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 年 2 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冀察抗日前线。行军途中,迎着漫天飞雪。有感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无产阶级的历史重任,

他写下了不朽词篇:《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意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继上阙借景抒情之后,下阙便由景及史,转而借史抒情。他纵观历史,评价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这样一些“英雄”或“风流人物”,歌颂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首词,体现了毛泽东关于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毛泽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词里提到的“英雄”或‘风流人物”,就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利益,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代表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

(623 页)毛泽东认为,这些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产生出来的,而又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一般群众所起不到的、非凡的作用。他们往往能及时而集中地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例如,秦始皇,作为杰出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兼并六国,统一中原,结束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再如,孙中山,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些,都是孙先生的丰功伟绩。

当历史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就出现了和以往任何历史时代的“英雄”或“风流人物”完全不同的新型杰出人物。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本人),就是这样的新型的杰出人物。他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更加伟大,是其他阶级的杰出人物无法比拟的。他们能创立和倡导革命理论,为人民群众提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强大精神武器;能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能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预见未来,在革命斗争的紧急关头,及时提出正确的战略、策略, 绕过暗礁,排难而进。

然而,“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就是领导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作用的还是群众”(《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151 页)。英雄人物,包括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作用再大,也离不开人民群众。因为,他们的才能、智慧,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他们的作用如何,取决于他们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哪一个英雄人物也不行。因此,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只能是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