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为杜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若干重要的方针和原则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毛泽东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总路线,并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中国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个总思路无疑是正确的。毛泽东也是按照这个总思路进行探索的。

毛泽东首先在 1958 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提出了一系列两个并举的方针。实践已经证明,制定这条总路线的愿望是良好的,但这条总路线本身是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1969 年,我们党又依据毛泽东的思想,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路线,也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是完全错误的路线。所以,制定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这个任务,毛泽东没有办到。

但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原则,有许多是正确的,直到今天仍然有效。这些方针和原则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提出了勤俭建国的方针。

这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根本意义的指导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成立之初,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①这就是说,要依靠全国广大人民共同艰苦奋斗来建设新国家。1957 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集中力量搞建设的时候,毛泽东即提出了勤俭建国的方针。他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①把勤俭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是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提出来的。他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第 2 篇文章《勤俭办社》的按语中说:“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②把“勤俭”作为建国的一条方针,这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发展。毛泽东提出这一方针,主要是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的,这就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穷国。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692 页。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96 页。

②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第 16—17 页。

这是一个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主要的办法是依靠全国人民勤奋劳动, 同时又要十分注意节约。同时,提出这一方针,也有理论的依据。毛泽东指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所谓节约当然不是简单地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益。

勤俭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作为建国的一条重要的方针,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认真宣传和贯彻这一条方针,勤俭办一切事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研究解决。

(二)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要求和原则。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学习,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原则。从毛泽东关于这个问题的多次阐述看,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必须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毛泽东说:“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①因此,要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他特别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

②进入近代以来,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

史悠久,以及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特别是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更要注意向外国学习。②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好东西都要学。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③他还明确地指出:“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一切:一切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好东西我们都要学;一切真正的好东西,包括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 都要学。应当说,思想是够解放的。应当说,直到今天,在这个问题上还有思想障碍。③要把外国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毛泽东说:“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 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⑤学习外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的具体情况,适用不适用, 一概照搬。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习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吸取对我们有用的经验。我们反对前一种态度,需要的是后一种态度。④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外国的短处、缺点,走过的弯路,当然也不应当学。

(三)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 1962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按照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个方针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是一条正确的极其重要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马克思在他的基本著作《资本论》中说:“超过劳动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40 页。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51 页。

③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40 页。

④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98 页。

⑤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51 页。

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①马克思同意这样的观点: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这些道理都具有普遍性。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只有依靠农业提供的食物填饱肚于,才能从事其他事情。

毛泽东出身于农村,对中国社会作过深入调查,既懂得农业的重要性, 又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他早就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 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②这里已经体现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首先就是讲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当时首先要提出来研究解决的一个矛盾。重工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些人往往重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看不到农业对工业的极大制约作用。毛泽东阑明: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 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出口物资主要是农产品;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今天仍然有效。在今天,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阐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视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四)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经济,同时要十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要有一条正确的方针。为此, 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艺术上,毛泽东主张让多种流派都发展,共同繁荣,所以,1950 年, 他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在学术上,毛泽东主张不同观点、学派的争论,包括对他本人的一些学术观点的不同意见。1956 年 2 月 19 日, 毛泽东在一个反映一位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对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的材料上,作了如下批语:“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在 1956 年 4 月 28 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 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957 年 4 月29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一文,毛泽东对此文很重视,亲自将文章题目改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写了编者按语,让《人民日报》发表。这是毛泽东阐明和贯彻这一方针的一个重要举措。在 1956

年 5 月 2 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又阐释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

1956 年 5 月 26 日,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召开的会议上,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这个报告稿是经过毛泽东审阅的,毛泽东在 1957 年 2 月和 3 月的两次重要讲话, 即《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

① 《资本论》第 3 卷第 885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1077 页。

话》,都着重讲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问题。以上就是毛泽东提出这个重要方针的大体过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适应当时迫切需要发展科学文化, 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又存在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打棍子的情况而制定的。这个方针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的好传统,反映了学术和艺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是一个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正确方针。

毛泽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①但是,贯彻这个方针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充分信任科学家和艺术家, 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二是要把政治和科学、艺术从原则上分开。在这两个前提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一定能使我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在这个方针提出以后,即发生了“左”的错误,将我国知识分子划到了资产阶级一边,叫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就是对知识分子失去了信任。另一方面,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中(当时叫做“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推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所谓“大鸣、大放”。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这个方针, 也从总体上混淆了政治和科学、艺术问题的界限,把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一切是非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找政治问题。这样,这个正确的方针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贯彻,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从毛泽东 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到 1976 年他逝世,这 20 年中,“双百”方针得到较好贯彻的时间短,受到扭曲的时间长。但是,反面的经验和正面的经验都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在今天,“双百”方针仍然是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针。当然,正确贯彻这个方针仍然要作很大努力,特别要注意排除“左”的干扰。

(五)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

中国原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上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不愿同我国平等往来。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影响,有些人缺乏民族自信心。本来,一个独立的国家的主权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需要强调独立自主,特别需要对干部和人民进行独立自主的教育。

毛泽东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协商会议所作的开幕词,题目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说:“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①这里已经提出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思想和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83—784 页。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691 页。

原则,独立自主是其中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禁运,进而发动朝鲜战争,妄图用武力颠覆新中国。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当时世界上存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相对立的形势出发,我们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但是,“一边倒”不是无原则的。正是在同苏联结盟的那几年,毛泽东亲自到苏联进行谈判,最后,将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完全收归中国,收回旅顺军港,收回大连的行政管理权。毛泽东坚决顶住了当时世界上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巨大压力。 1958 年 6 月 17 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

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打破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①毛泽东始终坚持了这一条对外工作的路线。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但这是如何更好地贯彻这条路线的问题。

(六)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邓小平在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②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很远,但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地加以阐明,使这四项基本原则更加明确。

前面已经讲过,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不久的 1957 年,毛泽东就作出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历史结论。以后,他又多次阐述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对于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许多论著中,作了系统的阐述。他针对帝国主义者的攻击,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府,“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③ 这就明确地指明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毛泽东有两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两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阐述和坚持,是一贯的,虽然后来逐渐向“左” 偏离,但这四项基本原则本身,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应当充分肯定。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 1957 年算起,到他逝世,有

20 年之久,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以上只是列举了六条。这些成果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一起,总结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实践经验的结晶, 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① 转引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697—698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65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502—1503 页。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社会主义不但不应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道,恰恰相反,它是“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①在落后国家(即现代文明发展程度较差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需要注意

吸取现代文明成果。列宁一方面坚决主张在经济文化落后、缺少必要的文明前提的俄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供了进行这种革命的极好机遇),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在新政权下创造实行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明。他提出,要在大机器工业的基础上从各方面开始建设国家,以便把我们的国家变成文明的国家。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文明是什么含义呢?简单他说,文明就是现代化。一些研究“现代化”的学者认为,‘现代’可以被视为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色的一种‘文明的形式’。这些特征包括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普及、科层组织化、快速的通讯和交通运输等等。具有这些特征(这些特征集合在一起)的社会就可以被称之为“现代的”。因此,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强调实现现代化,把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作为目标,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尽管从社会制度上说,我们早就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从社会形态来说,我们的社会确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邓小平仍然说, 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为什么不够格?主要是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因此,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看问题,毛泽东提出、周恩来加以完善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看作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现在,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经成了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成为我们团结奋斗的伟大目标。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和目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5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