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出《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一次,唐太宗问宰相魏徵:“为人君的怎样才能明达远见?怎样就会昏暗败事?”魏徵回答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明达事理;而偏听偏信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同时他举例说明尧、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各方面情况, 因而治理好了国家。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由于偏信宠臣,因而遭到败亡。唐太宗听了连连称是。

不难看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明办事情要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

毛泽东非常看重这个典故,他以此要求人们在分析矛盾特殊性时,要注意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克服片面性。

毛泽东指出:“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 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 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312 页)

要正确了解矛盾的各方面,一定要克服片面性。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 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

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 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 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

毛泽东接着指出:“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

(313 页)

我们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切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