊,使其畜牧产品和矿产品进入东北亚市场,即由乌兰巴托经中国吉林珲春至日本海沿岸各国。

80 年代末期以来,蒙古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制定了一些有利于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例如,1990 年 3 月颁布并于 1993 年 7 月又重新修订的蒙古国《外国投资法》。1991 年 3 月开始实行蒙古国海关法和新的进出口商品夫税税率。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蒙古国已着手建立经济特区和自由

贸易区,并在其范围内实施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优惠政策。

蒙古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社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投资环境欠佳,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外债多,劳动力严重不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