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过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
在革命即将在全国完全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候,毛泽东撰写了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说,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②他针对当时有些人向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倾向,鲜明地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 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③在中国革命的上篇文章即将做完的时候,毛泽东已在考虑中国革命的下篇文章了。毛泽东适时提出走人民共和国之路,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人民共和国之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13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05—606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1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1 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大致规划了无产阶级革命,走向未来新社会(当时还未用“社会主义”的提法)的大致步骤。
《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这就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共产党宣言》紧接着就提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②这就是依靠政权的力量,剥夺资产阶级,全面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然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政权问题,他们强调要依靠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们对问题的提法还很抽象,只是笼统地提“上升为统治阶级”,“政治统治”。1852 年,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并说:“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③对问题的提法前进了一步。但是,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一条重要的原理,这里还没有涉及国家政权的具体形式问题。以后,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提出,“公社正是这个共和国的一定的毫不含糊的形式。”
④因为巴黎的工人曾经提出“社会共和国”的口号,马克思研究了巴黎公社后,
认为公社就是这种共和国的一种形式。列宁则明确地肯定,这种共和国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⑤恩格斯在研究德国革命问题时,曾经设想, “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从上面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共和国这种具体形式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走向社会主义。
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总结肯定了革命群众创造的苏维埃(即代表会议)。苏维埃是群众在斗争中创造的政治组织,在革命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形成为与地主资产阶级政权相对立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以苏维埃作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形式。1918 年,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俄宪法,将国家名称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 年,各苏维埃共和国一致同意成立联盟,叫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是通过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的。
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应当建立什么形式的政权,并依靠这种政权走向社会主义呢?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和探索,毛泽东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思想和主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直接目标的。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政权的问题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党的许多领导人的重视和研究。比如,邓中夏在 1927 年春出版的《1926 年之广州工潮》一书中就说:“中国革命的统治问题,并不是土耳其的资产阶级政权, 也不是俄罗斯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有中国自己的第三种形式。”他认为,这第三种形式的政权就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民主主义的专政”。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9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29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547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55 页。
⑤ 《列宁选集》第 3 卷第 146 页。
①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人民民主政权思想。毛泽东对政权问题十分重视。在《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明确肯定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1927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把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权作为党的任务提出来了。1928 年 7 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在政治决议案中把“建立苏维埃的政权机关”作为党在苏维埃区域的六项任务之一。这些说明, 我们党很早就重视建立政权的问题,但连政权的名称都是照搬苏联的,叫做“苏维埃”。
毛泽东开辟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最早开始了建立革命政权的实践和探索。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普遍建立了起来,一般都叫“工农兵政府”,工农兵代表会是权力机构,工农兵政府是执行机关。以后,各革命根据地都按照六大规定,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此基础上,1931 年 11 月,在江西瑞金, 正式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各苏维埃地区的代表参加。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这个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毛泽东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在这一阶段,建设政权的基本口号是“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其阶级基础是工人、农民以及士兵,并联合小资产阶级,但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种政权的阶级构成反映了当时国内的阶级关系状况。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国内的阶级关系状况。1935 年 12 月 25 日,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作出决议,提出以“人民共和国” 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人民共和国仍然以工农为主体,团结广大小资产阶级,同时也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反日反卖国贼的人们。会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报告阐明了这个转变。他说,由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战争的可能性”。
①在抗日根据地,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三三制”原则,普遍建立了这种人民共
和国性质的政权。毛泽东又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总结。他明确提出,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必须建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这是国体间题。这就是人民共和国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的胜利,在华北等大地区建立了这种人民共和国性质的政权。人民解放区迅速扩展到了全国,这就出现了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趋势。毛泽东适时地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文章,对即将成立的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政权构成、政权职能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说明,提出了经过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之路,是毛泽东多年探索并为之奋斗的结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的结果。毛泽东提出的通过人民共和国之路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对马克思关于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原理的补充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① 转引自《人民日报》1981 年 12 月 15 日第 5 版。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158 页。
从实践上说,回顾 40 多年人民共和国的历程,这条路对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就显得十分明显。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要依靠人民共和国这个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①根据毛泽东在这里的阐述和其他有关文章的阐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的实践,所谓人民共和国的内容和条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镇压国内外敌人的侵略、颠覆、破坏和反抗。人民共和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人民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以打败、镇压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干涉、破坏和反抗。《共产党宣言》中说,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要使无产阶级上升到统治地位,就是说,要掌握政权。要掌握住政权,就必须有效地镇压内外敌人的破坏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在内部肃清了残余敌人,进行镇压反革命,对外进行抗美援朝, 使美帝国主义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图谋不能得逞。由于这一切,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有效地保卫了革命胜利的成果。
第二,恢复经济,组织生产。走向社会主义首先要有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极差,多年的反动统治加上战乱,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我们接收的是一个烂摊子。毛泽东对恢复和发展经济极为重视。他明确提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 他说:“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很重视也很有效的。因此,用了仅仅三年时间,到 1952 年底,
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就胜利完成了。这样,就为从 1953 年起实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使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发展准备了经济条件;也是由于经济得到恢复,使我们有可能在 1953 年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依靠政权力量,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说:“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②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通过物价、税收等各种手段,特别是“五反”运动,打击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中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和消极破坏行为,引导他们走上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并从统购包销、加工订货等比较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到公私合营这种比较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从 1954 年起,开始以实行公私合营为重点。1955 年到 1956 年,掀起了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 是要从多方面努力的,但是,国家政权的作用,无疑是基本的。
另一方面,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经过了较长期的细致工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28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7 页。
作的,但国家政权无疑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第四,在人民共和国条件下,用民主的方法教育人民。走向社会主义, 首先是经济的条件和政治的条件,但思想的条件也不可缺少、不可忽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①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改造了教育事业,改造了新闻出版广播事业,使国家能够有效地对人民进行宣传教育。与此同时,又采取各种方式, 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从上面的简要叙述可以看出,在我国具体条件下,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唯一的路确实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历史已经验证了毛泽东的这一深刻思想。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其必然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呢?毛泽东对此作过多次论述。最主要的,是因为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因素。
从经济基础来说,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从上层建筑来说,人民民主政权有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共产党作核心, 在思想文化领域,则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居于指导地位。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将这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这就是下篇文章。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下篇文章也很精彩。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