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地认清了中国的基本国情
医生治病救人,首先要弄清病人的病情。以社会主义来救中国,首先要弄清中国的国情。从生活的常识来讲是这样,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来说, 更是这样。
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①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意思是很清楚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其历史背景,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不容易理解其深刻含义的。
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性的运动,但是,每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只能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社会主义。因此,就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来进行这种革命实践。领导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列宁, 很懂得这个道理,并贯彻于自己的革命实践。
1899 年,29 岁的列宁就在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 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他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②既然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既然这些原理的具体应用在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那么,实践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每一个国家的情况,搞清楚每一个国家的主要特点。列宁正是这样做的。
从 1895 年起,列宁就研究和撰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书稿。这 实际上是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276 页。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15 页。
② 《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274 页。本书所引《列宁选集》,凡未注明者均为第 2 版。
一本研究俄国的基本国情的书。列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因为当时在俄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存在深刻的分歧。这种分歧产生于对俄国社会基本状况的不同判断。民粹派认为,俄国并不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根基, 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偶然的现象,是人为措施的结果。他们的结论是俄国可以避开资本主义,通过自己独特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们认为,在俄国, 农民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按照民粹派的这种观点,就根本否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他们实际上是要搞农民社会主义。列宁依据对种种统计资料进行的经济学上的研究和批判性的审查,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事实,分析了俄国社会经济制度,因而也分析了俄国的阶级结构,肯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指出无产阶级在历史运动中的力量比它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得多这一重要事实。列宁也指出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依据对俄国社会情况和特点的科学分析,列宁指出,俄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这种革命在客观上可能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路线和结局,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前途,另一种是工人阶级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同农民联合,走向社会主义。俄国在 1917 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研究清楚本国的基本国情,对于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多么重要!
到 1916 年,列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①各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走法为什么不完全一样,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为什么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就是各国的情况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搞革命首先要研究国情。列宁的理论、列宁的革命实践,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翻开《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 篇文章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第 2 篇文章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毛泽东慎重选择审定的
《毛泽东选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只收进这两篇文章。这也是在那个时期毛泽东撰写的两篇最重要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分析中国社会状况的。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社会经济制度讲到阶级结构。毛泽东的这两篇文章是讲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但反映出中国社会的经济制度。这充分说明,毛泽东从开始就重视对中国国情的研究。这是革命实践的需要,也反映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和他的作风的特点。这些,他都比别人高出一筹。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那时,毛泽东未必读过我们前面所引的列宁那些著作,但以上几个因素(客观的和主观的)促使毛泽东这样去做。毛泽东在以后对此作过说明。他在 1941 年的一次讲话中说:“记得我
在 1920 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①前面举
① 《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8 卷第 163 页。以下所引《列宁全集》均为第 2 版,不再一一注明。
①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 21—22 页。
出的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当时研究中国社会状况主要是阶级构成状况的重要成果。
思格斯在总结他与马克思一起,将空想社会主义转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经验时说:“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②恩格斯强调,首先是要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是他们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成科学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实践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现实基础是具体的,各国的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必然是差别很大。所以,每一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践社会主义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国家的现实基础状况,也就是要准确地深刻地认识自己国家的国情,这是实践社会主义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在解决这个首要课题上,毛泽东同志有两个重要的贡献。
第一,就是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是最早认识到并最先重视调查中国社会情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比如,毛泽东的重要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当时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就不同意,他不让这篇文章在党中央机关报刊上发表。以后,毛泽东只得在广州的《农民月刊》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刊出。这就大大限制了这篇文章的影响和作用。毛泽东的另一篇重要文章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遭遇也是这样。毛泽东说:“在湖南我视察了长沙、醴陵、湘潭、衡山、湘乡五个县的农民组织和政治情况,并向中央委员会作了报告,主张在农民运动中采取新的路线。第二年初春,我到达武汉的时候,各省农民联席会议正在举行。我出席会议并讨论了我的文章中提出的建议——广泛地重新分配土地。出席会议的还有彭湃、方志敏等人和约克、沃伦两个俄国共产党员,会议通过了决议,采纳我的主张并提交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但是,中央委员会把它否决了。”①据查,毛泽东于 1927
年 2 月 16 日给党中央写信提出建议,3 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章,两者的内容当然是一致的。中央委员会为什么否决这个建议,关键在于总书记陈独秀不同意。毛泽东说,陈独秀“不懂得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 大大低估了当时农民可能发挥的作用”。②这就是说,他们不了解中国社会, 不了解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的特点。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就是党内有一些人不懂得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而是遇到问题找本本。毛泽东当时称之为“本本主义”,也就是以后讲的教条主义。毛泽东说:“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 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①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存有神秘的念头。还有些人认为,“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②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响亮地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他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732 页。
① 《西行漫记》第 136 页。
② 《西行漫记》第 13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11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15—116 页。
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③以后的实践发展证明,这种本本主义—
—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也说明了毛泽东在 1930 年就发表文章明确地响亮地反对本本主义,是多么可贵和重要。这里还要讲一个插曲。就是《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由于战争的环境,以后再也找不到了。但毛泽东常常想起这篇文章。他说,好像丢了一个孩子似的,经常想念。可见,他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1961 年发现了这篇文稿,毛泽东十分高兴, 即印发党内同志阅读学习。④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1962 年他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他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⑤当时,世界上有一个共产国际的组织,也叫第三国际,是列宁在世时建立的,其使命是推动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对各个国家的共产党起领导作用,参加共产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组织领导。所以,毛泽东说到“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共产国际经常就中国革命问题作决定,发指示,其中有的是正确的,但有很多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而那些采取本本主义态度的同志, 则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发来的本本。提出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很重要的背景。毛泽东在当时,就敢于提出反对本本主义, 其勇气,其魄力,都是令人钦佩的。讲了这些情况,对毛泽东所以强调要依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也就比较清楚了。
以上,是讲的毛泽东为什么要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要调查实际情况的两个方面的背景。
第二,率先进行调查研究并科学概括了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提出调查中国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包括哪些方面呢?毛泽东 1962 年的讲话中说,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的角度来说, 最主要的是要科学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了定论,就是 1840 年以后,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似乎是很明白很容易理解的。但是, 在 20 年代,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和成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大家的认识并不清楚。毛泽东在上面的讲话中说,我们自己很长时期认识不清楚。
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也就是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国情有极大的特殊性。
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正常顺序,封建社会之后应当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可是,在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复杂情况。从经济上说,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封建经济制度还大量存在;从政治上说,进来了外国侵略势力,但中国又还保持着独立(名义上的独立)。这样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性质。当时,人们对此的认识很不一致。
③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11—112 页。
④ 见《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第 38 页。
⑤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6 页。
有人认为,中国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但基本上还是封建制度, 中国还是封建社会。有的人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已有很大发展,封建势力已成“残余的残余”,中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在 30 年代,曾经出现了一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内容,就是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对革命基本问题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社会,那就是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就根本不应提上日程。如果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了,那就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马上实行社会主义。但是,这两种认识和结论,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毛泽东很早就重视对中国社会进行调查,调查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社会的阶级状况。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他的调查研究,同时吸收大家的调查研究成果,他作出了科学的结论,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重要文章中说:“自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①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他说:“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②这可以说,是毛泽东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后,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的科学结论。这个科学结论,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是根本性的。毛泽东说,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后,有了官僚资本主义,又增加了一个对象)。中国革命的这两个对象都是异常强大的。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就发生了;在这样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主要方法,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这样的敌人面前,革命根据地问题也发生了。中国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对象和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那么,除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外,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可以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 必须而且可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这一系列革命基本问题,都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引发出来的。毛泽东说:“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①这里,还要着重讲一下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的问题。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判断,从这种基本国情出发,认为不可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首失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改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革命,必须循着这个顺序,分两步走。毛泽东说: “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26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65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33 页。
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毛泽东生动地把这两个革命过程比作写文章。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这两篇文章要做好,就要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也就是说要明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要从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开始。这就是毛泽东讲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还有另一个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就是提倡调查研究,实践调查研究,到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那些搞本本主义的人,“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①毛泽东不仅提出科学认识国情的任务,科学地解决了这个带前提性的重大课题,而且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以后,经过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的实践,毛泽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写了一系列哲学著作和其他重要著作,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提出了“实事求是”的作风,从而科学地解决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做好中国革命的上篇文章,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做好下篇文章,走向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