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的发展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 在贸易理论上称之为绝对利益学说或“绝对优势”学说。在劳动是保证唯一投入的情况下,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是用劳动生产率高即单位劳动产量多来衡量的。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则具有绝对“劣势”。因此,早期理解的生产要素包括技术和劳动力。在后来的研究中,生产要素的含义不断扩展,形成单要素论、三要素论、五要素论等有代表性的观点。一般认为,生产要素除包括劳动力、技术外,还应包括土地、资本、管理和信息等内容。我国学者将生产要素概念表述为:“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生产要素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产力。”诸种生产要素结合,在商品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有些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种产品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而被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则称其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样,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二)生产要素的构成
现将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与信息等构成生产要素的诸多要素分述如下。
-
劳动力。是指可用于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劳动力与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是对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劳动力的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民族结构、劳动技能和素养等对劳动力要素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劳动力的质量即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和具有的劳动技能,是造成劳动力在国际边境地区移动的根本原因。
-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具有两个特征:其一,资本的量决定某一个产业的性质和产品的性质。例如,资本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二,资本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货币资本能够流动,但只有当资本的流动转化为生产资本而成为生产要素时,我们才考察它的意义。从一定角度看,生产资本是不能流动的,因为它已成为某种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它具有产业和产品的特殊规定性,因而生产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
-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从这个意义讲,它具有明显的可见形状,可以计量,也可以检测其质量。另一方面,技术又不是物,而是知识形态,例如,一项发明创造、工艺、
技术资料和经验等,技术必须“凝结”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中,才能变为物质力量,才能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是指制造某项产品, 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技术的特证主要有:其一,保密件。任何一种新的技术其关键环节是不能泄露的。其二,专用性。技术总是指一定的技术,即与某种产品或某项工艺有关的技术,不同的产业部门有其不同的技术,不存在通用性。其三,技术有高低之别,一是指同种产品的比较;二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总的技术水平的比较。其四,交易性。技术可进入流通领域,因此有相应的技术市场。其五,再创造性。技术本身很难定量, 技术是在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技术要素移动所转的是技术的使用权以及有关产品的制造权和销售权。
-
土地要素。是一个有三方面内涵的立体概念。它既包括土地本身,又包括地下和地上的自然资源。另外,土地有地理位置如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土地的量即土地的丰度上的差异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的产业部门总是需要相应数量的土地。特别是农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而农产品如粮食作物被视为土地密集型产品。邻国边境地区土地要素的移动,其位置和量的含义尤为重要。
-
信息。作为生产要素,是指与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直接相关联的情报、消息、资料和知识等。边境贸易信息与边境贸易的各有关环节的运作密切相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边境贸易的经济效益。边境贸易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可再生性,可处理性和可贮存性等特征。
上面我们对生产要素构成的认识和概括,其目的在于把握诸生产要素对边境经济贸易的影响。边境贸易发展的实践表明,某些生产要素相互关联并在邻国边境地区移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边境贸易的层次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