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三个法宝
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创造和总结出三大法主,是毛泽东作的中国革命上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保证。
前面已经讲到,毛泽东有一个公式性的提法,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行这种结合的主要要求, 就是在科学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反映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政治路线,同时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问题。
关于政治路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很早就明确地加以阐述了。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 篇,开宗明义,讲的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①这里讲的就是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毛泽东指出:(一)革命党作为群众的向导不能领锗路。这就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二)对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来说,政治路线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路线,毛泽东早就指出了其要点。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作结论说:“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51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1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 页。
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 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②这里要作一点说明。这一段话是摘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章经编辑委员会和毛泽东本人作了某些修改,但又没有说明。这一篇文章从文字上看,可以说进行了改写。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的原稿上,工业无产阶级也是作为朋友的。文章说:“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朋友。”正式出版时改为领导力量,但仍然留下了原有的痕迹。因为文章的开头只讲分清敌友。我们引这一段话主要是想说明,毛泽东在这里已经初步地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其主要内容是如何分清中国革命的“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1948 年,毛泽东用规范性的语言表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①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还是分清中国革命的“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又是很不容易的事。毛泽东多次讲过,这既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 又不可能平安地产生,而是反对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结果。
为什么说制定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呢?
党的政治路线要明确规定党在某一历史阶段上总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这实际上涉及中国革命的全部主要问题,是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问题。对于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规定了一般的原理,各国的革命者只有依据这些基本的原理,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在革命实践中去探索总结,才能找到答案。
我们在前面讲到,近代中国的社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这样的社会中槁革命,革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怎么革法, 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能机械照搬别国的做法,只有在革命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但这些问题都有其复杂性,不是一下就能搞清楚的,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过程,对经验的消化和总结,使之达到科学的认识,更是一个过程。毛泽东回顾这一过程说:“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 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 20 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佐的。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②这是讲得很中肯的话。从 1921 年党成立到 1945 年党的七大,经过 20 多年时间,才认识和掌
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出了党的总路线,并使全党统一了认识。这 20 多年,不是平平淡淡地渡过的,而是艰苦卓绝地奋斗的过程,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具体他说,经过了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即经过了北伐战
②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9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316 页。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6 页。
争的胜利和 1927 年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两次胜利,两次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毛泽东说,经过这样的曲折过程,他才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 发刊词》等文章和文件。他说:“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①这些正确认识的取得,经历了如此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真是不容易啊!
以上讲的是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客观条件,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主观条件。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②这里讲的是马克思的学说,其实具有普遍的意义。革命理论的创造是集体智慧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作用相结合的成果。我们的革命实践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革命的经验是在集体奋斗中创造出来的。不仅如此,许多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也是由大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概括出来的。但这些往往是零散的、不严密、没有完全成为理论形态的东西。如果没有比众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想更敏锐的杰出人物,就难以把集体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 加以提炼;升华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对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认识,他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他对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作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伟大贡献。所以,在党的七大,全党一致同意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独创性理论,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怎样理解党的政治路线不可能平安地产生呢?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说:“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 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同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有害的倾向作斗争,并且彻底地克服它们,正确路线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①这就是说,正确路线是在同错误路线的比较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是从幼年逐步发展、壮大而成熟起来的。在这过程中,党犯过多次错误。最早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以后又有瞿秋白、李立三的左倾错误,特别是 1931—1934 年的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这个错误导致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丧失了根据地,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后,又有张国秦的右倾错误,王明在抗日时期表现为投降主义的右倾错误。这些错误都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损失和危害,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首先是有关领导人的问题,同时,也由于大家(至少是相当一部分人)不认识, 分辨不清,盲目地跟着走。如果大家一开始就认识清楚了,没有人跟着干, 孤立的个人,地位再高,也不至于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但是,错误也使人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25—826 页。
② 《列宁选集》第 3 卷第 134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86 页。
得到了教育,人们从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对比中,提高了认识。毛泽东总结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②在我们党内每一次出现严重和比较严重错误时,都有许多同志能够识别并起来与之作斗争,但毛泽东往往对这些错误发现得最早、斗争得最坚决。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能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作出总结,使克服和纠正错误路线同建设正确路线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延安整风中,把六大以来党中央的重要文件汇编成册,让干部研究比较,进一步分清两条路线。这种做法是党的路线建设的创举。通过这样的学习、研究和比较, 使党的干部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正确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的自觉性。
在制定正确路线的基础上,毛泽东又在 1939 年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概括出了三个法宝。他说,18 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主,三个主要的法宝。他深刻地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①三个法宝的提出和阐明,表明了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熟练的掌握。
很有意思的是,孙中山在总结他领导的革命经验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孙中山在 1923 年写的《中国革命史》的小册子中说:“求天下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之下,以同致立,于是有立党;求举国之人民,共喻此主义,以身而力行之,于是有宣传;求此主义之实现,必先破坏而后有建设, 于是有起义。”②孙中山说,革命事业千头万绪,不可尽述,要其荦荦,在此三者。过了 16 年,毛泽东在 1939 年总结中国共产党建立 18 年来的经验,提出了三大法宝。这两位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领袖对中国革命所作的经验总结,内容十分相近。
孙中山所说的“立党”,也就是党的建立和建设问题;孙中山所说的“宣传”,是“求举国之人民”投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孙中山所说的“起义”,就是武装斗争。他们两位革命领袖很相近的总结,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孙中山站在当时时代的高度,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国家,振兴中华,必须要将志同道合的一部分坚定分子组织在一起,建立一个政党。所以,他的革命活动从组建革命政党开始。1894 年,他组织了第一个革命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叫做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孙中山曾经希望清朝上层接受他的主张,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革,为此, 他曾上书李鸿章,但遭到拒绝,转而采用武力革命。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以后是军阀)的统治,绝非易事,必须发动举国人民都来参加斗争。孙中山在 1894 年建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准备武装起义,
到 1923 年写《中国革命史》提出这牵革大端的三条,是他从事革命实践 30
年的深切体会。孙中山从自己 30 年的革命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中国革
②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80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05—606 页。
② 《孙中山全集》第 7 卷第 63 页。
命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孙中山确实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是,孙中山从事的革命事业,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他也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对中国革命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体会,是一种直党的感受,还没有形成为科学形态的东西。我们读孙中山和毛泽东对这三个问题的论述就可以发现,毛泽东的总结不仅丰富充实,而且深刻,把问题提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的高度,成了科学形态的东西。
毛泽东不但明确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个概念,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系统的理论和伟大的实践。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党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正确地把握这三青的相互关系。毛泽东说:“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① 毛泽东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①我们在前面曾经引证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规律认识过程的回忆。在开始的时候,只是一股劲地要革命,但是,对于革什么,怎么革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认识都不是那么清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革命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也犯了不少错误,遭到严重的曲折和挫折。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三个法宝的提出,表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尽管还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还要付出大的代价,但胜利已有把握。这是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的伟大成果。
经过 28 年的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在毛泽东创立的理论和他制定的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很好地运用了三个法宝,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出色地作好了中国革命的上篇文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趋势成为不可阻挡。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