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粒子”的命名说起
1977 年,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 7 届粒子物理专题国际会议上,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S·L·格拉肖建议,将现在称为“层子”或“夸克”的这一物质层次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其理由是“因为它与中国毛泽东主席有联系。按照他的哲学思想,自然界有无限的层次,在这些层次内一个比一个更小的东西无穷地存在着”。持同样看法的,并不止格拉肖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毛泽东长期以来,阐述和坚持了自然界无限性和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他在同国外著名科学家交谈中,提出了宇宙存在两方面的无限性的思想。他说: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太阳系外有千千万万个恒星,它们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外又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
毛泽东认为,不仅自然界是无限的,而且物质本身也是无限可分的。他曾经说过: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以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庄子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对的。因此,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
毛泽东在同自然科学家的多次谈话中,都强调和论证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例子如下:
1955 年 1 月,在专门研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发展问题的会议上,当有的科学家谈到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还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时,毛泽东说,我看不见得,质子、中子、电子还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现在实验上虽然还没有证明,将来实验条件发展了, 将会证明它是可分的。
1964 年 8 月,毛泽东在接见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时,对坂田的《关于基本粒子新观点的对话》一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坂田关于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思想,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就坂田昌一的文章提出的基本粒子可分的观点,毛泽东还单独召见我国有关科学家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座谈。
1973 年 7 月,毛泽东在接见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时,他问杨振宁, 现在光量子能不能分?杨振宁说,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毛泽东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如果物质分到一定阶段,变成不可分了,一万年以后,科学家干什么呢?
毛泽东关于物质内部矛盾性和无限可分性的思想,给粒子物理学的科学实验提供了哲学方法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物理学家 60 年代中期, 提出了关于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西方物理学家则提出了关于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学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各国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数百种基本粒子,证实了毛泽东关于物质无限可分性思想的正确性。由此看来, “毛粒子”的命名是当之无愧的。从这里可以使我们领悟到毛泽东关于哲学如何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思想。
毛泽东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的产生,它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科学。就是说,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反过来,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需要哲学的指导。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发展指出了方向。既然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指导和基础的对立统一,那么,我们在把握两者关系时,既要反对“代
替论”——片面强调哲学的指导作用,忽视以致否认具体科学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反对“取消论”——片面强调具体科学的重要性,贬损以致取消哲学的作用。
毛泽东反对“取消论”,强调必须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他多次劝同志们学哲学,特别是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毛泽东也反对“代替论”。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并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正如它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物理科学中的原子论、电子论一样。”(874 页)这句话虽然直接讲的哲学同文学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但其反对“代替论”的基本观点却有普遍的意义。
从“毛粒子”的命名可以看出,毛泽东为我们用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