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

俗称“墨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普遍分布于热带、温带深海中,春夏季生殖洄游至沿海藻类丰富的浅海水域,以甲壳类、鱼类及其他软体动物为食,敌害为大形水生动物。乌贼的体制特殊,体呈袋状,背腹稍扁,左右对称,明显分为头,颈和躯干部。头近球形,特别发达,两侧有结构复杂的大眼一对,前端中央有口,口内有一对强有力的角质颚和齿舌,口周围有五对放射状排列的腕(由足特化而成),故名“头足类”。其中一对腕特别长,末端呈舌状,内侧具多列吸盘,伸缩性很强,称触腕,是主要捕食器官。其基部有触腕囊,当游泳时,触腕可缩至囊中以减少阻力,捕食时则迅速伸出。头后为短而不明显的颈,在颈的腹面有一个肉质的喇叭形管子,称作漏斗(由足特化而成),既是排泄、生殖、喷墨汁和喷水的通道,又是特殊的运动器官。漏斗口可直向前亦可反折向后,利用喷水的反作用力,身体可快速向前或向后游动。躯干部宽大呈椭圆形,由外套膜及所包围的内脏组成,体表两侧有肌肉质狭鳍,能协助游泳及平衡身体。体壁的皮肤薄而柔软,含许多色素细胞和反光细胞,能迅速变换体色,借以适应环境。雌乌贼在生殖季节还会出现彩色的婚斑。乌贼的外壳已退化为轻软疏松的石灰质内壳——乌贼骨,中药称海螵蛸。在乌贼的直肠上有一支管,膨大为墨囊,所含墨汁可通过肛门排入外套膜中,如遇敌害,将墨汁经漏斗喷射出来,造成烟幕可达10分钟之久,有些深海乌贼墨汁里还含有发光物质,更能迷惑敌人,借以藏身或乘隙逃跑。乌贼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每年4-6月分集群由深海向浅海多藻类的地方进行生殖洄游。雌体一般产卵一千粒,卵联成葡萄串状粘于柳珊瑚、海藻或其他物体上,孵化期约一个月,直接发良成小乌贼。乌贼最早出现于2100万年前的中新世,祖先为箭石类。现存种类约100余种,分布广泛,形体差异很大。最小种类体长不足1厘米,而最大的大王乌贼体长达20米,重达8吨,可称无脊椎动物之最。我国常见的乌贼有金乌贼、虎斑乌贼、拟目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后者遍及我国沿海,尤以浙江沿海最多,构成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之一。乌贼食用历史悠久,远在唐朝以前人们即喜食这种软体动物,其肉味道鲜美、脆香可口。干制品叫“墨鱼干”或“螟”,雄性生殖腺干叫“乌鱼穗”,雌性的缠卵腺干叫“乌鱼蛋”,都是海味佳品。乌贼的眼球、墨囊、内脏等都可以做工业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