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主要矛盾问题看毛泽东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了“主要矛盾”这个概念,并且指出,捉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毛泽东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很重视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这是毛泽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他确定总战略的主要依据。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正确地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主要矛盾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毛泽东及时指出,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由于抓准并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革命的领导的正确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是一个新课题。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很大的曲折。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理解, 反映了实践社会主义的不同思路。

1956 年,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成功的形势下召开。党的八大就是要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即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后党的总任务,这就要明确我国的主要矛盾。

党的八大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这个文件中,集中阐述了我国主要矛盾的问题。这个决议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决议根据对主要矛盾的这种判断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所以是正确的,主要就是对主要矛盾所作的正确论断和总任务的正确规定。按照这样的论断,就应当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把主要精力抓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八大以后,我们党是这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1 页。

样做的。但时间不久。在 1957 年,就发生了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反右派严重扩大化。再加上国际上从苏共二十大不适当地揭露斯大林的错误所引发的反苏反共浪潮,出现了波兰匈牙利事件。这样,就使人们的头脑中对主要矛盾问题的重新思考。

1957 年 6 月初开始反右派斗争以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向他提出,现在看来八大对于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方针任务的规定是不对的。毛泽东表示确有问题。他说,但八大的路线,方针是大家一致决定的,现在不宜提,等以后相机提出来。①1957 年 7 月,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 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印发给到会同志,8 月,又印发给党内领导干部。大家知道,毛泽东的这种内部文章,比党的正式文件还要受重视。他在这篇文章中说,和城市一样,在农村中、仍然有或者是社会主义或者是资本主义,这样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个斗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彻底胜利。这是整个过渡时期的任务。这篇文章未提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只说城市和农村都是两条道路的斗争问题,并说这是整个过渡时期的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向全党领导干部打招呼,要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是 1957 年 9 月 23 日至 10 月 9 日召开的。9 月 19 日, 毛泽东召集中央同志开会,讨论关于三中全会的问题。毛泽东在这个会上提出:“整个过渡时期,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去年所有制是革掉了,但人并没有革掉,没有改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整个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①这是正式提出了要修改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

据说,当时,参加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理解。而那时党内还有一定程度的民主生活。所以,在讨论时,大家都发言谈自己的看法,很热烈。

对于我国主要矛盾的看法,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坚持八大的论断, 一种是同意毛泽东的新看法,还有一种是发表了各种看法。

坚持八大论断的一位同志说,假如在过渡时期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敌我矛盾,仍然适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之后的我国社会,是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八大决议对当前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仍然是正确的,不能因为这次反右派斗争而改变这种估计。另一位同志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决了同三大敌人的矛盾,而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又解决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八大决议对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提法是正确的。

还有一些人就主要矛盾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有的同志认为,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矛盾来讲,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从阶级关系来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等等。

同意毛泽东的意见的同志主要是顺着他的思路,作了些发挥。据说,不同意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论断的人不少。②

① 见中央党校《党校论坛》1989 年第 10 期第 14 页,陈雪薇文。

① 转引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624 页。

② 见中央党校《党校论坛》1989 年第 10 期陈雪薇文。参见《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624—627

10 月 7 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组长会议上讲话,再次说明了他对主要矛盾的见解,表示要修改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并提出了策略, 即不公开讲。10 月 9 日,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作了结论。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看来,这个问题是没有经过表决的。这样,就正式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

1958 年 5 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报告宣布: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这个报告经八大二次会议批准,于1958 年 5 月 27 日在《人民日报》公布。这样,毛泽东关于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变成了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结论,又变成了八大二次会议的决议,而且公之于世了。当然,在当时政治气氛紧张的形势下,对于这样的理论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从刘少奇报告中可以看出,修改主要矛盾的依据是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共产党的整风运动怎么会联系到国内主要矛盾,无非是说有人借整风反党反社会主义,而这就是反右派斗争。可以这样认为,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是引起毛泽东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论断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

我们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后到 1958 年的有关情况,就可以看出,毛泽东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论断的原因,可以追溯得更远一些。

在 1949 年 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他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①毛泽东在这里没有用主要矛盾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讲的主要矛盾。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样概括国内的矛盾符不符合实际,是值得研究的。

第一,现在大家都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再思考一下,这个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居于什么地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同时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稍后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则明确提出,要以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作为条件,使中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①这里是把改变经济落后(生产力) 和由新民主主义进到社会主义(改变生产关系)并提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是“一化”和“三改”,而且,当时的文献作了解释,工业化是“主体”, 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双翼”。“双翼” 是为“主体”服务的。上面的提法从逻辑上说明,社会生产落后的矛盾不但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33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6 页。

存在,而且占有很高的地位。当时,只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没有同时指出要克服社会生产落后的矛盾,是不够全面的。这对以后认识国内矛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提法本身,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我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建

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后,特别是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主要是剥夺资本家,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是很明显的。我国在革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在这样的经济结构基础上,阶级关系也比资本主义社会复杂得多。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无疑是存在的,而且是相当尖锐突出的。但除此之外,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也存在矛盾,同城市小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矛盾,从要走的道路上说, 归根到底,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接受资产阶级的影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从阶级关系上说,就不能简单地把个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都归到资产阶级一边。再从资产阶级本身来说,中国资产阶级分两大部分,主体是官僚资本。解放前,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 80% 是官僚资本。解放后都没收改组成了国营企业。剩下 20%是民族资本。无论从资本的数额和入数来说,民族资产阶级的数量都比较小。1979 年 11 月起, 我们开始把在社会主义改造时划进工商业者队伍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区别出来。到 1981 年,原来 86 万工商业者竟有 70 万人划了

出来,恢复了劳动者的身份。①这 70 万占 86 万的总数的 81%以上。这就是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严重的扩大化。这样,真正的工商业者只有 16 万。这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队伍。这样的阶级队伍与工人阶级的矛盾能否构成全国的基本矛盾。当然,在民族资产阶级比较集中的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比重,确实是很大的。

现在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一开始就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遇到矛盾(包括工作上的不同意见),他就定性为这种矛盾。在反右派等斗争中,对实际情况作了夸大的估计,又使思想上进一步夸大了这些矛盾,终于一步步地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 对错划右派进行改正,结果是,改正的占“右派分子”总数的 97%以上。② 这说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是十分严重的。这样,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反右派斗争而修改八大关于主要矛盾论断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

1955 年夏季,毛泽东与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的速度上发生了争执。邓不同意毛泽东提出的过急的指标。毛泽东就将邓上纲为右倾保守,以后就大反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右倾保守,上升到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从反对农业合作化中的右倾又发展到反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中的右倾保守。周恩来、陈云等人反对冒进,以后,毛泽东又把反冒进上升到政治问题,离右派只有 50 米。其意思也很清楚,是资产阶级(称右派为资产阶级右派)。

①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 482 页。

②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 416 页。

毛泽东还提出,党的八大“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①如果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八大就不可能对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论断。

在 1956 年 4、5 月间,刘少奇、周恩来、陆定一等人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也要反对急躁冒进,实际是要反对冒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在

《人民日报》发了社论。反对急躁冒进虽说是“把两个主义反一反”。但看一下《人民日报》社论就可以知道,是强调实事求是,制订计划,办事情要根据可能的条件。同毛泽东上纲到资本主义有明显的差别。这也反映了当时党内一些同志的思想与毛泽东有差别。反冒进对开好八大有重要影响。实际上,八大并没有按毛泽东设想的那样,主要反右倾保守。

党的八大从 1956 年 9 月 15 日开幕,从刘少奇在会议开始时作的政治报告看,提出了:“我们党的现时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八大的主要文件(毛泽东的开幕词、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的报告) 没有强调阶级斗争,也没有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主要矛盾问题。在会议的前一段,代表们也没有议论这个问题。直到会议后期,在关于政治报告决议中, 才讲了主要矛盾,代表们都一致同意了。很显然,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关于主要矛盾问题,没有认真深入讨论。在代表们(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上,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不符合毛泽东的基本思路,也不符合毛泽东对党的八大的设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毛泽东没有很注意的情况下在决议中写了这一段话,并在大会通过了。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并没有再提这个主要矛盾。而当 1957 年出现反右派斗争后,他在别人提醒下,很快就决定加以改变。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抓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后改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抓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后,就顺着这个路子走得更快而且走得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