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的观点

所谓发展阶段问题,实际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历史进程问题,是毛泽东很重视的问题。他多次论述过这个问题。这里将毛泽东的这些观点综述一下,以便更好地理解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

第一,是关于整个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的观点,即第一阶段,搞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搞社会主义革命。相应地,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也将出现自己的阶段性。这就是,通过民主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人民主主义社会(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既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就不是转瞬即逝的一个短时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都设想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历史阶段。

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共同纲领》时,有人提出,我们既然承认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因此总纲中就应该明确地把这个前途规定出来。①这说明,当时,大家思想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是清楚的,同时,也认为,虽然是过渡性,也是一个发展的阶段。在人们的思想上,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33 页。

① 见《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368 页。

过渡性与阶段性是统一的。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政协讲话,还着重回答和解释了这个问题。他说:“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曾经有“新民主主义阶段”,“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等提法。并且认为,这个阶段大约要 10 年到 20 年时间。②毛泽东的观点也是这样。据说,毛泽东在 1948 年

9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向资本主义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以后还

要 15 年。③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几次表达过类似的观点。1950 年 6 月 23 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讲了如何过土改关的问题。他说,只要人们在革命战争中,在革命的土地制度改革中有了贡献,又在今后多年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有所贡献,等到将来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社会化的时候(这种时候还在很远的将来),人民是不会把他们忘记的,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决不是安慰和做思想工作,而是严肃的施政讲话。这里说的“很远的将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历史阶段。在党内也是这样设想和作工作规划的。1951 年 2 月 18 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第一条就是:

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加起来是 13 年,这与刘少奇设想的 10 年到

20 年,毛泽东说的 15 年,是一致的。

从上面讲的情况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在思想上、理论上、工作安排上,都是把新民主主义作为一个阶段来看待的。这同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复讲的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观点, 是完全一致的。

1953 年,提法改变了。

在 1953 年 6 月 15 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 的概念,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尖锐地批判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口号,并说,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以后,毛泽东明确解释了过渡时期的时限。他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样,就以“过渡时期”的提法来概括这一历史阶段,以后就再也不提新民主主义社会了。按照这样的提法来概括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原来一再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段没有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理论观点的一个重要改变。对这种改变应如何解释,如何评价,恐怕只有以后的历史学家才能畅所欲言地进行百家争鸣了。

毛泽东说的过渡时期,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他在总路线的文字表述中了避开了社会性质问题。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是指社会的转变。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 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①当时,毛泽东讲过渡时期就没有讲从什么社会向什么社会过渡。以后,他在讲话中,则

① 见《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435 页。

② 参见《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 46、58 页。

③ 参见《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 47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314 页。

明确地强调,过渡时期是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这样的提法的不正确及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我将在本书最后一章讲。

二是,过渡时期结束究竟意味着什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的说法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 1955 年 3 月 21 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以求达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在这一讲话中, 他还说: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 50 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也讲了这

个问题。1953 年 9 月 8 日,周恩来在政协会议讲话解答了什么叫做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①相比之下,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强调了两条,一条是工业化,另一条是公有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当时认为, 达到这两条要求,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即 15 年时间。

毛泽东当时的思想是,过渡时期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成,过渡时期结束也就意味着中国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毛泽东又前进了一步,将社会主义建成同“建成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加以区别。这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有了发展。实际上,这里已包含了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这是本节要讲的主要问题,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经历了很大的曲折和反复,充分反映了探索的艰辛。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最初设想。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再加速,结果是,到 1956 年底,就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比原来设想的三个五年计划(到 1967 年)提前了 11 年,实际上只用了不到 4 年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国是否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因为原来提出的是工业化和公有制两条,现在,公有制建立起来了,工业化只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对此作了新的回答。他在 1957 年 7 月写的一篇文章中说,必须懂得,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从现在起, 还要 10 年至 15 年。只有经过 10 年至 15 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 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现在还未建成,还差 10 年至

15 年时间。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虽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社会主义并没有建成,这是他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上观点的又一个重要变化。他这样作出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这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决定性地位的。这个思想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但是,毛泽东的思想并没有在此停步。他

① 《周恩来选集》下卷第 105 页。

又提出,10 年至 15 年以后的任务,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准备着逐步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他已设想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了。这里,以后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观点已见端倪。这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似乎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建成(社会生产力比较充分的发展)——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按照毛泽东的思想,社会主义也是一个过渡,社会主义建成以后立即就要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是否应当作为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存在,似乎也是一个问题。

(二)“大跃进”中的超阶段空想。

1958 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热浪冲击下,毛泽东和中央不少人头脑失去冷静,由对生产力发展的高指标演进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超阶段。

据陆定一回忆,在 1958 年时,毛泽东和刘少奇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曾设想,到几十年以后,“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 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等等。若干乡村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帮’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①刘少奇则具体设想,三四十年即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按照历来的做法,一个新事物,总要先试点,先树典型,作示范,然后大家跟上(实则往往是赶鸭子上架和一轰而起相结合)。

1958 年 8 月 6 日,中共中央在河北徐水布置,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

几天之内,全县 248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转为人民公社,并制定了加速社

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规定在 1959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1963 年进入共产主义社会。1958 年 8 月 23 日,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导向性的长篇报道。这个报道宣称:“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时期,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时光。”徐水的共产主义试点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实际是强有力的动员令,立即在全国引起向共产主义跑步的热潮,大家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这样的气氛下,1958 年 8 月 29 日,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个文件首先虚构了生产力发展的形势,说“出现了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形势,农产品产量成倍、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以这样极度夸大的估计为依据,决议说:“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这个决议认为, 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有些地方三四年内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根据以上情况,这个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作了这样的估计:“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作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

① 转引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732—733 页。

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 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1958 年 12 月 10 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又作了一个《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估计,“广泛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公社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建成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我们前进的速度较快,需要的时间还将很长;全部完成这个过程,从现在起,将需要经历15 年、20 年或者更多一些的时间。”

以上这些依据毛泽东的思想并在毛泽东主持下搞成的中央文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作了新的估计,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其一,认为可以提前建成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可以大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的转变,快的地方三四年即可完成,慢的地方也只要五六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按照当时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更长一些时间”也不会超过五六年。所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估计是从 1958 年起,15 年、20 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如果以 20 年计算,就是 1978 年建成社会主义。前面我们引毛泽东 1957 年 7 月的文章的估计,在那篇文章中,是

说还要 10 年到 15 年,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从 1957 年算起,15 年就是 1972 年。所以,时间是大为提前了。

其二,这里已经明确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直接实践问题,由党中央作出决定,在河北徐水县搞共产主义试点。毛泽东在 1959

年 2 月 27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因这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所以称之为郑州会议)的讲话,虽然批评了急于过渡的思想,但是,他却认为,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只要三四年五六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坚持北戴河会议决议的估计),而且,他进而认为,“在 15 年、20 年或者更多一些的时间以后,社会主义的公社就将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公社。”这实际上是提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间表。至此,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阶段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似乎可以这样概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结束)——社会主义加速建成(生产力可以成倍、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存在,否认了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相对稳定性,社会主义建成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工作实践上,则社会主义尚未建成(实际是远未建成)就搞共产主义的试点。

(三)社会主义两阶段观点的提出。 “大跃进”的失败和三年困难时期的痛苦感受,使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

导人的头脑逐渐冷静下来。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碰了一些钉子。毛泽东和党中央除了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外,开始进一步总结经验,总结经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书,联系实际加以思索。他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在内,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什么东西,过去是不管他的。现在我们真正搞起来了,全国也议论纷纷。他还说,为了我们的事业和当前的工作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比平素我们离开实际专门看书要好得多,在目前研究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①毛泽东本人从 1959 年 12 月 10 日到 1960 年 2

月 9 日,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这实际上也是毛泽东总结经验,

① 毛泽东在 1958 年 12 月 9 日的讲话,转引自《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 149─150 页。

进行理论思维的一种方式。在读书过程中,毛泽东谈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许多理论观点和思想火花,是极有价值的。在这次读书过程中,毛泽东重新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①这是毛泽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重要认识。这个认识同上面讲的超阶段的空想比较,是一个飞跃。

1962 年 1 月,毛泽东在 7000 人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总结了经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他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 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②这里,又着重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按照毛泽东社会主义可能分两个阶段的观点,这主要是指第一阶段的长期性。

以上这些思想和观点,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带有飞跃性的认识。

(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是一个多级发展过程之后,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二)毛泽东已经摒弃了超阶段的空想。(三)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而且, 他用的“人口多,底子薄”这样的语言,我们今天仍然在用。

毛泽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讨,经过了很大的曲折,达到了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