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成功的启迪
辽沈战役,是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战役之初,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科学地分析了东北战场敌军的情况:48 万敌军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北宁线上的锦州等几个大城市里,正处于顽抗还是逃跑的犹豫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怎样打呢?如果先打长春,就会把沈阳、北宁线上的敌人放跑,增加解放全国的困难;如果先打下北宁线上的锦州,就切断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使龟缩在长春、沈阳的几十万敌人没有退路,我军可来个“瓮中捉鳖”。同时,我军打锦州,敌人为了守住这条逃跑的交通线,必然派兵增援,我军便能回师打援, 调动敌人的部署,有利于下一步行动。况且我军打下锦州,可歼灭 1/5 的东北敌人,瓦解整个东北敌人守城的信心,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毛泽东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里,明确提出,“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强调我军“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要用全部精力注于锦州方面之作战”(1337 页)。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先打锦州的正确性。1949 年 10 月 15 日,我军攻克锦州,三天
后,即 10 月 18 日,长春 10 万敌人,一部起义,大部被迫投降。接着沈阳之敌也迅速土崩瓦解。11 月 2 日,东北就完全解放了。整个辽沈战役,总计歼敌 47 万余人,取得巨大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辽沈战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毛泽东决策的英明,也说明毛泽东关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的正确。
毛泽东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居于领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辽沈战役的成功,是毛泽东抓主要矛盾的思想的巧妙运用和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